醫網情深:赴美行醫,曾經那麽遠,如今這麽近——在美國行醫之路(31)
MF, MD, PhD
USMLE,記得第一次同說這個詞,是在醫學院時期了。當時一位留學生朋友,托我在圖書館幫忙尋找USMLE的相關書籍,而我還傻傻問他這個詞是什麽意思。哈哈,現在想來,這件事仿佛就發生在昨天,但當時的我怎麽也不會想到,幾年後的我也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這條考U路,並一路克服種種困難,堅持等到那封金光閃閃的email,上麵大大寫著‘Congratulations! You have matched!’。回想過去幾年的考U路,可謂一路艱辛,實屬體力與腦力的雙重考驗。但最讓人記憶深刻的,還是無時無刻揮之不去的焦慮感,這種感覺也時刻在反問自己:這條路是否能走下去?我是否還要堅持下去?我相信,擁有這種心態的朋友不在少數,特別是對於像我這種並沒有在美國生活工作,在美國也沒有任何connection的人,這種對自己的懷疑實屬正常。但當我自己一步一個腳印,把這條路淌過來的時候,才明白這條路的可行性和可複製性,很多當時的擔心也自然會煙消雲散。為了幫助更多朋友能順利加入CMG大家庭,這裏我把糾纏自己最多的幾個問題羅列出來,並一一作出分析,以供大家參考。
1. 我的畢業年限是不是太久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朋友在醫學院期間就開始考U了,等到畢業就立馬match,這條路可謂是越走越成熟。但醫學院期間的我還沒有這種遠見,畢業後選擇讀博搞科研。讀博期間潛心學術,直到博士最後一年才開始考慮未來的工作問題。雖然我本人很喜歡科研工作,但也很明白回歸臨床是對自己職業發展最好的選擇,自此也就萌生了赴美行醫的想法,這時我醫學院畢業4年。網絡上盛傳5年是一個坎,當時的我也是深信這一說法,所以在博士最後一年正式開始了考U之路,一路快馬加鞭,用1年多時間part time複習,先後完成了step 1, CK,CS和step 3這四部考試,也趕在畢業5年這一時間點申請match。那麽,現在回想起來,畢業年限真的很重要嗎?答案是也不是。當然所有的項目都喜歡新鮮畢業的,尤其是內科,兒科,急診等專業,可能認為這樣的選手腦力好體力好可塑性強。但對於畢業年限比較久的人來說,切莫把自己的年紀看作是劣勢。在我看來,真正重要的不是畢業多少年這個冷冰冰的數字,而是在畢業的這些年裏你都在做些什麽?不管是科研深造還是參加臨床工作,隻要你不是在家躺著睡大覺,我們畢業後所有的經曆都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也都是申請和麵試過程中必須要提到的閃光點(關於麵試的技巧後麵會提到)。我申請時一一瀏覽了120多個病理項目的網站,其中提出具體畢業年限要求是極少數的。我身邊的“大齡”申請者不在少數,隻要堅持走下去,也都會成功match的。當然,自己的畢業年限也是不可控因素,所以各位準備考U的朋友,請現在放心撂下這個包袱,把精力都花在考試和實習上麵吧。
2. 我的分數一般,怎麽辦?
另一個網上盛傳的說法是雙250+是match 的必要條件,以及有各種路徑雲雲。當然,分數越高越好,我的個人經驗也是分數高的選手會更早更多拿到麵試。但是人人都想考250+,但真正能考到這個分數的還是很少數。拿step 1 來說,全國平均分是220+,能考到240就達到了top 30%,這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對於match很多專業來說也是個體麵的成績。在我看來,拿到230+的成績就可以算很ok的了,可以舒一口氣,大膽走下去了。當然,沒有達到230絕對不是被判了“死刑”。match絕對是對個人package的綜合性考慮,任何一部出現失誤都不會是致命的。至於考多少分沒有定論,但在分數和時間成本上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出權衡。我的分數一般,但卻在短時間內part time解決了所有steps,沒有產生任何的gap time。現在回想起來,我也不後悔自己的這一做法。
3. 怎麽這麽難找到實習?
我是在考完step 1 後開始著手找實習的,當時真是覺得好難呀,發了很多email都是石沉大海。的確,在美實習對於很多身處美國的朋友來說也是很難的,畢竟能提供這樣機會的機構已經是少之又少啦。這時候就需要大家可顯神通,動用一切可用的資源。何老師是我的第一個實習,也是對我的一次病理學的掃盲教育,何老師對於match也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見,其中的很多原則我一直沿用到後麵的每一個麵試中。之後,我通過connection聯係到了另一個實習。細細算來,我的實習經曆也就是兩個多月,但這已經是我千辛萬苦能努力到的最好結果了。對於實習,沒有什麽模式可以拷貝,真的是需要大家各顯神通了。但實習絕對不是簡單的做一個observer,在我看來,做到以下幾點是一個成功實習的主要標準:1. 告訴自己是不是喜歡這個專業,2. 了解這個專業的操作流程和一些最基本的專業概念,麵試的時候才不會露怯3. 搜集一些“談資”,麵試過程中我會經常被問到“實習時候都學到了什麽?”,這時候就需要把自己實習時搜集的素材拿出來“炫耀”了,即表現自己學到了東西,也要強調這些經曆是如何讓自己更加喜歡這個專業並對這個專業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這樣幹巴巴的故事也就變得鮮活了,4. 結交良師和鐵杆朋友,這些都是未來的人生財富。總而言之,實習非常重要,不管是2周還是數月,各位朋友至少要有1個全職的實習經曆,其重要性在麵試過程中也會一次次得到體現。
4. 麵試是怎麽樣的?
麵試前醫院會發來具體的行程安排和麵試我的醫生名單,這就需要我們提前做好功課了,了解醫院和醫生的具體情況。此外,對於我第一次到訪的城市,我會盡量了解這個城市的基本信息,並在住宿的附近簡單轉轉,看看有沒有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慈善活動,漂亮的建築物,好吃的餐廳,大學校園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麵試過程中的暖場話,讓我們整個人變得更加飽滿。麵試前有的醫院會提供晚餐,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很casual的過程,不需要時刻緊繃著,該吃吃該喝喝,隻要舉止得體,和住院醫開開玩笑打打趣都是可以的。但除此之外,晚餐時我會主動去問住院醫一些問題,其中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就是他們對於項目的感受如何,當然基本都是在跨自己項目,但通過他們的回答,我也可以大概體會到這個項目的優勢是什麽,劣勢是什麽。比如我對血液病理有一些興趣,而這個項目的血液病理很強,恰好麵試我的有一個是血液病理專家,那麵試過程中就要主動強調自己對於這個領域的興趣。如果感覺這個項目的科研一般般,那麵試中就不要過分強調科研,把重點放在提問臨床相關問題上,反之亦然。在和醫生的麵試過程中,常規會被問到的問題就是“介紹一下自己”,“為什麽選擇這個專業”,“你對我們項目有什麽問題嗎”。隻要稍作準備,大家應付這些問題都不成問題。但除此之外,我們也要見縫插針把自己的閃光點主動拋給對方。所以我建議大家好好羅列一下自己的優勢以及佐證的例子,不管是哪一方麵,就算是爛大街的優勢,隻要能說得好,有別出心裁的切身例子,都會讓麵試官眼前一亮。總而言之,除了旅途勞頓,麵試是一個輕鬆的過程,至少我是比較享受和各種人吃喝聊天的。也隻有我們心態輕鬆了,我們的麵試表現才會自然大方。
5. 用什麽簽證?
年輕的代價就是沒有綠卡,但隻要match了,簽證也不會是太大問題。我的經驗來看,能提供H1b的項目少之又少,不是非常一般的項目,就是非常top的項目。而J1無疑是降低了match 的門檻,讓更多人可以踏上這條路。我的建議是找一個好的項目訓練是最重要的,至於J1涉及的後續問題,可以通過Conrad 30 waiver,O1 visa等來解決,實在不行,乖乖回國2年也是不錯的選擇,陪陪家人,建立國內人脈,為以後的發展(無論是在美還是回國)都有好處。國內的醫療環境肯定不如美國,但國家一天天發展進步,無疑是我們遊子的堅強後盾。
我的體會也就寫這麽多吧,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但大家要相信一點,隻要堅持下來,大家都會成功的,加油!
3/12/2019
刀評:MF是我代教過的一位國內來的、一位出色的病理實習醫生,知識麵廣、接受能力強、勤奮努力、寫作能力強。麵試季節收獲15個大學單位包括NIH這樣學術型單位邀請,毫無懸念地被錄取了!他記著我的話:“不要說感謝我的話,把你的經驗教訓、感受,及時寫出來,讓後來人收益,是我對你們唯一的希望和“要求”。錄取通知發了後的次日,他第一個交來了家庭作業!而且寫的很實在,讓我高興!感動!我們又合作,向今年的ASCO會議投交了一篇文摘,他是主筆!相信他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學術型病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