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一刀

力刀,網壇上掐架論戰化名“刀客”。曾插隊落戶。國內獲外科專業博士學位。現為病理醫生。美國病理醫師協會、美國病理醫師學院、國際病理
個人資料
力刀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藝術作品影片《費城》談愛滋病人的皮膚病變--社會、藝術與醫學(7

(2005-08-17 09:39:51) 下一個
從藝術作品影片《費城》談愛滋病人的皮膚病變--社會、藝術與醫學(7) 力刀 1994年由導演強納森·德米(Jonathan Demme)執導,好萊塢大腕湯姆.漢克斯(Tom Hanks)和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聯手主演的《費城》(Philadephia)一片獲第6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漢克斯也因扮演此片中主人公獲最佳男演員成為當年影帝而確立其影壇超級明星地位。 《費城》是部關於AIDS病人為獲得其合法權益而通過法律途徑抗爭的故事。劇情簡介: 影片《費城》劇照 安德魯是費城的一名年輕有為的律師,他工作努力,有著美好的前途。但是,安德魯並沒有告知任何人他是一名同性戀。終於有一天,安德魯發現自己染上了愛滋病,不久被精明的老板發現並借故將安德魯解雇。身為律師的安德魯決定控告他的老板,他找到一位黑人律師喬作為代理人,安德魯的家人也支持他走上法庭。開庭審理時,眾多示威者聚集在法院門外,要求給同性戀者合法權益,不準歧視艾滋病人。但被告卻堅持不承認是因此原因解雇安德魯的。安德魯預感到自己快不行了,但他仍堅強地挺過了激烈的法庭答辯。到了審判的日子,陪審團終於宣判原告安德魯受到不公正解雇,被告應負責賠償損失。安德魯終於獲勝了。喬奔赴醫院將這一消息告訴了臥病在床的安德魯和看護他的家人親友,但安德魯卻不能再支持下去了,他正在極度衰竭的疾病中慢慢消耗死去。。。影片《費城》正是通過對曆史反省,對社會大眾關注的問題--艾滋病人及其合法權益,社會應如何對同性戀和艾滋病人理解,包容和關注等這一嚴肅題材的表現,大膽地向社會提出這一尖銳問題而得到觀眾們矚目,反響巨大。 影片正是通過主人公額頭和麵頸部出現艾滋病典型皮膚病變--卡波西氏肉瘤(Kaposi's Sarcoma),一種HIV感染導致免疫低下時的艾滋病患者最常見的皮膚腫瘤--表現其感染艾滋病,並被老板發現而被歧視解雇的。見圖: 影片中主人公患艾滋病後的劇照,其麵部有典型的卡氏肉瘤病變 什麽是卡氏肉瘤?其為何見於HIV感染和艾滋病人?其有何臨床表現?如何診斷和治療?這些正是本文要介紹的。 卡氏肉瘤是一位維也納大學匈牙利籍皮膚病醫生Moritz Kaposi (1837-1902) 於1872年首先描述並報導的,後由另一位意大利醫生於1882年也報告了12例類似病例。因此後人以其姓來命名這一皮膚病--卡式肉瘤。這原本是極少見的一種發生於皮膚和黏膜的由血管組織發生的惡性腫瘤,常表現為紅或紫紅色,可隆起於皮膚表麵和口腔及肛門黏膜的瘢塊兒或結節(見下圖)。這種腫瘤最初報告僅見於意大利人,猶太人及地中海地區老年人肢體(經典型,男女比例10-15:1)和非洲某些地區年輕人群(地區型,也是男性多見),以及因器官移植後應用抗排斥免疫抑製劑受體(醫源型,發生率可150-200倍於普通人群,停藥或減低劑量多可自動緩解蛻變消失)。一般病程緩慢多呈良性進程,病人也多並非死於此病。但卡氏當初報告的5例及其後來總結的16例病例均呈惡性進程,預後不佳,與今天所見到同性戀男性艾滋病人患的卡氏肉瘤病程很相似。 典型的卡氏肉瘤麵部和軀體的病變 當80年代初,當人們還不知道艾滋病時,在美國最早出現的艾滋病例很多都並發有卡氏肉瘤,發生率可達30-40%,並為最早出現的症狀而被發現或就診--正如影片《費城》中男主人公經曆一樣。而且正是因為這種原本極少見的腫瘤和其他一些黴菌/寄生蟲感染突然大量出現於男性同性戀和靜脈注射藥物的年輕人一類人群,才使得醫學家們意識到一種新的疾病在人類中發生。1985年,確定這類人群是感染了一種新認識到的病毒--HIV,其導致人免疫係統功能障礙。因此,又將這類特定發生於HIV感染/艾滋病人中的卡氏肉瘤分為第4種類型。直到1994年,醫學研究人員又從四種類型的卡氏肉瘤組織中分離出一種叫做人類8型皰疹病毒(HHV-8),經研究認為其與這種肉瘤的發生也有必要性關係。而這種類型肉瘤病變發展迅速,病程惡化遠較其他3種類型險惡。但令人困惑不解,至目前尚無解釋的是,在男同性戀的HIV感染/艾滋病人中,其發病較非同性戀的HIV感染者/艾滋病人更常見。 卡氏肉瘤的臨床表現:如前述,多為無痛性多部位皮膚黏膜的紅,褐或紫紅色包塊兒結節,有些可有腫脹疼痛--尤其發生於腿窩,或眼周顏麵部等部位並可造成相貌損毀;1/3病人可發生於硬齶,齒齦,舌頭咽喉等部位造成出血,飲食吞咽困難。但腫瘤也可發生於肝,肺,腦,脾髒和胃腸道等內髒器官而引起其他症狀或嚴重並發症,如發生於胃腸道,可以引起出血和梗阻;發生於肺則可有咯血和呼吸困難等--這些則多見於嚴重免疫低下,CD4T-淋巴細胞計數顯著減少的艾滋病人。應當強調讀者注意的是,按目前美國CDC關於艾滋病診斷標準,當一個人感染HIV,並不能稱其為艾滋患者,隻有當其發生一係列症狀體征和相應病變(如,嚴重的黴菌/寄生蟲感染和一些特殊腫瘤)時,才診斷其為艾滋病人,而卡氏肉瘤正是艾滋病的診斷標準之一。 目前,尚無早期診斷卡氏肉瘤的方法。凡有可疑的與HIV感染/艾滋病人性接觸史,或可疑輸血或血液製品和獻血被汙染以及有靜脈注射藥物史者,已知HIV感染者應主動經常接受醫生檢查,已確定其機體免疫狀況和及早發現可疑皮膚黏膜病變,並做CT,核磁共振等檢查,活檢得到病理診斷,從而得到相應治療。 目前尚無有效根治卡氏肉瘤的方法,對其治療也並不顯著延長艾滋病人壽命。而且,治療後也常於原發病變部位或其他內髒器官複發。治療目的主要針對其引起的患者難以承受的症狀,通過縮小或消除病變而達到減輕疼痛和腫脹,減輕局部壓迫及整容目的,也可緩解因胃腸道和肺病變引起的症狀,從而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皮膚病變少於25處或較為局限小部位者,可通過病變部位局部每3周一次注射化療,尤其適合於口腔黏膜病變者,一般2-3次治療即可。這種局部化療效果顯著且副作用小,很少全身反應。也可以用局部粒子射線放療 對於病變廣泛或涉及內髒者,可予以係統化療。30-85%病人對其有不同程度效果。臨床常用藥物有:paclitaxel (Taxol), vinblastine, vincristine, and doxorubicin (Adriamycin)。一般2-3種藥物聯合應用。最近,又不斷有新藥和方法應用於臨床,副作用小,對腦內病變也有效。抗病毒藥物foscarnet (Foscavir)也有助於治療卡氏肉瘤,可能是通過抗HHV-8而起作用。CDC報告艾滋病人同時服用此藥者較對照組卡氏肉瘤發生率減少70%。其他,如應用白細胞介素的生物治療法也取得一定效果,但仍處於臨床實驗階段,也隻是用於病變較輕,免疫狀況相對尚好的病人。 8/4/2004 寄自 美國 刀客論壇 刊登於 華夏文摘快遞kd04080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