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45)
2014 (48)
2017 (1)
找出相似性—訓練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
你會用這樣的問題向孩子提問嗎? 比如說: 鉛筆和鋼筆有什麽地方是一樣的? 牛奶和水有什麽地方是一樣的? 蘋果和香蕉? 蝴蝶和蜜蜂? 魚和馬? 冬天和夏天? 油畫和雕塑? 皺眉和微笑? 生氣和高興? … …
這些怎麽會一樣呢? 你會問. 明明不一樣嘛!
把看似不同的東西擺在一起, 找出相似性來, 需要一定的思維成熟程度. 問一個三歲或四歲的孩子, 貓和老鼠有什麽共同點, 她會說貓會追老鼠, 老鼠會跑, 回答了你的問話, 可沒有答上你出的題. 問五六歲小孩, 也許他會回答, 貓和老鼠都有眼睛, 或者都有尾巴. 你得等孩子再大一點, 向她提這個問題, 她才可能回答說, 它們都是動物. 或者都是小動物, 都是哺乳動物, 等等.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智力發展四階段一說, 認為第一階段嬰兒通過感觀和動作”思考”, 比如把什麽東西抓到手後都要塞嘴裏感受”品嚐”一下; 第二階段的學齡前兒童能說會道了, 可思維缺乏邏輯性, 常常自我中心, 不知別人有與己不同的看法, 要到第三階段兒童才有邏輯思維, 但多是形象邏輯, 很具體, 很實在, 到第四階段才有抽象思維, 得等到11歲. 老皮同誌生後的許多同行們覺得他看問題保守了一點, 許多孩子們11歲前就有了抽象思維能力. 比如不少六七歲小孩收集baseball卡片或 Pokemon cards, 收集郵票等等, 收藏過程中就要用到分類的方法, 等於抽象思維中的排列歸納.
總之, 抽象思維能力比具象思維能力更為成熟. 因而許多智力測試題就包含有找出相似性的問題. 2004年版的那套韋可思樂智力測試題, 就有一組句型為 In what way are A and B alike? 的問題. 那些蘋果香蕉, 生氣高興什麽的就是其中的A 和 B .
家長們不妨試試這個句型, 看你的孩子怎麽回答. 老皮若仍在世也許會對訓練一說不以為然, 他認為智力發展是個水到渠成的事, 年齡到了, 相應的思維能力就來了. 不過, 盡管皮亞傑相信生物成熟對智力發展的力量, 但他亦不反對注重後天經驗對智力開發的重大因素, 所以, 不妨問一問孩子, 蘋果和香蕉有什麽共同性. 其實就可以拿我們每天的生活中的經曆來舉例提問, 比方說, 從我們周圍的人群中,表麵上看來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膚色, 不同的口音, 不同的見解, 可內心深處, deep down, we are the same--我們都是 human beings . 認識到這個共同點, 應該有助於解決衝突, 營造一個平和的生存環境, 讓孩子們有一個和平的理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