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的友誼 感人的詩篇------顧貞觀和他的<<金縷曲>>
(2005-05-29 01:44:47)
下一個
顧貞觀 (1637-1714), 生於明末。字華峰,號梁汾。清康熙年間舉人。工詩文,擅填詞,著有<<積書岩集>>,<<彈指詞>>。
清順治十四年 (1657年丁酉), 發生了震驚全國的科場舞弊案。顧貞觀的朋友,名震江南的神童才子-----吳兆騫,(字漢槎,又號季子),被深深地卷了進去。最後全家充軍,發配到黑龍江寧古塔。
事件的經過是這樣的。吳漢槎參加了順治十四年的江南鄉試。以他的才華,很容易地考取了舉人。但鄉試後,有人向順治皇帝報告有舞弊發生。順治大怒,下令來年三月,凡考中舉人的要麽重考,要麽治罪。重考時,考場警戒森嚴,軍卒密布。每個考生身後更有二名持刀護衛跟隨。吳漢槎從未見過這種場麵,嚇得連筆都握不住,更何況寫文章呢。文章寫不完,等於坐實了舞弊的嫌疑。結果是脊杖四十,家產沒收,父母兄弟,全家流放。但這比起對江南考場考官的懲處,要輕得多了。主考官,副主考官,考官等十幾人,統統處死,連命都沒保住。順治皇帝這麽做,其實是借機恐嚇當時的文人。因為這些文人,特別是江南的文人,對剛建立起統治的清政府,是很不合作的。
吳漢槎一家去了冰天雪地的黑龍江,一住就是二十年。在這二十年中,他的好友,顧貞觀,一直沒有停止當初對他做出的承諾------一定盡全力將他從流放地救回來。顧貞觀是吳漢槎少年時代的朋友,二人均以文思敏捷,才華超眾而著名。從一開始,顧貞觀就堅信吳漢槎是冤枉的。吳漢槎流放九年後,顧貞觀也考中了舉人,在國史館掌管典籍。後來到大學士 (清初相當於宰相) 納蘭明珠任家教。在這裏,他認識了納蘭明珠的兒子,清代最著名的詞人納蘭容若。他懇求納蘭容若運用自己的和他父親的影響力去救吳漢槎脫離苦海,甚至不惜雙膝下跪。顧貞觀從不飲酒,但當大學士納蘭明珠當眾宣稱“你若喝下這一大碗酒,我就救吳漢槎”時,他竟毫不猶豫地一飲而盡!對朋友的真情實意深深地感動了納蘭明珠和納蘭容若,也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在與吳漢槎的通信中,顧貞觀寫下了這首蕩氣回腸的千古絕唱 <<金縷曲>>:
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丙辰冬,寓京師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哪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冰與雪,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夠?比似紅顏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隻絕塞,苦寒難受。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置此劄,君懷袖。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宿昔齊名非忝竊,試看杜陵消瘦。曾不減,夜郎孱愁。薄命長辭知己別,問人生,到此淒涼否?千萬恨,從君剖。
兄生辛未我丁醜,共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願得,河清人壽。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言不盡,觀頓首。
用兩節<<金縷曲>> 詞牌連起來寫一封信,體現了詞的韻味和書信特征的和諧統一。是自古以來,為數不多的創作嚐試,表現出的是對朋友的真摯友情。第一節,是對吳漢槎遭遇的同情和安慰。讓人感慨的是顧貞觀竟然敢把皇帝親自審定的冤案稱為“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堅信朋友的無辜和清白,正是他能夠堅持二十多年的根本原因。許多年來,每當我讀到“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時,心靈總被這擲地有聲的承諾所震撼。用申包胥對楚國的承諾,用盼望馬生角,烏鴉頭白的執著來救朋友出苦海,世上還有比這更忠誠的情感嗎?
第二節,顧貞觀回憶了自己和吳漢槎的友誼和自己二十年來的遭遇。字字情真,句句傷懷。從哀歎“薄命長辭知己別,問人生,到此淒涼否” 到“共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他所能做的,也隻是向最好的朋友傾訴難言的心曲;而真正能盼到的,除了 朋友間的“心魂相守”,還有那象征美好前景的“河清人壽”。至於他們追求了半世的功名前途,在他看來,不過是有待料理的“空名”罷了。
納蘭容若讀到這首<<金縷曲>>後,感動得流下眼淚。並稱:“河梁生別之詩,山陽死友之傳,得此為三。” 將這首<<金縷曲>>與漢朝蘇武李陵間的離別詩,晉朝向秀為被殺摯友嵇康所寫的<<聞笛賦>>相提並論。他告訴顧貞觀,給他十年期限,一定使吳漢槎回來。顧貞觀說,人生苦短,十年太長了,請以五年為期。納蘭容若在寫給顧貞觀的詞中這樣回答,“絕塞生還吳季子,算眼前外皆閑事”,顯示了他的決心。而眾多的其他朋友,也為顧貞觀的赤誠所感動,紛紛解囊相助,湊足了釋放吳漢槎所需的兩千倆“贖金”。
三年後,在冰雪之地桎梏了二十三年之久的吳漢槎,終於踏上了回京之路。比起那些老死,病死在流放地的眾多同仁來說,他還是幸運的。而這幸運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有顧貞觀這樣的朋友,和這首感人肺腑的<<金縷曲>>。
謝謝!
http://dublinhotels.blogsour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