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一向專念※___念佛即是無上深妙禪

(2010-06-15 09:59:19) 下一個
※一向專念※___念佛即是無上深妙禪
cnorg
39位粉絲
1樓

念佛即是無上深妙禪

求無上菩提者,應修念佛禪三昧。偈雲:

若人稱念阿彌陀,號曰無上深妙禪。
至心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

《大集經》

【譯文】

求無上菩提的行者,應當修習念佛禪三昧。偈語說:

倘若有人稱念阿彌陀佛,

這就叫做無上甚深微妙禪。

至心觀想佛像見到佛身時,

即是不生不滅法。

(出自於大安法師輯錄《淨宗法語大觀》)

2010-5-21 11:04 回複

cnorg
39位粉絲
2樓

深妙禪偈

有大福德始念佛 發菩提心修十善
佛說無上深妙禪 淺人當作淺法看
四儀莊嚴三業淨 堅守重戒勿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關 放下生平閑知見
談玄說妙不相幹 三字真傳老實念
隻此即是長夜燈 苦海慈航斬魔劍
要拔多劫生死根 直拚此身作呆漢
五宗八教一句收 切莫念外覓方便
過緩過急同是病 強想一心心愈亂
誌堅如鋼氣如綿 不間不雜自成片
因心果佛互感應 根身器界潛轉換
煩惱未伏念不一 習氣不除佛不現
千萬句如一句時 何愁不見彌陀麵
此事非易亦非難 三昧全憑信行願

出自於黃念祖老居士《蓮宗妙諦—淨語三則》

2010-5-21 11:09 回複

cnorg
39位粉絲
3樓

無上深妙禪

◎大集經雲:‘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禪,而且是最最深奧的禪。

至簡至真之咒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密,六字洪名,皆依梵文,未翻一字,是至簡至真之咒。

念佛不可思議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既是禪,又是密,又能總括三藏十二部經典。念佛法門真的是不可思議。

(出自於圓因法師《蓮池警策》)

2010-5-21 11:11 回複

cnorg
39位粉絲
4樓

諸同學!學佛究竟,在求淨心而已。一切法門,皆可淨心。一切法門,皆是念佛法門。何以故?一切法門,皆成佛道故。又一切法門皆是禪。何以故?禪重自心。一切法門,若不了自心,終不成就,心外無法故。如淨土法門,持名持至一心不亂,此時境界,豈非禪乎?觀經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非禪而何?實相念佛,至三昧現前時,即入正定,又豈非禪?故大集經偈雲:“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既雲念佛,何以又名深妙禪?可見念佛即是禪。複次淨土與密法,亦等無有異。何以故?阿彌陀佛四字,即諸經之總持;總持即密咒之義。念阿彌陀佛,若不著土想,不作佛想,即等於持密咒。又淨土法門之持名觀像觀想,與密法初機時之持咒觀想無異;淨土法門之實相念佛,能所雙忘,與密法之般若無異。不過修密者,依次漸入;而修淨者,於四種念佛法門中,各擇一門專習耳!於此可見禪即是淨,淨即是密,所謂三而一,一而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有何分別。後人或有不明此等理趣,專於假名上強分門戶,互爭大小,皆是著相自縛。其實佛法究竟,無有大小,無可言說,一切有說,皆歸一乘。蓋念佛念到三昧現前,參禪參到話頭盡處,修密修到三密一如,歸元無二,皆是淨心而已。

(出自於慧明法師《心地法門》)

2010-5-21 11:14 回複

cnorg
39位粉絲
5樓

  法藏者,又名佛法藏,乃法性顯之理體,亦即當人本具之如來藏性也。法性含藏無量之性德,故曰法藏。又法藏者,如來所說之教法也。故法含藏多義,故名法藏。多法集積,故又曰法蘊。其數有八萬四千。《法華經寶塔品》雲:‘持八萬四千法藏,為人演說。’又《俱舍論》雲:‘所化有情,有貪嗔等八萬煩惱。為對治之,世尊說八萬法蘊。’是以願為無量眾生,開顯法性之真實,複流出八萬四千妙法,對治眾生煩惱。但於八萬四千法門,唯一淨土妙法,能惠真實之利,普令一切含靈皆得度脫。故知所開法藏之首要,正是本經也。‘廣施’者,普遍施給也。普利一切眾生,故雲廣施。所施之物,乃功德之寶。‘功德’者,天台《仁王經疏上》曰:‘施物名功,歸己曰德。’又《勝鬘寶窟上》曰:‘惡盡言功,善滿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綜上二說,則利生與去惡名功。此功之果曰德。德者得也。德者,修功所得也。

‘寶’者,本段末後一個‘寶’字,應深著眼,此誠為畫龍點睛之筆。蓋開法藏所開顯者,即此寶也。廣施與眾生者,亦即此寶也。又此‘寶’字具三義:一者美稱。如尊佛而名為寶王如來,讚美念佛三昧曰寶王三昧,尊佛菩薩之印契為寶印等。二者,寶乃梵語摩尼之譯名。《仁王經良賁疏》曰:‘梵雲摩尼,此翻為寶。會意翻雲,如意寶珠,隨意所求皆備足故。’又《涅盤經九》曰:‘摩尼珠,投於濁水,水即為清。’又《彌陀疏鈔》雲:‘明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亦正是以寶珠喻佛號也。三者,《智度論四十七》曰:‘於諸法中,法寶是實寶。今世後世乃至涅盤能為利益。’今經中寶字。悉俱如上諸義。所說之法是真實法寶,此法至妙無上故喻之為寶,此法能滿眾願,故喻為如意之寶。若切指此寶,則是持名之法。蓋念佛之心印,堅固不壞,有如金剛故稱寶也。如《觀佛三昧經觀佛密行品》雲:‘譬有貧人,依豪貴衣食。時有王子出遊,執大寶瓶。瓶內藏王寶印。貧者詐來親附,拿寶瓶逃走。王子覺之,使六大兵乘(騎也)六黑象追之。持瓶人走入空野澤中。毒蛇自四麵來,欲齧持瓶者。惶懼而東西馳走。見空澤中有一大樹蓊鬱。頭戴寶瓶,攀樹而上。時六兵疾馳至樹下,貧人見而吞王寶,以手覆麵。六黑象以鼻絞樹倒之。貧人墮地。身體散壞。唯金印在寶瓶放光。毒蛇見光四散。佛告阿難: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亦複如是。’(以上經文,在《宗鏡錄》九十五卷中有注釋,茲不錄引。)但今應申言者,則其末後所雲:‘佛告阿難: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亦複如是。’故知念佛法門是真實不壞之法寶。此念佛妙法,心作心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自心起念,還念自心,以佛果覺,作我因心,故令因心,頓同果覺。‘住於念佛,心印不壞’,功德之寶,正是此心。故此心印,稱為寶印。彌陀大願,普度眾生成佛,為踐此大願,故大開法藏,廣施無盡功德所嚴無上之寶。即此信願持名之真實法寶也。‘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實為一大藏教之眼目。持名念佛時,即是心印放光時,故雲:‘一聲佛號一聲心。’故《大集經》曰:‘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禪’也。於上之語,若能信受,即是蒙佛深恩,為我開智慧之眼,得光明之身也。上心印之語,亦即是如來心心相印之印,諸祖以心傳心之心,聞此寶印,粉身難報。

(節錄自黃念祖居士《大乘無量壽經解》)


2010-5-21 11:21 回複

cnorg
39位粉絲
6樓

一句彌陀,緣起清淨;一句彌陀,種現互熏;一句彌陀,念念消業;一句彌陀,假即空中;一句彌陀,全性起修;一句彌陀,全修在性;一句彌陀,止觀具足;一句彌陀,體用如如;一句彌陀,即空即有;一句彌陀,非空非有。心地明白後,方知一句彌陀之妙。經雲:‘若人但念阿彌陀,即是無上深妙禪。’天如禪師說:‘悟後不修淨土,保管老兄未悟!’

(出自於徐恒誌居士《學佛隨筆》)

2010-5-21 11:22 回複

cnorg
39位粉絲
7樓

至於直顯禪淨不二者,莫過《大集經》所說:“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禪。”可見持名不但是禪,且是無上深妙之禪。因為此禪,不待參究,當念即是。不論迷悟,全體現前。故先師夏老有詩句說:“念佛即是自心現。”古德也常說念佛之人,譬如“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從何處問長安”。又如臨濟禪師常說的“孤明曆曆”。念佛人萬緣放下,一念單提,這就是“孤”。清清楚楚,淨念相繼,便是“明曆曆”。又“孤”即是《金剛般若經》的“無住”。“明曆曆”即是“生心”。故持名即是無住生心。又如有僧名慧超,問法眼說:“如何是佛?”答曰:“汝名慧超。”這等於說“你就是佛”。又如僧問洞山:“如何是佛?”答曰:“麻三斤。”且道這兩則公案與“一句佛號是什麽?”“念佛之人是誰?”是同是別?“麻三斤”尚且是佛。所念之佛與能念之人焉能不是!又如《楞嚴經念佛圓通章》說:“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自得”二字,宜深著眼。蓋謂不從外得,自然圓現也。所以蕅益大師說:“豈知念得阿彌陀佛熟,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裏許。”元中峰國師說:“禪者,淨土之禪。淨土者,禪之淨土也。”

又這一句佛號,如蕅益大師說:“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裏許。”可見天台的圓頓三觀,性具性造,一念三千等;華嚴宗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圓融具德,一真法界,都在其中。

(出自於黃念祖居士《依止善導大師,持念彌陀名號》)

2010-5-21 11:25 回複

cnorg
39位粉絲
8樓

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

這是戒、定、慧三學具足。“離欲”是戒學,‘欲’是欲望,要舍棄世間名聞利養,要舍掉五欲六塵。佛法法門無量無邊,同樣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執著就是沒有離開。要全部放下,不但世間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如《金剛經》所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就是佛所說的一切法。一切法都要放下,因為你如果不放下,就是執著,縱然我執已斷,法執猶存,不但不能見性,更形成為所知障,所以法也要舍。六祖大師說得很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清淨心中本無一物,你還存個佛法,佛法就把你的清淨心染汙。佛法好比清潔劑,是幫助你清除汙穢的;穢垢清除掉之後,這清潔劑還在,它又變成染汙。髒東西洗掉之後,清潔劑也不要,才真正幹淨,否則又被染汙。這一點我們要知道,要記住!所以要徹底離欲,世出世間的一切欲望都沒有,心地自然清淨。

“深正念”即是生正定,即《楞嚴經》之‘首楞嚴大定’。首楞嚴大定是自性本定,它不是修來的。修來的定有得、有失,會失掉。性定不會失掉,是自性本來具足的。本經不說定,說正念,用意很深。甚深的禪定是怎麽修法?念佛就對了。當知此一句佛號,即是甚深‘深妙禪’。至此,我們才真正覺悟到,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正語,是八正道的正語,是密宗的真言。除這一句之外,都是廢話,講經也是廢話,唯獨念佛是正語,這是真實的。唯有思惟彌陀功德,憶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方是正念、正思惟。思念別的,全是打妄想。換句話說,你要想,就想這部經,想本經所講的道理,所講的境界和教訓,這是正念、正思惟。不但想世間一切事是妄想,想其他經上所講的也是妄想。因為一切經比起這部經,其他經不是圓滿真實。雖然跟世間法比,它是真實,不過跟本經一比,它就不是真實,就比下去了。所以,這一部經是第一真經。

“淨慧修梵行”。清淨心中自然生智慧。智慧能斷疑生信,成就真信切願,老實念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曰‘淨念相繼’,那是淨慧。如果沒有慧,就不會念,也就無以相繼。你有懷疑,即不淨,你有夾雜,也不清淨。不懷疑、不夾雜,即是‘淨念’;‘相繼’是一句接一句不間斷。‘淨念相繼’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也就是‘老實念佛’。‘梵’是清淨之意。能老實念佛,身、語、意一切造作,自然就清淨。所以,不但自己以此清淨儀態表現在生活中,作一切眾生的好榜樣,此即真實之‘利益諸群品’。佛這樣做,這樣教眾生,我們也這樣做,也這樣教眾生,如佛度一切。

(節錄自淨空法師《無量壽經講記·必成正覺第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