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通論解脫道,經於種熟脫,修證有遲速,非由利鈍別

(2009-12-29 08:39:23) 下一個
通論解脫道,經於種熟脫,修證有遲速,非由利鈍別
 能證這四諦與緣起法的聖者,想簡略的敘述一下。首先,不問聲聞,緣覺,菩薩,「通」泛的「論」起來,每一聖者,在「解脫道」的修行中,都是「經」曆了「種熟脫」三階段的。一、初聽佛法,生起厭離心,從此種下了解脫的善根,如種下種子一樣。如沒有出離心種,怎麽聽法修行,都是不會解脫的。二、以後,見佛,聽法,修持,使解脫心種漸漸的成熟起來,如種子的生芽,發葉,開花一樣。到末後,一切成熟,才能證果,如開花而結果實一樣。有些佛弟子,一聽佛法,當下悟入而證果;有的勤苦的修學了一生,還是不能得道。今生修行而能不能證入,證入的遲入或者速入,那是決定於過去生中的修習。如過去沒有種下解脫心種,現生初生厭離心而修行,就想迅速證果,正像種下種子,就想結果,那怎麽成呢,如前生已修到了成熟階段,那今生一出頭來,見佛聞法,便能證悟了(甚至有不必再用功行,就會圓證的)。所以,在今生「修證」過程中,「有遲速」的不同,但這是決定於前生的準備如何,並「非由」於「利鈍」的差「別」。利根與鈍根,當然是有的,那就是上麵說過的信行人與法行人了。著重於依師學習,以信為先的是鈍根;著重於自力學習,以慧為先的是利根;但這都是要經曆種熟脫三階的。依現生的修證而論,是不能以證入的遲速來決定他是利或鈍的。
   近代的佛教界,有許多觀念,都是與經論相反的。他們以現生的修證努力,或悟證遲速來分別利鈍,而不知恰好相反。重信與重慧的差別以外,凡急求速成的,才是鈍根;大器晚成的,才是利根。如以三乘來說,聲聞根性是鈍,緣覺根性是中,菩薩根性是利。聲聞是鈍根,從發心到解脫,快些的是三生,最遲也不過六十劫。緣覺的根性要利些,從發心到解脫,最快的也要四生,最遲的要一百劫。菩薩是利根,他要修三大阿僧隻劫才究竟解脫呢!關於根性的利鈍,在大乘不共法的申述中,再依經論來說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