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第三章 修心與證果(1)

(2009-07-22 09:15:14) 下一個
第三章 修心與證果(1)

純印老人住世一百零九年,旨在度迷惑眾生修行證果。所謂的修行,即修因的心(修心)。因可分為善、惡、無記,但此因無不起源於心。吾人的一念心,可有幾許清淨?無不是心猿意馬:時而東,時而西,時而逝事泛起,時而妄思未來,時而對現前起心動念……愈想控製它,愈猶無羈之馬,實難馴服。所以純印老人以大慈悲為懷,為有緣行者能參究自己這一念心作了圓滿的示範。
修學佛法的人,淨土宗念佛之人,所以用功辦道、念佛,無非是要參究自心,以佛號伏妄念。當念到一心不亂或佛號入心成片時,此即基本把自心參究到家,那則可說生死大事,有了自主權,此生將獲得圓滿。但可惜的是,就現在發心修行、念佛之人,盡管天天在修行、日日在辦道、時時在念佛,又有幾人把自心參究得清楚、明白?根本沒有認識自心是什麽?吾人的自心無始以來,是否如現時這樣虛妄、分別、執著?是否還有一個無分別、無執著的心呢?在修行時若能時刻這樣自悟、摸索、參究,終有一日豁然貫通,找到自己的主人翁,見到自己的本來麵目。
當今龐大的修行隊伍中,參究自心者極少極少,無不心念外馳,“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此心無法收攝,所以念佛、修心終不得相應。究其原因,扼要有以下幾點:
1、求利養。主要以出家二眾為對象。若站在佛法立場講,應有一分修行必然會感應一分供養,若能老實辦道度眾,何愁無供養。但當下許多出家人,總是懷著畏懼心,生怕自己供養間斷而不重修自心,反總在掂記如何才能拿到供養,甚或當利養有衝突時,則發生如世俗人的“爭奪戰”,搞得佛教內不得清淨,影響在家二眾,使劃分成派係,令“六和”在佛門無影無蹤。
2,求名聞。個人的名譽,是立身處世極為重要的因素。但作為一個真正的佛門弟子,精進用功,本是分內之事,何需四處標榜。修行如何不但眾生知,那些難見之人亦知其修行的程度。標榜無非是想博得他人的讚美、炫耀自己修行的功夫。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既不求利養,更不求名聞,他們總是默默無聞,為眾生為佛法奉獻、再奉獻。此即“心愈下,道愈高,山在下,地在上”之意。
3、求欲樂。真修道人,必嗬斥“五欲”,遠離“五欲”,“五欲”不厭離者是修不上路的。五欲其力無比,世俗之人無不被“財色”所迷,對其生貪愛之心,古人講“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吾人之所以輪回六道,主要是因貪著五欲之樂。佛說:任何一個修行者,欲想舍迷途登覺岸轉煩惱而成菩提,唯一的辦法就是舍棄五欲。所以不論在家出家,若真正發心修行,對世間的娛樂決不可貪著與追求。
4、求未來果報。修行佛法真正目的是了生死、得解脫,是不應有任何其他希求的,更不該求來世的福報。大多數在家修行人,往往為求來世的福樂果報而學佛、念佛、修持,這是極為錯誤的。應明了再大的福報,並未脫離六道。這樣的修行,有何意義?有此求來世福報之心,怎能佛號入心、念到一心不亂呢?又怎能安住佛法的境界上呢?
純印老人一生,以修自心為本。我輩心若歸淨,圓滿果報亦必成。

(一)揉麵與修行

偽滿時,海龍縣有一大戶人家——張家油坊。近百口人之家,唯“活祖”(九十多歲見、七輩子孫)吃齋念佛,她是純印的幹婆母,純印經常去孝敬她,相處非常融洽。“活祖”很願意與幹兒媳純印嘮佛嗑,純印話裏話外多次暗示“活祖”:“家值萬貫轉眼不見——有和沒有一個樣,死的時候什麽也帶不去,這就是貧富沒差別,家大業也大。您老吃齋念佛,啥事都不管就對了,兒孫自有兒孫福,自己不修福、不積福,靠老人的福蔭能庇多久,還得自己修自己得呀!”
張家油坊每天殺一口豬,各股還不夠分,逢年過節,一天要殺兩三口豬,每當豬嚎叫,“活祖”就心煩,隻好在佛堂閉目念佛。幹兒媳純印一去,不免提話說兒孫造殺業重,福享得太大,恐怕將來這個家難支撐。她向純印詢問:“我念佛、吃齋,你說,老佛爺能保佑我的子孫嗎?”純印微微一笑,說:“我不懂修行,我理解修行猶如和麵,不能攀求,不能急躁,功到自然成,麵和到一定程度,麵體淨而柔軟,手淨、盆淨不沾麵,麵和到什麽程度,隻有和麵的人自己有感覺,旁人怎麽能體會到呢(麵為體、盆為相、手為用)?其實真佛在哪裏?佛在自心而不在供的像,您老人家每天念佛、拜佛,都是修自心清淨的一種修善方法。心不動,一切靜,自心動,才看到一家大小、事物的雜亂而生起煩惱。”她隨口吟了四句話:“世間本來無煩惱,煩惱全是自己找,凡事不走心,就沒有煩惱。”她接著說:“求佛保佑,不如求自己保佑。天天殺豬天天吃肉,老爺們都養幾房小妾,整日花天酒地,福都享過頭了,佛想保佑也沒辦法呀。我嘴冷,老活祖您可不要見怪呀。”
“你說的,都在理上,我怎麽能怪罪你呢。有時我也尋思,子孫太不爭氣了,享受出格了,遭報應也是應該的。”
一九四六年光複前,“活祖”去世,大操大辦整整七天,搭大靈棚占了半條街,八套碗席流水宴,過路人都可以吃,剩的飯菜用驢車拉著往大河裏倒,紮紙活送葬的車馬人物拄天拄地,全都是滾珠軸承的,用人推著走,足有一裏地長。凡參加吊唁的,都給一整幅白布腰帶。請的和尚、道士各顯神通,搭的金銀橋,每天作法會,夜裏放大蒙山,整筐的白饅頭往人群裏扔……
純印吊唁回家說:“活祖的福蔭就到這兒為止了,怎麽富有,也抗不住這麽過費呀!”
果然,活祖一死,張家就衰敗了,一九四六年鬧霍亂,死了二十多人,各股分家另過去了。土改時被分被鬥、一貧如洗。
純印老人說的福蔭、積福、修善,源自佛教基本理論之一的因果論。因是原因,果是結果。能生者是因,所生者是果。有因必有果,凡是果亦都有其因,“法爾如是”。
因果法則,是由“緣起”法衍化而來的,緣起是世尊菩提樹下證悟的真理。宇宙萬法,無不是從因緣生,緣為眾緣。緣生與緣起,兩者亦有分別。緣生,是因果中的具體事相,六塵境界的一切現象之法,都是緣生之法;而緣生法中所有必然的理則,才是緣起法。緣起是理、是體、是心;緣生是事、是相、是作用。緣起是事物生起的根本原因及理則,緣生是事物已生的結果與現象。因此在緣起與緣生之間,就有了因與果的關係即因緣果報關係。
佛說“法不孤起”。世間沒有獨立存在的事物,有因無緣決不會生果,反之有緣無因亦不會生果,必須因緣具足才會有果報。純印老人斷定張家油坊好景不會太長了,即根據因緣果報之理而推斷的。
因果通三世(前生、今生、來生),今生造作善業,來生享受樂果,今生造作惡業,來生受報苦果。
因果法則,概括世間在一切因果,而人們常說的因果報應,僅指人的行為的業力——即善惡業方麵的因果。其實宇宙間有三大類因果:器世間因果,就物質變化來說,有物理變化的成、住、壞、空的因果;有情世間,有其生理變化的生老、病、死、的因果;植物有生住異滅的因果。人的心理行為的善惡,獲苦樂的果報,它隻是因果的一部分,不是因果的全部。因為物理的因果也可影響到生理和心理的因果。反之生理的因果也可影響物理和心理的因果。心理的因果同樣可影響物理和心理的因果。由此可見因果非常錯綜複雜,決不是人們直覺感到和想象的那麽簡單明顯和直接。
譬如一個積德行善之人,卻罹患上了肝癌,世人就難理解而懷疑因果不實了。應該明了積善招感來生樂果之報(業感因果),患肝癌或因他嗜酒、嗜煙或飲食不當,憂傷過度及吃眾生肉,這完全是生理上的因果,如不明此理將生理因果硬拉上心識行為的因果,就必然混淆了因果的正確性了。因果律是無人主宰的,它是客觀存在的。學佛人若不慎吃了腐敗變質食物同樣會中毒乃至死亡,決不會因你信佛心地善良中毒輕一點、不學佛人貪心重中毒重一些。可見因果無私,一視同仁,絕沒有分別對待。
物理及生理因果可稱色法,色法粗顯易知,容易讓世人理解和認識。而心法不易理解,此即行為與業力的因果。心法“溟漠難彰”,況且行為與業力通三世千變萬化,我們沒有神通,很難理解其因緣果報關係。如同是人,有人富貴壽長,有人貧賤短命,又有貧困而長壽的,也有富貴短命的。有人事業如意——無論作什麽生意都賺大錢;有的人一生坎坷,幹啥啥賠本。這些隱晦難明的因果,世人怎能盡察。純印對“活祖”的一番“揉麵與修行”,具有因果的深義,請有緣者隨緣隨分自悟。
信佛容易學佛難,純印乃是大法船。
化身塵世心無住,佛法本來在世間。
世人若真明其理,自性菩提即現前。
純為淨心印為法,頓悟凡夫轉聖賢。

(二)崇性德 不廢修德

自帶法名的釋純印老人,示現於娑婆,辛勞一百零九年,應機度人,無非欲令眾生絕諸障垢、破除無明、覺悟自心,還複人人本具之清淨本體。眾生之所以被業障係縛沉淪六道皆因迷此本體。純印老人住世示法,方便多門,因病予藥,為實施權,但不離使眾生頓徹真如本體,勸人斷惡修善不廢修德,告人“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人人都有心,人人都是佛”。使人明了真佛是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性德是體,心是性德之用。
二女桂芝說:“媽常說善人惡人心無兩樣,世人不覺不修才有善惡,善與惡都不是佛心,無善無惡才是覺悟的人。”
我不明白媽說的話,就問老人:“人家都說惡人心黑、心狠意毒,善人是好心、紅心,怎麽能是一樣呢?”媽回答說:“我說的心不是胸膛裏跳動的那個心,我說的是看不見又真有、無體無相、無處不在的心。”她見我們對她的話不懂,笑笑說“慢慢你們就明白了”。
一九四六年剛解放,一位住在老百姓家的八路軍連長,見老人經常默默打坐,好奇地問:“大娘,你老信佛嗎?”老人回答:“不信!佛就是心,心就是佛,人人都有心,人人都是佛。”連長瞪著眼睛不知所措,不解老人所說的佛是什麽。
老人的回答,聽起來好像矛盾,實則不然。老人說的佛,乃萬有本體真實之相,非是世間人聰明、智慧之所能知,亦非意識、思想、分別之所能測,非見聞覺知,唯有甚深般若方能照了,唯有智證方能相應。老人說的佛是佛智,即般若智,智係無分別、無知見。有分別稱識,有見解則落意識,落意識則染汙、遮障了本體,不見真實相。一切色心萬法虛妄幻化之相,皆是本體的起用,是分別心、識所現的幻影。所以,老人以不信蓋之,因世人無不逐相而昧體,取境界相,而忘失了真如自心。世間人無不為境所係,為相所縛,唯惑而作,為業所牽,入於苦海,輪轉五趣,苦報無窮。老人回答的二十個字,妙法圓融,乃大教之源,萬法之本,為修學佛法者,提示了修行之綱要和成佛之正道。老人境界超凡,字字放光,妙意無窮。
眾生所以在六道中輪回受報,不能解脫的根本原因是什麽?信佛、學佛之人,修持萬人修萬人得解脫的淨土法門,為什麽不能成就、往生者極少極少呢?諸佛菩薩為何可超凡入聖、修因證果,其根本原因又是什麽呢?這是修行人最首要、最根本、最直接的大問題。此問題不解決、不明了,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老實實地認真對待,必將無始劫輪轉六道,永無出期。
佛在《楞嚴經》中指出:“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曆劫,終不能得。雲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原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佛在經中明確告訴了輪回的根本和成佛的根本。

1、攀緣心是六道輪回的根本

老人回答連長所問的信佛嗎?“不信!”她清楚問話人所問的信佛是指用妄心、迷心、無因求果心,是心外所求之佛,即八路軍反對的迷信。“不信”就是我不相信自心以外的佛,這恰如解放初期取締神漢、搗毀寺廟佛像相一致。其意是你們不信木雕泥塑的佛,我也不信,你們反對迷信,我也反對迷信,我講的佛是自己心中的佛,我信的是自己的心,這沒有迷信吧?時至今日,絕大多數信佛、學佛的人,尚不明此理,無不用攀緣心,心外求佛。不知真佛在哪裏,到處燒香禮拜,求佛加持、求佛保佑……對貪嗔癡慢的心毫不觸動,不改此心、不轉此心、不放棄此心,怎麽會有成就之日、解脫之時?正如古德所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佛”。佛性人人本具,隻緣心迷不能自悟。“佛智亦如是,遍在眾生心;妄想之所纏,不覺亦不知”。一個真正的學佛人、修行者,應從自心上好好體驗,便可當下識取本來麵目。
老人依義不依語,見地不凡,開佛知見,遠非凡夫所及。
“佛就是心,心就是佛,人人都有心,人人都是佛”。此語係老人實際修持、親身體驗得出的結論,故說得格外顯明透徹、理明義廣。若明此理,能隨緣做善老實念佛,一門深入不換題目,不執著外法,對經論亦不取不舍,以念佛修淨心為正因,以誦經、善行為助緣,如此修心,才能使心廣大無礙,清淨無染,必能自證菩提。老人之語如八十華嚴經如來出現品中佛說:“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從老人心佛一如語,可知佛法就是心法,是修自心之法,此法可博廣、可精要,博廣則大藏經亦詮攝不盡,精要則過來人,一言半句,即直契心源,總持無量妙義。
十方世界中,唯有一佛乘,
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
佛法貴在實證實踐,行解相應。正如強牛居士講的:“佛法廣學求博,實為貪法,是學者非行者,是讀書之人、非修行之人。知解愈多,離道愈遠,因知見障礙了般若。”經論乃佛方便引導眾生解悟之緣,解後應起行,迷時師度(經論),悟時自度(起行)。行起則解應絕。古雲:“佛說一切法,為除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千經萬論,皆是令人離於身心,破除執著我相,明本心,見本性,體證實相本體。
純印老人一生所言所行,直指眾生依相——依人不依法的心病,她一生不焚香、不燒紙、不供佛像、不依神祗,唯恐眾生執相而不修心,舍本而求末。皆欲令眾生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以言顯義,頓悟一心。
老人一生心外無求,隨緣不攀緣,她常講:“不管遇到什麽事情,都不要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就是心不隨境轉,心不住相。心能清淨就是無心。無心就是淨心。淨心既是佛心。“純印”法號,即表此義。純為淨,印為法,乃淨心修行之法也!
老人一生極重修心,她經常說:“一個人一生,不供佛可以,不修心不行。貪心無止境,不想法對治怎麽行。”偽滿長子進祥與人合夥開一個小雜貨鋪。老人告訴他生意經:“緊打油,慢打酒,大秤出(足量),小秤入,童叟無欺,待人和氣。你要能做到,保你生意興隆。”
解放前,海龍有個殺驢馬賣肉的金瘸子,家裏供佛,還很虔誠地燒香,娘娘廟每次道場都少不了他,為求娘娘保佑,將頭都磕破了。長孫逛廟回來向她學說,她說:“求佛不如求自心,沒有善行,供佛、燒香、磕頭、求保佑都沒有用。求保佑心必善,沒有善行,佛保佑不了。”
一九三八年老人的妯娌——強牛的小嬸,三十多歲,曾生了四個男孩,不知為什麽,愈嬌慣愈出毛病,長到四、五歲時,得病就死。小嬸又懷孕,心裏非常恐懼,約二嫂純印陪她去娘娘廟許願,求神保佑。純印不去,她說:“去也白費,佛在心中,心外沒有佛,一個大泥像,他能保佑啥?拜佛求佛,要向自己的心性中求。佛就在炕頭坐著,你看不見,不養活、不恭敬、不去拜(公婆),外邊哪有佛。你這個人真是心中無佛,眼睛也看不見佛。”
老人常說:“光口頭佛不行,心須要有佛心。口說佛,心無佛,不去修,不去做,等於瞎胡鬧,還是沒有佛。”可見攀緣心不斷,真如自性不顯。
如何修呢?“隨緣勿攀,隨遇而安,常發菩提,佛號不斷”。
若人欲識佛境界,常淨其意如虛空。
遠離妄想及諸見,令心所向皆無礙。

2、妙明真心是成佛的根本

純印老人講過“心就是佛,佛就是心”。這裏所說的心是妙明真心,此心稱謂很多:真如法性、常住自性、清淨覺海、寂滅性海、無住真心、圓覺妙心、清淨真如、大光明藏、大圓鏡智、妙明本體、本來麵目——是我凡夫本具的性德。一切經論,顯密性相,無不為顯此覺體。
純印來娑婆一百零九年,行住坐臥,待人接物,吃飯睡覺無不使眾生了徹真空本體自家麵目,拔生死根,斷貪嗔癡,修戒定慧,藉聖號見彌陀,得一切種智。普願法界一切眾生,悉發無上道義。徹證不動本體,出迷津,了生死,離諸苦,得究竟樂。老人說的“人人都有心,人人都是佛”,此“人人”則泛指眾生而言;“心”指如來智慧德相。經雲:“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無差別是從體上講的,如來離妄所以成聖,在覺位。眾生執妄,沉淪五趣,在迷位。因眾生墮在妄中,雖然本有法身、一切種智,奈眾生妄執深重遮障本體,法身之神妙相不能顯現。尤為嚴重的是,自有佛性,難知難信,卻騎牛找牛。
“無住生心”。識本心、見本性,須在自性上見,修行最大障礙,切莫著“機境”!佛是機境,法亦是機境。機是時機、機會、機遇。境是境緣、境界。求佛不如求自心。佛有三不能:眾生定業,佛轉不了;無善根者,佛度不了;信願行不具備佛接不了。法是緣生的,緣生性空,了不可得。所以若說佛、說心、說迷、說悟,認為有一法可得,即是有所著。學佛人所著之機境雖然不同,但其“著”卻無分別是同樣的,故在心行上毫無是處。如何徹底遠離諸知見,令妙明真心得以顯現呢?經雲:“心量廣大猶如虛空。”如果學佛人連此“虛空”一念都不執著,這樣才能廣大無礙,才真的能自證菩提。放下、放下、最後將放下的念頭也放下,心量則大矣!
這裏說的心量,即指般若的心體。此心體廣大無邊,是無心之心,是離量無量。它含攝了萬法,萬法又生在其中。此即本體存在於一切差別事相中,而一切差別事相上,正好薦取本體。所以說:“心外無境,境外無心,心即是境,境即是心。心即一切,一切即一心,心境無二,更無掛礙。”不動地菩薩已具“無心而心,無量而量”的遍周法界智慧心量。
純印老人示現的修心行而見自性之法,不在龐雜多寡,而在實修實證。若口念彌陀而心不棄貪,不修心或隻知空心靜坐,縱然讀誦了大藏經亦不會體悟到空寂妙體之殊勝。
修淨土特別法門,念佛人多、成就者少為什麽呢?迷性而不悟。隻知口念彌陀,心非彌陀,念的時候,彌陀麵目全非,已不真不是,其是在以妄心念彌陀。隻有心口相應,念念心行,才與真如法身無別。悟此理即是正修,不如此修,雖多劫修仍是凡夫。正如《壇經》講的:前念迷性即是凡夫,後念悟得即是佛;前念執著於境即是煩惱起,後念離於所執之境,即是菩提現。
我們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本是離一切妄念之念,也就是無念之念。淨心念佛、佛號不斷(相繼)是為了通過佛號達製心一處。這即是佛號住於心,染心成淨心,凡心為佛心。但真心妄心本是一心,此即全真皆妄,全妄皆真,一真一切真。一真有相事物,不妨礙無相真心,事不礙理,理不礙事,事事無礙,理事無礙。真心能夠交徹融攝。它是諸佛的平等法身。我們眾生本具此心,因被識心所迷,所以忘卻此心,若能識得此心,成佛在即。
佛在《金剛果論》中告文殊師利菩薩:“有陀羅尼名金剛心,能令眾生,一見一聞便得道果……此心人人本有,個個不無,是諸眾生自知自覺本等之心。”“若有人悟自心,把得定,做得主,不造諸惡,常修諸善,依佛行持,立佛行願,佛說是人不久成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佛道者,不明自心,名未成佛。若人明自心,達自性,作佛修行,決定成佛。”“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提法,皆從自心流出,無窮無盡,不壞不離,故名金剛心。悟此心者,名悟佛心。”“若人明自心,見自性,是人自己身中有經,六根門頭,常放光明,照天照地,具足恒沙功德。由此可見一切功德,皆從自己心地修成,不從外得。”
老人一生極重修心,她說:“一個人不修心怎麽行,心不修不成道,道不舍難證真,大道無言,理本真空。”其三子強牛曾好奇地問她:“您老不認識字,伴讀私塾,怎麽能理解四書五經、論語、唐宋詩詞呢?”老人哈哈一笑說:“我心無文字經論——心空;我沒有書——法空;老先生與你大舅講經文、古詩時我繡花,心無旁雜啥也不知道——無知。”老人的一番話,說得當時的強牛直傻眼如入五裏霧中。
可見,超生了死之法,決不是從知、法、理而得,因“知”不是本性先天的良知,是後天的見聞覺知,是世法的聰明,非出世法的本覺本有的般若智慧。聰明是有為法,無智無得是無為法。有為法,難以超生。“法”,是經驗,是道理,是方法,是講經說法,不是“不得之法”。法愈多、愈雜,愈起分別心,煩惱愈重,所知障愈深,必被法縛,與清淨妙明本體心相背,怎麽能了生脫死呢!“理”,是善惡、是非、大小、上下、空有,諸多見解相對衡量之理,而不是自性的真空妙理,尤其世間的理,本無定義,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理字組成乃王、裏、可見官大者即是理,任何理都靠不住,它是人們分別心、執著心形成的,乃後天之理,與自性不相應,因此靠理難以了脫生死。“無知”,是淨心之體,是根本智,根本智涵無所不知的後得智。
由此可見,種種見解,千經萬論,千法萬法,是佛陀根治眾生病而開的藥方,眾生若體健,何須服藥。佛陀一字未說,此言不虛。佛經典是為凡夫俗子及二乘人而立的,此等眾生是迷人,啟蒙老師必須先以“相”誘善,猶如初入學門的一年級小學生,老師用圖案、實物配以文字教學相似,使其漸次而登大雅。上乘人悟真空不執我法之相,悟自性之本具之理,而不執經論,因千經萬論是道的被生之物,此即“心生法生,心滅法滅”。自性空寂是母體,經論是子身,若認子而棄母即舍本求末。
一個真正的學佛人,欲當生成就,先從不生不滅的心性處入門修之,必須先明無“我”相,知無我而後修道,修道而悟道,悟道而行道,行道而了道,了道才能證道,證道方能成道。此即學佛、修行人“信、解、行、證”的四個層次。
若想修行,先應明理,守佛戒律,攝心為戒,淨心生法,法師講得再好不是真得,它是開啟自己般若的助緣。自家寶藏自己挖掘出來才是真有;要悟道,悟實相非相,悟真空妙有之我,此我隻能意會,不可言說。要行道,以無心之心行道;要修道,要辦道,要了道。這裏所講的有聞、思、修之義,但決非聽經而修聞,閉門讀經而思惟,有心念佛、跑寺院而修行。經論讀多了、雜了,心愈迷了,“一時知止一處岸,一時不止一處迷”。要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諸根常常用,不起用根想。純印老人講“凡事不走心”。就沒有善惡愛憎之念,此即平等法。
佛講舍識用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人無一時不用,但用時無心而不起分別好壞善惡美醜香臭等色聲香味觸法之貪念,用而無影跡,方還我本來麵目。
欲見真佛伏知見,念念無念見本元。
在塵不染塵習性,看開放下歸聖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