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地藏經講義 第四十五卷(1)

(2009-07-17 05:21:09) 下一個
地藏經講義 第四十五卷(1)
淨空老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地藏經科注》卷下第六十一麵,請看經文:
  【複次觀世音。若未來現在諸世界中,六道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地藏菩薩名,一聲曆耳根者,是諸眾生,永不曆三惡道苦。何況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將是命終人,舍宅、財物、寶貝、衣服,塑畫地藏形像。或使病人未終之時,眼耳見聞,知道眷屬,將舍宅寶貝等,為其自身,塑畫地藏菩薩形像。】
  先看這一段,這是轉臨終時候的惡業。這樁事情已經有許多人注意到,我這次在澳洲就有同修來問我,關於自己家親老人臨終時候要怎樣處置,怎樣幫助他。這些同修對佛法未必有很深刻的認識,可是他們都能夠關心到臨終的大事,佛家常講‘死生事大’。因為人在臨終的時候,並不是說這個人就死了,死了一切都了,那就無需要這些顧慮。可是這個世間有不少聰明人,有不少有智慧的人,更難得是宗教的信徒,即使對於生死大事所以然的道理他並不清楚,可是這個事實的存在,他們都能夠深信不疑,都能夠想到死了以後到哪一道去投胎,哪一道去受身?能夠覺悟到這一點就相當不容易,在一般講就是因緣果報,他能夠意識到這個層次,在世間起心動念,一切造作都會收斂一些。這也是近代印光大師挽救世道人心,消除世間的劫難,特別提出因緣果報的教學,道理就在此地。如果跟他講宇宙人生的大道理,真正能夠體會理解的人並不多,可是講因果報應的理論與事實,一般人都能夠明了,都能夠體會得到。對於改變世間的人心,勸勉大家斷惡修善,消除世間一些災難,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地藏經》對於這個理念、這種教學,可以說分量非常的重,這也是我們前麵提到,為什麽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把教化眾生任務委托給地藏菩薩,道理就在此地。
  經文一開端,叫著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代表六道眾生,叫著觀世音菩薩,也就等於叫著我們的名字一樣。往下的經文開示對我們來講無比的親切,特別我們看到“未來現在諸世界中”,把‘未來’放在前麵,他說的‘現在’是當時法會裏麵的大眾擺在第二,未來擺在第一,可見得這個經,實際上講經的意思是對我們講。‘諸世界中’,就不隻一個娑婆世界,也顯示出地藏法門盡虛空、遍法界,跟淨土經、跟《華嚴經》無二無別,點點滴滴顯示到,大乘法的範圍是盡虛空、遍法界。大乘的對象是法界當中一切眾生,我們體會到這個意思,你的心量才能拓開,這是真心,這是我們本有的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是一切眾生本有的,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現在心量為什麽會搞得這麽小?心量小才會被這些邪門外道欺騙,才會有吃虧上當這些事情,心量拓開就沒有了。虛空法界無不不二,所以經文字字句句意義無限的深廣,我們要能體會,要在這裏頭學習。所以是‘諸世界中’,沒有寫娑婆世界。
  這裏麵特別是講“六道眾生”,諸佛刹土都有六道眾生,沒有六道眾生的,有但是不多,像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道眾生,大多數諸佛國土都有六道眾生,都很苦,迷得很深。“臨命終時,得聞地藏菩薩名”,關鍵的字樣在‘聞’,此地的聞是菩薩三慧裏麵的聞慧,你就曉得不是隨便聽到,我們世間一般人在這裏錯會了意思,這是大乘經,一切都要用大乘菩薩的標準來衡量。菩薩三慧是建立在聲聞三學的基礎上。現在有許多人說念《地藏經》,也依照《地藏經》裏麵所講的去修行,但是得不到果報,於是謗佛、謗法,說《地藏經》不靈;他沒有想到,他自己錯解如來真實義,不是經不靈。經上講善男子、善女人,你有沒有達到‘善’的標準,沒有人想到。善的標準是什麽?三福,跟我們說得很清楚,世間善人的標準:‘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做到了沒有?你做到了,你是世間善人。佛法是建立在世善的基礎上,你連這個標準都做不到,你學佛是佛門外的學佛,沒入門,怎麽修都是門外漢,沒入門,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
  有這個基礎之後,這才能入佛門,入佛門標準是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做到了沒有?三皈,大家今天做的形式,沒有實質內容,怎麽會有感應?戒經裏頭明明白白跟我們講,你真正受持三皈,你就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你今天三皈受了,一個護法神都沒有。你受五戒,每受一條戒有五位護戒神保護你,五戒具足就有二十五位護戒神日夜衛護。你今天一個護戒神也沒有,一個護法神也沒有,你三皈五戒叫白受了。今天的佛教我們要清楚,大家發心續佛慧命,弘法利生,這是了不起的大事業,世間任何事業不能跟這個相比,所以佛法在行,不在說,說得再多,都沒有用處,一定要做到。具足第二福,聞慧才有基礎,這是初級的佛法,修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開了之後才有聞慧、思慧、修慧。這個地方‘得聞’,菩薩聞地藏菩薩名,一聞名就相應,與什麽相應?與全經相應。地藏菩薩是這一部經的名字,聽到這個名字,全經所講的理論、方法、境界同時都能現前,你才能悟入這個境界。
  所以說“一聲曆耳根者,是諸眾生,永不曆三惡道苦”,永遠不會墮三惡道,這是什麽境界?你們同修們都清楚,你們都學過教的,證須陀洹果就永不曆三惡道;如果沒有證須陀洹果,就不能避免三惡道。此地說聽到地藏菩薩名就證初果,在大乘圓教這個地位就是初信位的菩薩,這不就是跟你講超凡入聖嗎?你要說他怎麽會一聽菩薩名號,就能夠入這個境界?諸位想想中國過去禪宗許多公案,不一定是聽佛名、菩薩名,說不定你見到一樣東西,聽到一種聲音,豁然開悟;這是在禪宗公案裏麵,我們聽說很多。那個難,那是契入自性的境界,這個容易,教下比宗門容易;但是教下的悟入,沒有宗門那麽徹底;宗門不悟是沒辦法,一悟他見性,這個地方悟入的時候,不見得是見性。但是一念想到經教當中教導我們,這些教誨、這些教訓,在自己心上油然而生,就能夠當下懺除自己的業障,就能夠發心效法地藏菩薩的行誼,這就入初信菩薩位。初信菩薩位在斷德上來說,跟小乘初果相同,真的永不曆三惡道;雖然沒有出離六道輪回,決定不墮三惡道。你要問為什麽不墮三惡道?三惡道的緣斷了。
  三惡道的緣是什麽?貪嗔癡慢。這個人念念想菩薩,念念效法菩薩,貪嗔癡慢疑這個心斷掉,真的沒有了,念念與清淨、平等、覺、慈悲相應。迷的人起心動念沒有忘記自己,總是以自己為本位,這是迷,執著,放不下。覺悟了的人,念念想一切眾生,這個世界災難這麽多,眾生這麽苦,覺悟的人是起心動念我們如何去幫助他,如何拯救這個災難。我們自己智慧也不夠,能力也不夠,福報也沒有,那起這種心、動這個念,不叫打妄想嗎?沒錯,是個妄想。如果是真心想這個問題,自然就得佛菩薩加持,我們沒有智慧,佛有智慧,我們沒有能力,佛有能力,我們沒有福報,佛有福報,這從前章嘉大師教導我。他老人家教我要依靠佛菩薩才行,不能依靠人;人有大護法,在這個世間作大官,發大財,你依靠那些人,那些人不可靠,依靠佛菩薩才可靠。我們以真誠、清淨、平等、覺心,以大慈悲心,為社會、為眾生,特別是為苦難的眾生,跟地藏菩薩很相應。諸佛如來、諸大菩薩,他們的法身、報身、應化身都是盡虛空、遍法界,哪個地方有感,哪裏就有應,感應道交,絲毫不爽。
  這個大道理我們要通達明了,然後你的心才清淨,你才能有感應。我們學佛憑借什麽?就憑借這點。我們自己成就,眾生之福,我們自己不能成就,眾生就受苦,就有災難。所以一切眾生的苦難,我過去常常提醒同修們,苦難誰造成的?我造成的,我修得不好,才讓眾生受苦。責任一定要自己肩負起來,決不能推給別人,‘這個事情與我無關’,哪一個佛菩薩說眾生苦難與自己無關?你查遍經沒這個說法。佛菩薩跟世間人不一樣,大家都曉得覺、迷不相同,迷惑顛倒的人他推諉責任,推卸責任,覺悟的人絕不推卸責任。所以斷德相同,智慧不相同,初信位菩薩的智慧比小乘初果高得太多,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你了解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你讀這段經文就不會疑惑,就知道這是真話。
  下麵是講修福,能修福就更好了。這是講“何況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家親眷屬。“將是命終人,舍宅、財物、寶貝、衣服”,這一段很重要。一定是他自己的,是他自己的財物拿來修福,這才有功德;拿別人的財物來修積功德,自己什麽都得不到,所修積的功德是別人的,自己還落得一身罪業,這個要懂得;一定是自己的,自己的財物才叫淨財。如果他在世間福報很大,他家裏麵的房子很大、土地很多,在中國古代我們見到,往往他將自己的宅舍捐獻出來做道場,這我們在中國曆史上看到很多。像近代的楊仁山居士,那是一個大富長者,他在往生之前,沒有往生的時候他就寫下遺囑,把他自己的宅舍捐贈出來,‘金陵刻經處’,你們現在到南京去看看金陵刻經處,楊仁山的家。他的這些財產沒有留給他的子孫,捐獻出來做佛教的事業,這是我們一個最好的模範;他的財物、寶貝真的全獻,都捐獻出來。衣服布施,你的衣服太多了送人,世間苦難的人很多,沒有飯吃、沒有衣服穿,為什麽不拿去捐獻出來布施?這叫真正修福。我們自己用有幾套換洗衣服足夠了,有幾雙換洗的鞋子也足夠了。富有人家一個人,我們從前在報紙上看到,有總統的夫人,她的鞋子就幾千雙,比賣鞋店還多,衣服多少千件,我們就不曉得,報紙上沒有登。你一個人怎麽穿得了?布施是修福。
  布施修福的方法很多,此地是舉出一個例子,我們讀經也不要說死在句下,那就錯了。布施的方法很多,這個地方是舉一個例子,“塑畫地藏形像”,為什麽?這個事情最容易做。如果叫你像楊仁山一樣,捐獻舍宅做道場,那就難了,有很多人說‘我沒有這麽大的力量,我家的房子很小’,沒有就捐出去也不能做道場,舉出這一個例子。如果講塑畫地藏形像,這不難,隨你的財力,你有能力,塑造莊嚴高大的地藏菩薩形像,力量小請一個人給你畫一尊地藏菩薩形像,這就是說隨分隨力。可是在那個時候行,沒有問題,造像功德很大,現在這個時代造像,問你有沒有功德?功德是有,不可否認,但是不明顯,現前得不到果報,這個道理在哪裏?佛法弘揚不彰,《地藏經》念的人很多,《地藏經》裏麵的意思幾個人了解?由此可知,如果令一切眾生在佛門裏麵做真實功德,現前就能夠得到果報,一定要有人宣揚,將地藏法門講得透徹、講得清楚,人家一見地藏菩薩形像他感受就不一樣。
  如果對於佛法完全不了解、不明白,甚至有誤會,這是偶像,地藏菩薩形像供奉著,他看到絲毫恭敬心都沒有,而且還批評拜偶像,迷信!我們問問:對於他這種批評的人、指責的人,有沒有好處?有好處,‘一曆眼根,永為道種’,那是無量劫以後才起作用,現在不起作用。經上講得很清楚,毀謗之罪還是要墮地獄去受罪,等到那個罪受完了之後,這一曆耳根的道種,將來遇到善緣,他能起現行。由此可知,弘法工作在現前比什麽都重要,世出世間任何的事業,都比不上弘揚佛法事業這麽重要。我們同學們發心出家,不管你出家的因緣是什麽,總算是善根福德因緣現前具足,發心的因緣可以不必去計較,這一生當中有機會接觸到正法,有機會聞到正法,修學正法,這就成。這不僅是我們一生值得慶幸之事,正如古德所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機會’,我們這一生遇到了,一定要珍惜,一定要發憤;發憤是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這叫發憤,我們這一生這個機緣就沒有空過。不能夠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隨順自己煩惱習氣非常可惜,佛經上‘可憐憫者’;可憐憫不是指別的人,一個人一生沒有遇到佛法,那有什麽可憐?遇到佛法當麵錯過,這個人真可憐。由此可知,佛經上講‘可憐憫者’指誰?指我們這一批人,當麵錯過機會,不能在這一生當中契入境界,原因就是你還是隨順煩惱習氣,你還是不能夠克服自己。
  念佛堂建立之後,許多同修給我們做出好榜樣,克服自己;本來自己煩惱很重、習氣很重,睡眠很多,萎靡不振,進念佛堂一點信心都沒有,二十四小時、三十六小時,怎麽能熬得過來?進去之後,念過幾次就把煩惱習氣克服了,這是很明顯的榜樣。所以念佛堂成就很多人,念佛堂的功德無比殊勝。老年人看到年輕人都那麽精進,覺得自己時日不多更應當精進,得到鼓勵;年輕人看到老年人,年歲那麽大,二十四小時、三十六小時,他們都不眠不休,年輕人就更慚愧了;互相鼓勵、互相警策,能收到這個效果。一個人念佛容易懈怠,容易隨順煩惱習氣,這就是為什麽唐朝時候馬祖、百丈大師提倡共修,建叢林就是提倡共修,共修的好處在此地,叫依眾靠眾。在這以前,佛講經說法,教導大眾修行,個人自己事情,我們在佛經裏麵沒有看到佛領眾修行,佛隻是講經說法,修行在個人;那個時候個人都會用功,不需要人督促,各個有成就。
  從正法到像法,再像法轉到末法,人的根性一代不如一代,逐漸懈怠懶散放逸,很難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所以馬祖、百丈才提倡共修。馬祖,大家聽清楚,不是民間拜的媽祖,你要那樣體會,你就搞成大錯了。祖,他是禪宗的祖師,他俗家姓馬,一般人稱他馬祖,他的法名道一,道一禪師;一般習慣上稱他作馬祖,不是民間拜的媽祖,道一禪師。跟百丈禪師兩個人發起建叢林,提倡共修,提倡依眾靠眾,這是中國佛教的特色。特別是在末法時期,過去方東美先生跟我講過很多遍,他說佛教要再複興一定要恢複叢林製度,恢複叢林製度就是恢複共修的製度。我們現在今天提倡彌陀村,‘彌陀村’就是叢林的現代化,形式上跟從前叢林不一樣,實質上是相同,這就是佛家常講續佛慧命,我們在形式上改變,實質上沒有改變。
  所以佛家的教學,我們一定讓社會認知,我們教學的方式跟現在社會教學的方式不同,為什麽不同?目的不同。社會的教育在培育技能,佛法的教育目的在求開智慧,破迷開悟,是在求真實智慧,不是把技術能力擺在第一,我們是把真實智慧擺在第一,這是完全不相同。佛家教學在戒定慧,我們的教科書也是戒定慧三學,這部《大藏經》人稱為三藏,三藏是經、律、論三藏,裏麵講的就是戒定慧三學,這跟世間學校的教學完全不相同,我們必須把這個告訴世人。如果以他們概念來說,佛家著重在德行的教育,現在社會教育缺乏這一層,這個環節沒有。如果要社會安定,要世界和平,要多元化的社會,能夠達到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合作,德行教育非常重要。這是一個特殊教育,不是普通教育,如果用普通教育概念,依照他們的法令規章,佛學教育就沒有辦法達到自己的目標,這個我們要一定要明了、要懂得。中國古代的教學跟佛教教學很接近,但是現代教育,跟中國古代教學、跟佛家教學完全不相同,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也要讓社會大眾認同,使將來佛教教育能夠暢通而沒有障礙,我們會對社會交出我們的成果。我們培訓這些法師,法師有出家的法師、有在家的法師,出家、在家的法師對社會會有貢獻的。這是這一段說出修福。
  底下這一段這是講轉業,轉業最好是讓病人知道,知道家親眷屬給他修福,為什麽?經論裏頭常說‘境隨心轉’,家親眷屬給他修福他自己不知道,轉變難、轉變慢,因為他不曉得、不知道自己有福,他有自卑心。如果知道自己有福報轉變就快,大經裏頭常講‘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我們給他修福,一定要讓他知道,他知道自己修了哪些福報,真實的福報他就生歡喜心,所以轉業容易。因為這個原因,使病人未終之時,他頭腦還清楚,告訴他家人把他的財物拿去修這種種福報。在我們現前諸位能看得到的洪老居士,我們去看他的時候真正是像病危一樣,他自己也是這樣想,恐怕來日不多,趕緊把這塊地捐獻出來,讓李木源給他做好事,天天催他,怕什麽?怕他自己死了以後,這個事情做不成,一天打好多次電話;李木源真熱心,一天跑好多次。自己真正知道,尤其李木源把彌陀村的構想告訴他,他歡喜,那他真正做了一樁好事情,他真的就轉了,還轉得那麽快。他喉嚨的癌細胞居然就拿出來,聽說現在可封口,三年,這裏打個洞三年,居然好了,他轉得這麽快。他所修的福報,比塑畫地藏菩薩形像要殊勝多了,他有福也有財力,有這份誠意來做念佛堂。
  昨天李居士來跟我商量,念佛堂我的建議是供養一萬尊阿彌陀佛,所以他跟我研究一萬尊阿彌陀佛像,是用木雕還是用浮雕的方式,怎麽樣來做?念佛堂裏麵我們為什麽供那麽多佛像?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這是一切諸佛如來加持,一切諸佛如來都念阿彌陀佛,所以你進入這個念佛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親近;第二個意思,我們念佛的人將來都成佛,念阿彌陀佛都作阿彌陀佛,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進入念佛堂,念佛堂的佛像有一尊是自己,你說多親切!所以進入這個裏麵自他不二,生佛不二,眾生跟佛是一。這裏頭有表法的意思在,這個功德無比的殊勝、無比的莊嚴,我們每一個進入念佛堂的人親切的體會,所以佛像要塑得很莊嚴。我們也用這種方式來發展這個道場,使人人能生歡喜心,全心全力來成就這個道場,希望這個道場做為世界念佛道場一個好樣子。現在每個月從海外各個地區,組團發心到此地來念佛逐漸多了,自自然然形成一個念佛中心的念佛堂,所以有不可思議的感應。洪老居士七十九歲的生日剛剛過,我們聽到這個喜訊,三寶加持,使我們信心更堅固。這段經文我們可以舉出現前的例子。後麵果報,諸位翻過來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