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今天微信上的舌尖上中國,就隨便拿了幾個上次“家鄉宴”活動的菜加上博友chunfengfeng的精彩點評來效顰這個舌尖上的中國好玩一下,感覺我們做的也不比微信上差太多呢。希望我們這次的“感恩宴”可以搞得更好一些,大家繼續努力啊,周一開始發帖了。
摘錄一小段原來的點評:
1. 烹飪是一門實踐的藝術。不同菜係之間,有其默契相通的地方,就像藝術不同門類之間也是相通的一樣,都是為了好吃和審美;
2.本次活動展示的菜肴、麵食和甜點等共51道,22位賓主參與。男士兩株,21朵閬苑仙葩,可謂一場盛宴,隻有紅色娘子軍的陣容差強可比。
3. 在圍牆外,看一道道珍饈、一盤盤美味,如銀河仙貝裏散落人間的明珠,美不勝收。
這是原來60道菜的所有的點評和菜譜,大家可以點擊欣賞,今天沒有時間把菜都放帖裏,請見諒!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201510/227465.html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1510/223583.html
羹部分
【燴蟹羹】By 橄欖樹 如他鄉遇故知,雪中送炭的芬芳。其選料之意外,製作之獨特,成品之俊俏,非榮辱不驚之心難可為也!
豆腐
【麻婆豆腐】By 離岸 白如徐粉,綠抽絲,相思盤裏青睞如漆。豆豉加牛肉,是【離岸記】的麻婆;現炕又現碾,顯豆腐香的招牌。作法流程幹淨利落,出鍋裝盤麻辣生津。
【蒜蓉開邊蝦】By tea-fan 遊刃有餘生雙翅,垂涎欲滴動食指。簡明之中藏心機,原汁原味;去簡就繁有深意,如詩如畫。
【刀香板】By 海尾歸 三個月的蟄伏,隻為千年難遇的樟木一麵板;兩小時的浴火重生,已是久遠夢回的徽州那陣香。皮如緗帙菜刀勝寶劍,肉若粉腮藥芹似春天。片片萌起舞,等玉箸來約;碗碗幹菜美,讓檀口難停。
我的愛在深秋蒜蓉開邊蒜蓉開就是蝦從背部切雙飛,剔除蝦線,用料酒,鹽略醃一下,灑上蒜蓉
【土豆燜飯】By 羅雪七 土豆,胡蘿卜與芹菜,三丁定乾坤;米飯,兩道水和蔥花,滿手有餘香。碗深瓷白,因你而敞開胸懷;唇紅眉黛,為君則嶄露嬌豔。烹調有序,主食與菜肴同舟共濟;共享無私,美食攬便利一路同行。
紅豆紫米粥
紅豆、紫米、桂圓、大棗花生、燕麥各一小把,幹山藥、黃芪一片養生用。放入慢煮,
【宮保雞丁】By 婉妮 取菜譜之神韻,不拘泥個別細節,量足而味美,盛具別致,構圖富有想象。
【小排骨】靈動而充滿遐想,如詞中小令,詩裏五絕,夢中小憩,遊經短足,讓人追星而不氣餒。
【海參】以其豪華的陣容、尊貴的色澤、動人的回憶文筆,成為每一株味蕾的夢幻明星和追逐的偶像
翡翠黃金卷
【翡翠黃金卷】By 冷溪 葷素跳躍的秋色之動態,逐漸鋪展對季節變化的思考和回顧,用不同的內心視角勾勒出一卷卷美麗的思鄉之情。
【紅燒鴨脯】和【絕代雙驕】By 齡齡媽,無聲勝有聲,寫意之中,以形體和色調完美的珠聯璧合,闡釋十月金秋的禪意。
Maple Syrup & Mae Syrup & Soya Sauce BraiseDhanghaiSaucBraisedDshchilli
【麻花】、【饅頭】和【窩窩頭】以其名博大手筆的氣度,無不神形飽滿、栩栩如生,如津門名吃,奪健康飲食桂冠。
加雞蛋,油,鹽,糖發麵,麵發後,和蘇打。然後擰勁兒,做好後,炸,兩便即可。
饅頭
老發麵,麵發後,加蘇打,醒麵,揉麵(一定要揉到光亮),上鍋蒸熟即窩窩麵各半,用涼水和,不軟不硬。加蘇打,過個把小時可以做成窩頭樣,上鍋蒸熟即。
【紅豆紫米粥】By 江南雨巷 寓道於飲食,天地相契合,妙不可言,小家碧玉般的白碗紅粥,尋常阡陌,桑梓人寰。巨末之差,其心不可量也。、
【蔥油麵包】By 波城冬日 雖說是曉行夜宿、饑餐渴飲的最佳選擇,那如翠玉般的【綠豆糕】,非蟾宮折桂者難得享用的上品。
【上海鮮肉月餅】By Joy4Life 仿佛讓風風置身於江南小鎮,在小橋流水旁的茶肆裏,悠閑地品嚐這樣香酥醉月的甜蜜。
【餛飩】By 邇東 像太湖上一位女扮男裝的深閨香閣少女,在蘭舟上遊覽水天一色的風景,精致而不乏婀娜多姿、窈窕動人。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了!
中國第一視覺雜誌 最受歡迎圖文公號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視覺誌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富戲劇性的自然景觀,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線。這種地理跨度有助於物種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這樣多潛在的食物原材料。為了得到這份自然的饋贈,人們采集,撿拾,挖掘,捕撈。穿越中國,今天小視將帶大家探索那些美食及它們名字背後的故事。
番茄,又名西紅柿,洋柿子。原產於南美,在秘魯和墨西哥,最初稱之為“狼桃”,是一種古老而常見的食物。而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道開胃菜名叫:“火山飄雪”。以番茄為主料,切塊加少許白糖製作而成。酸甜爽口,味道可謂上乘。
在中國人尋常人家裏,還有一種葫蘆科黃瓜屬植物。也稱胡瓜、青瓜,黃瓜。果實顏色呈油綠或翠綠,表麵有柔軟的小刺。烹飪手法傳統簡單,反而更能保留食材最真的味道。一道“青龍臥雪”,隻需將黃瓜洗淨,盤底灑些許白糖,便可與家人分享。
在吃貨的世界裏,中國人從來沒有把自己束縛在一張乏味的食品清單上。人們懷著對食物的理解,在不斷的嚐試中尋求著對食物轉化的靈感。豬,脊索動物門哺乳動物,身體肥壯,鼻子口吻較長,體肥肢短,性溫馴。早在母係氏族公社時期,就已開始在炎黃土地馴養。
取豬蹄,作紅燒處理,在底盤鋪野菜作飾,一道“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便出鍋了。豬皮軟糯,油而不膩。豬肉的沁香與野菜的爽口,一口咽下,整個人仿佛真的走在鄉間。
取豬耳,豬拱切絲裝盤,一道“悄悄話”便完成了。經過大廚的精巧設計,嘴巴跟耳朵重逢於碗碟之上想必有很多話要講。佐以精心調配的蒜泥,便又是一道可口的家常菜。
轉化的靈感總在不經意之間,一閃即逝。而美食家總能抓住這突然閃現的靈感。取生長於中國南部山區最有中國味道的辣椒,與豬嘴爆炒,一道“火辣的吻”便做好了。取一塊放入口中,瞬時一股熱浪湧上心頭。是感動?是欣喜?不!是辣,那種讓味蕾燃燒的感覺讓人欲罷不能。
這種人類種植的最古老的農作物之一,早在7000年前就登上餐桌。紅紅的辣椒裏邊,喜慶吉祥,是不少美食家稱心如意的食材。搭配同樣曆史悠久的家禽--雞。養雞在我國已經有8000年的曆史,有文字可查的曆史至少也有 3000多年。將二者煎炸爆炒,一道“紅燈區”便可推上餐桌了。
但要想吃到這種食材最初的味道,還要用到最新鮮的青紅椒。洗淨切細圈,裝盤調味。一道“絕代雙驕”,便可以喚醒你沉睡的味蕾。入口爽脆,後味熱辣,回味無窮。
所有這些充滿想象力的轉化,它們所打造出的風味和對營養的升華令人歎為觀止;並且形成了一種叫做美食文化的部分,得以傳承。
比如這道,《小二黑結婚》。
比如這道,《一國兩製》。
一道《母子相聚》,讓人感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道《波黑戰爭》,讓人感歎世事無常。
最後一道我不說,名字留給大家來猜。
不同地域的中國人,運用各自智慧,適度、巧妙的利用自然,獲得質樸美味的食物。能把對土地的眷戀和對上天的景仰,如此密切係於一心的唯有農耕民族。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飲一啄飽蘸苦辣酸甜。不管是否情願,生活總在催促我們邁步向前。人和食物的匆匆腳步,從來不曾停歇。
菲兒的太辛苦了!
覺得把點評和菜放一起挺好,當然最好也加上菜的作者和有關鏈接,讓有興趣的人可查看做法.
簡單的作法一同放上也好,就是帖子太長,工作量很大.
看看別人有何想法吧:)
這個貼裏太多美味佳肴了,我看到有的朋友注上了名字,有的沒有。
一個小小的建議,每一道菜肴都注上網友的名字。
你們不覺得翡翠黃金卷象一掛鞭炮嗎?
光做裁判,沒真的有吃的,我會很難受的。:))
菲兒,周末快樂!
以後再獎勵你一個肉帖,整天就知道吃肉,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