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藏經講記 (2) - 如何轉變惡運 (ZT)

(2009-10-08 07:52:48) 下一個
我為什麽要住三十三年監獄?“你要是有德行就應該轉變業報,為什麽要去坐?為什麽要受報?沒有轉變,表示你沒有得道!”這要承認沒有得道,沒有那種轉變的力量。但是有時候自己一比較,連聖人尚且不免,何況我呢?所以我自己心安理得。我雖然是坐了監,但是我現在在說說話畢竟有變化,我認為佛菩薩的加持相當大的,不然是不可能的,住三十三年的時間太久了。

每一個問題都可以用兩麵來想今天下午一位不信佛法的醫生,在紐約法拉盛區很有名,要見我,跟我談。他談的許多話,我們就知道他不太懂因果的觀念。他說:“我們醫生給人治病是好心好意給人治病,有人問我說:‘你是講醫德還是講醫錢?’”他答覆不出來,問我:“法師!這怎麽回覆他?”我說:“很簡單啊!我要醫德,也要醫錢。”他說:“這樣說對嗎?”我說:“怎麽不對!當一位醫生當然要注重醫德,你說不要錢?我要吃飯,我有妻子父母,得對他們負責任,所以我兩個都要,不過我不收昧心的錢。”

類似這種問題,我們在生活當中發生太多了,如果你隻要按經文來解釋,解釋不通的,也許會退失你的信仰力、道心。“是啊!你看他信了佛之後還撞死,不信佛還好一點,要是不信佛也許不會撞到呢!”每一年車禍那麽多,我們登記究竟有多少個信佛的人,汽車並不會專門往信佛的身上撞,我想不會這樣子吧!這是因為他不信,他要找些理由,使信的人也不信。

深奧的理論要能夠觀空、觀假,觀一切諸法無常、苦、空、無我,真能有這樣的證得,像我剛才說的這麽多問題一個也不會存在,可以堅定的信仰。我這樣說,是因為他不信,他找出不信的理由,但是我們佛教徒就說出很多信的理由。信跟不信,有感應沒有感應,跟你做的功夫分別很大。有些人心裏動搖,也在那兒漂浮,但是他過去宿世善根相當深厚,再怎麽動搖也不會不信的,就用不著我們擔心;但是他如果宿世的根性不厚,再遇到外境就會完全垮了。我說這些是增加大家的信仰力。

這好像不是經文的內容,但也是經裏所要求的,地藏王菩薩教你修持的方法,你一定要照這個方法去修持。要是照這個方法修持,讓地藏王菩薩加持你,你想求得就得到。菩薩是平等的,他的心沒有汙染,是清淨的,這種求是你的心,感應是你自己的感應,跟菩薩相應了,你自己就得到感應。我們這個心跟一切社會上的事物,都是在不斷地運轉、不斷地變化,就看你怎麽轉、怎麽變。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敬錄自 夢參老和尚《地藏經講記》

信跟受兩者的意義不同,信歸信,而且能夠力行。我們雖然信了,也知道這個方法好,就是不做,不做效果就沒有了,要做才`能收到效果。那時候不做了,信完了之後,等到善根發作,你又做了。等到什麽時候?受苦的時候才想起來。我那天作了一個很長的夢,在那兒苦到極點,在下油鍋的時候,就念了“南無佛”,也不知道是什麽意思就念,一念什麽境界都沒有了。必須受苦難到了頂點,善根發現了,突然想起來念“南無佛”,爾後在第二次才念“阿彌陀佛”,才生到極樂世界。

我從那個夢上體會給我的啟示,說明信了之後,等到長成了,遇到因緣受苦了才死心,當苦難臨頭了,到了危難的時候才抱佛腳。我們有很多的道友,白天抽出了時間在家拜懺或者念佛,不說功德,就說你這個行門,這樣去做,很多的災難消於無形無相,你還不知道。我們眾生非得見了之後,苦非得受深重的時候,才知道佛說得不錯;要是沒有受到,他是體會不到的。

我沒有住監獄以前,人家跟我講生病,苦得不得了,我根本不相信,哪個病或者哪點不舒服,一害就過去了。因為我從來沒有害過病,感覺到沒有必要煩惱,也不知道病苦究竟是什麽味道。現在體會到了,“老苦”,耳朵不像以前那麽靈了,牙齒掉了,有些東西硬的咬不動,一咬確實痛,眼睛有時候花,有時候不花,就知道老了,八十歲了,恐怕苦一個跟著一個就來了,這就叫老苦了。等苦來了,不錯的,承認這個才是了。眾生心就是這樣子,要是沒有逼到他身心的時候,他不信,等逼到他身心了,他曉得不信是不行的。

那個時候念佛有好處嗎?有!效果不那麽靈,因為平常沒有做,你不熟練,不熟練要產生效果不可能,要一心用功。無論你作哪一行,新出道的工人,要想跟老工人拿一樣的價錢,根本不可能。你根本不會的,所以這個效果怎麽產生?

念佛、誦經,時候久了,他從修行當中體驗出很多的問題,知道應當怎樣做效果更好一點。如果你剛接觸到經文,就想開悟,剛修行兩天,就想了生死,哪有這麽便宜的事!不過佛菩薩還是大慈大悲來加持你,使你慢慢成長,使你信心更具足,用起功來更能深入。等入到究竟的時候,感覺你的功又是白用了,好像沒有什麽事了。成佛的時候一看,眾生跟我一樣,都具有如來智慧德相。

你現在還沒有承擔起來!“地”者心地也,“藏”者含藏也,自己就是地藏菩薩,也不用去拜地藏王菩薩了。可是我看你始終也“地藏”不了,因為當你的苦來時,當下你也不能夠自在。

法從淺入深,一步一步的進行,才挖一瓢就想挖出一口井,就想冒出井水,沒有這種事情。大家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完了還得當研究生,修碩士、博士,才有那麽多的知識。哪有剛入小學就想跟博士畫等號,可能嗎?

所以我們對佛教所有的教義,必須身體力行之後,自己才有一些體驗。雖然是佛說的種種法,但是在用的時候往往有出入。因為我們個人的根基、業障的深淺不一樣,張三這個法則靈,但在李四則絕對不靈,因為從來沒有溫習過。所以必須有誠懇的心,得勤修,對於不是利根的人,佛菩薩就麻煩了,必須得勤勸他,使他別退心。

像我們一個星期講一回,現在又增加一回,變成兩回,這就是勤勸的意思。聽久了,自然就要去做;做久了,自然就開智慧了。越開智慧,你越願意做,惑業越消除,無論什麽事業,越順你越高興,你就感覺到佛菩薩加持我了、師父加持我了。如果是經常碰到困難,什麽事都碰到別扭,信心漸漸就退了。所以必須得勤勸,必須得相信因果啊!

還有“暗鈍”的,就是很愚癡,怎麽度化他,他也不屑。你要想他真正不退失了,再換一生還不退失,分段身不管經過好多生,他隻有向上增長,不再往下退了,這是很不容易的。有時候,佛菩薩度一個眾生,跟著他好多劫,那很不容易。我們自己懂得這種道理了,自己要自己加強。

“或有業重,不生敬仰”,這是根本不信。雖然化了千百億身,經過好多劫的度化,還是有根本不生敬仰的。為什麽呢?因為他業重無緣。佛教讚歎佛的時候,不是像人家讚歎說:“萬能的主啊!”佛不是萬能的。無緣的時候度不了,你的業果成熟了,他不能代替你。盡管普賢菩薩發願代眾生苦,但是願是願,眾生的業果,誰的就是誰的,業果不失。隻有加強心裏麵的光明,你自己把你的業果轉了。那行!無緣的度不了。佛不能代你的業,這一點一定要相信,佛也是要你自己去作。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敬錄自 夢參老和尚《地藏經講記》



所以要調伏,調伏就是功夫,不斷禮佛、拜懺、誦經,都含著調伏的意思。說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很不容易,大家試一試,讓你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你就達到一心不亂了。你能不能每一念都從心起?能不能念念都歸心?你說容易?要達到這種境界,不容易!這就要功夫,就要修行。要是真正的修行,哪一個法門都好,在修行的過程,一種是你自己在修行過程當中,你自己去體會,自己在那兒調。就像彈琴似的,音調不好,你自己得調,把弦調得不緊也不鬆,才能彈出美妙的音聲來。你如果緊了,繃!一彈斷了;鬆了,什麽聲音也發不出來。 --



我剛才講了很多,講到你的業感,我們要求什麽,要取個報答。“應”就是你感應,你求就還報,得看你業做得怎麽樣,就是我剛才講的修行的過程,念佛也好也好,參禪也好,你的業做到什麽程度,那麽你的報應就達到什麽程度。為什麽你不靈?你沒有做好。就像王羲之的兒子學王羲之寫字,學了十幾年都不行,其中有一個字掉了一點,他爸爸王羲之查那個卷子時把它點上了,老和尚比他們爺倆都高了,“可憐十年寒窗苦,隻有一點像羲之”,結果一問,那一點是王羲之自己點的。學了十年,連一點都不像,不是那麽容易的! --



他在佛法裏頭有這麽一點點的小善根,乃至看見三寶了。相反的,不恭敬,遇見三寶就毀謗,謗毀完了下地獄沒有問題,這是必然的。但是因為他有遇見三寶的因緣,到最後他還是要成佛的。哪管站在相反的立場上,隻要接觸到了,也是種善根。所以《法華經》上說“單合掌小低頭,皆共成佛道”,他就算不合掌、不低頭,隻要到廟裏頭旅遊逛一圈,他也要成佛的,但是時間可就長了。



這是地藏王菩薩向釋迦牟尼佛所做的保證,假使有這麽一個眾生,他在佛法中做的好事隻一點點,極少極少的,像那個汗毛似的,像一滴水似的,或者像一個沙粒、一個微塵那樣的,我都要度脫他,使他得到大利益。 --



以三皈依來說,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之後,你又不皈依了,反而去皈依外道,在人間這樣沒有什麽罪,你愛信什麽教,就信什麽教。但是在地藏王菩薩說的《地藏經》,這就是犯大罪,還不是小罪。像我們,如果對佛、法、僧三寶不恭敬,乃至毀謗,在法律上有什麽罪呢?不會有罪的。但是在你自己所感的業果上,那就是罪了,而且還不是一般輕的罪,而是很重的罪。毀謗三寶、不敬尊經,就是對《地藏經》毀謗的時候,這個罪比一般的殺人罪還重。



另外屠宰的,有什麽罪呢?沒罪。釀酒、造酒的,在人間法律也不算是罪,但是在佛教就定罪了。這些罪也不是佛教給你定的,是你自己的因果所感的。你有這個因,一定會受這個果。



這個罪有各種類型,有些罪我們要從事實來看,造了這個錯誤,或是要殺人,心裏起念殺人,有種種條件組成,這個罪成立了。或者是你動了武器,但是沒有殺死,那麽這不是死罪,在法律上講的是這樣。但在佛教,你要是受了菩薩戒,起心動念殺人,就有殺業了,這個罪就成立了。菩薩見的是因,他不要成為事實,有這個因一定會感果,起了因了就要感果。



罪業說來很多,反正是起心動念,發之於身、口七支,乃至意念的貪、瞋、癡。在人間的法律,貪、瞋、癡不算罪,不治你什麽罪,但是你有了貪、瞋、癡,你一定發諸身、口七支,而這就是犯罪了。但是我們這個罪由哪兒來的呢?就是意念的貪、瞋、癡。如果你沒有觀照的功夫,沒有覺察力,沒有懺悔、慚愧的心,你是認識不到的,繼續想行方便,而有這個因一定會有業,這個因是由惑起的,我們把罪業說得非常的廣泛,因為罪這樣廣泛,所受的苦果當然就多了。



所以地藏王菩薩說的地獄種種的名稱、種種的刑具、乃至種種的處所,處所的不同、刑具的不同,你受苦的方式也就不同,這就是受果。這果怎麽來的呢?找原因,就找到是你在做業;為什麽要做業?因為有惑,不明白。可是有些人糊裏糊塗的就做業了。



有時我們認為是冤枉的業,是法律製裁得不公,或者處理你這件事處理得不正確,這就冤枉了。不過在地獄裏沒有一件冤枉事,都是你自己做的,自己去感的果。乃至於獄卒、閻王爺,這些都是由你自己的業所變現的。說有,確實是有;說沒有,根本如夢如幻。當你沒業,沒有;有業,就有。



人間也如此,因為過去有業,你現在的果就不同了。像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享受都不一樣的。有窮、有富,有壽命長的、壽命短的,有聰明的、愚癡的,為什麽呢?這是過去的業感到今生的果。但是能生到人間,畢竟你還是種了善業,不然不能生為人身,而墮到畜生、餓鬼、地獄等三塗去了,你生為人了,是善業多於惡業。要是你現在不能發揚善業,反過來造惡的話,地獄也好,餓鬼道也好,畜生道也好,你一定會感果的。



所以我們要認識這種因果相互的關係,要經常這樣觀想,這樣你就不會怨天尤人。不要想種種的方法害人、整人,你要是明白這個因果了,絕不會去害人。所以今生你被人家整,或者你到哪兒去了,被人家清算;或者經常是受害者,那麽現在你是受害者,過去你則是害人者,這是循環的。如果過去沒有害人,你會感善果的。



我們在《金剛經》上說,你今生被人家輕賤,被人家看不起,或罵你、侮辱你,你應當高高興興的接受,你想:“我過去的罪業就消滅了,再也不受了。”如果你要是心裏不平,中國有一句俗話,狗急跳牆,人急造反”,而被逼得生存不下去了,又沒有因果律的觀念,就會鋌而走險,殺人放火,會造出更大的業了。要報複,什麽事都做,越造業,來生也就可知了。



我希望大家對這個罪,作深刻的觀想。罪就是業果成熟了,代表你做的事情不合理,不但不合你自己的性理,也不合人間的情理,所以你必須得受苦。 --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敬錄自 夢參老和尚《地藏經講記》



佛跟地藏王菩薩的對話當中,地藏王菩薩就說:“世尊不要憂慮了,我一定把在佛法之中有一毛一渧、一沙一塵這麽一點點功德的眾生度脫了。”佛就對他說:“這是你自己的願。”我們前麵說了,地藏王菩薩在最初因地的時候發了度盡眾生的願,不是一次、兩次,而是累劫發了這個願。發什麽願呢?“廣度罪輩”,把一切有罪的人,做了墮地獄因果的人,都度了。“從你往昔願故,我就不再憂慮了。”



從這個對話當中,我們體會到,這是完全就事上來說的,不是說理。就事來說,因為你所做業的因果是不亡的,你做什麽業就受什麽果。釋迦牟尼佛囑托地藏王菩薩度眾生的時候,還是要眾生自己度自己,隻能顯示一種方法。持咒,或者持佛的聖號,或者拜懺、讀誦大乘,你要去做才能得脫。同時要仰仗地藏王菩薩的慈悲加持力,以種種方便的方法,讓你脫離這個苦難。所以佛對地藏王菩薩說:“我已經沒有憂慮了,我知道你過去發了很多的願是要度盡眾生的。我就是不囑累你,你也是要度眾生,從你往昔的願故;不過再增加你的力量,囑托你。”涵義是這樣子的。



所以我們要修行,就要發願,看見什麽境界相就發什麽願。地藏王菩薩看見眾生苦、地獄苦,我們看到人間的求不得苦、現在種種的災害苦,不管是在報紙上看見或是在什麽地方聽到,就發願利益眾生,同時把聞法的功德、皈依三寶的功德,乃至於自己持誦大乘稱揚聖號的功德,回向給他們,使他們免難。 --



不隻是阿羅漢,凡是僧人都叫“福田僧”。我們披的這件衣服,一塊一塊的,就像田地似的,這個地是種福的,不是種高梁、穀子的,誰要在這塊地上下了種子,你的福就種下了。如果知道哪位和尚不好,雖然和尚不好,但是他披的衣服是好的。你種福田僧,不要起分別心,不管他有沒有成道,你把他做為佛想,那你就種了佛的福;你要是把他觀成是阿羅漢想,那你種的福就是阿羅漢的福田;你要是覺得這位和尚不好,你什麽福都沒有了,反而種了不好的福田,同時你還犯了一個謗僧的罪。莫起分別心!這個很要緊的。 --



“我供養你的目的,就是想請你救我媽媽,你大慈大悲,憐憫我媽媽受苦,你救我媽媽吧!”這樣要求他,請求他救。



吃魚的人,或者是吃葷的人,並沒有感覺到這是罪,因為在人間的法律上,不論哪一國的法律,不管是吃魚、吃羊、吃雞,有什麽罪?沒有這樣的說法。但是在我們,講的是因果必定要受報的,這是肯定的。這一類的感應太多了。豐子愷畫有《護生畫集》,我們這裏也有,弘一法師給他題的詞:“聞其聲不忍食其肉”,那個魚擱在板子上刮鱗的時候,那個魚還是在跳的,牠一樣的有痛苦。光目女在這個地方,為了救她媽媽,她就發願了,這個羅漢是無盡意菩薩的前生,我們念〈普門品〉就有無盡意菩薩。



羅漢為她做方便,“勸光目言”,說:“我的道力還是不行,還不能夠幫妳把媽媽從地獄救拔出來。但是我可以告訴妳一種方法,妳去做。妳要懇切地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同時妳還要塑畫佛像,或者是用畫,或者用泥或木頭雕,都可以。妳如果再供佛,再請佛像,妳可以得福報,死人也可以得到脫難,再不受三塗之苦了。”就告訴她這麽一個法門。



假使我們現在請了一尊地藏像,我們也這樣求,要知道我們的媽媽到哪兒去,靈不靈呢?那要看你誠不誠心?至誠了,絕對靈。她求清淨蓮華目如來,你可以求釋迦牟尼佛,也可以求阿彌陀佛,乃至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文殊、彌勒、觀音、地藏,都會靈的,就看你誠不誠心。我們的道友之中,有很多人是得到感應的。



光目孝女聽到這個方法,她就照著做了。把她自己所最珍惜的,或者是寶物、財產,換成錢,拿去塑畫佛像,然後供養。再以至誠心、恭敬心“悲泣瞻禮”,就是禮拜。不是說你一定要痛哭流涕,你心誠就行了,而是至誠的懇請祈求。這一求,得到感應了。 --



從地藏經這一段經文我們可以體會到,她女兒求佛,雖然使她免難了,但不是徹底的。她生到這家,從地獄苦中又得為人,但是當個下賤人,而且壽命很短,十三歲就會死;死了之後,還要墮惡道,還要受罪。那就是說,我們給親人做佛事,或者一個七、兩個七,或者是臨時的加持,他能脫離苦難,但這不是究竟。為什麽要做七七四十九天?為什麽我們要經常念經,經常地給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回向?為什麽佛教寺廟的塔院,初一、十五都要去念念經?就是希望不論他生到哪一道,都可以增加他的福慧,減少他的痛苦。



在過去我們中國人都有這麽一個傳統,經常地懷念祖先,經常給他們祈禱。我們家裏不是都有祖先牌位嗎?現在是沒有了,所以現在的苦難更加厲害,因為連這個都不信了。為什麽有祖先?我們中國人說“敬神如神在”,不管他投生哪道去,我們恭敬他,乃至於給他作功德,他會收到而得到好處的。燒紙錢是沒有用的,乃至於紙做的各種用具也是沒有用的。我看大陸上紮紙洋樓,乃至汽車,還紮些傭人,是沒有用的! --



這是“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眾生沒有度盡,我就不成佛。在久遠劫來,就發如是大願。這個願,我們每天做功課的時候都會念:“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一個是度眾生,一個是成佛,每個人都會念,念到成了口頭禪,效果就不大了,必須動心!怎麽樣叫“動心”呢?就像你碰到危難了,在最危險的時候,那時候想起三寶來了,想起佛來了,所發的願。



我們都發過這個願,因為大家做早晚課時都會發,天天發,效果呢?這就是發心的誠意,乃至於發心的願力,是不是精誠?是不是從自己的心發出來的?在念佛,知道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發願也是,要念念從心裏發願,你這個願永遠不要離開你的思念當中,隨時觀想發這個願,這樣效果就大了。



我們雖然不能夠發那麽大願,但是我們天天這樣的隨著發願,將來也一定能滿願的。但是從現在就得這樣做,不要等到將來才去做,將來我們就不知道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