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裸裸的政治殺伐 排藍民調絕對弊大於利
(2007-07-10 15:22:01)
下一個
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評指出,由於“立委”席次減半,各政黨的提名戰空前激烈,而民進黨內有關排藍民調的爭議,更是一場赤裸裸的政治殺伐。政黨固然有權選擇自己的遊戲規則,但從政黨生命與台灣政治發展的角度看,排藍民調絕對是弊大於利的。
社評說,在上一輪的攻防中,民進黨通過不分區“立委”提名采擴大排藍民調,區域“立委”則暫不決議。第二波攻防中,新係“立委”想以對不分區“立委”排藍翻案,作為阻止區域“立委”民調也排藍的籌碼,但前日正反兩方未直接交鋒,留待月底再作協調。然而,以目前民進黨高層串連地方及特定媒體的動作看來,排藍的聲勢營造似乎有增無減。
其實說穿了,民進黨近來針對排藍民調的攻防,無非是一場以“排新、排謝”為主軸的權力鬥爭。為了確保將來的民進黨“立委”是一批護扁者,比較理性清新且敢於批判要求改革的新潮流等菁英,就成了初選時必須先鏟除的對象,於是展開了一場血淋淋的劣幣驅逐良幣戲碼。一方麵以毫無根據的抹黑戴帽子,向深綠群眾灌輸特定人選的負麵形象,再藉著擴大排藍民調,讓這些人無法在初選脫穎而出。最後獲得提名的人選如果吸票能力有限,就靠著民眾對民進黨這塊老招牌的曆史情感,以及激化族群仇恨、挑釁兩岸關係來召喚選票。
社評指出,謝長廷是目前民進黨內最有實力問鼎“總統”寶座的雙雄之一,他之所以被高層視為眼中釘,一是因為他不拍陳水扁的馬屁,二是因為他有可能出線,二者相加,便嚴重威脅到陳水扁卸任後的權力。偏偏他和新潮流保持距離,黨內人脈和基層聲望都強,排藍反而讓他如虎添翼。這也是為什麽,對扁馬首是瞻的黨內核心硬要“立委”初選排藍、卻不要“總統”初選排藍,算來算去,都是為了陳水扁的權力欲和安全感罷了。
社論說,內鬥是任何政黨的常態,民進黨當然有權選擇自己的遊戲規則,並且承擔因此導致的後果。但是,一個執政的政黨,以激化族群對立為操作手段,在社會散播更多更深的仇恨種子,卻會為台灣帶來災難性的後遺症。民進黨如果完全拋棄理性與中間,不斷往極端路線走,不擇手段地挑撥煽動,會讓台灣被瘋狂的仇恨猜忌所綁架。如果理性質疑的中間聲音都被鏟除殆盡,民眾的心聲充耳不聞,這個政黨將淪落到隻剩下盲目的罐頭音效,當權者按個鍵,就叫罵出一連串指控抹黑,言語製式、邏輯弱智,吠到連聽的人都失去思考能力。這隻會讓中間及新世代選民更加快速流失,對一個政黨來說,恐怕是很明顯的自殺行為。
社評表示,明知極端深綠的票源有限,陳水扁現在的操作手法,似乎已經無意爭取大部分民意認同,甚至也願意繼續在“立院”當少數。換句話說,他不再有爭取“立院”多數的企圖心,隻想以“總統”大位來一舉定江山,靠的當然不是政績,而是激化族群仇恨後逼民眾選邊。
但放棄爭取多數,無論是多數民意還是多數席次,便也意味著放棄與社會對話。當民進黨隻想以小搏大,不再在乎大多數民意趨向與觀感時,將同時也放棄了對全體人民的傾聽與溝通。作為一個執政黨,如此自絕於全民,是非常可怕而且不負責任的。不願傾聽、拒絕對話、放棄溝通、不肯體諒,社會的裂痕就不可能彌合,族群的對立也不可能化解。
社評認為,當初把“立委”選製改為小選區兩票製,是因為得到多數民意支持才能當選,理論上當選人會比較趨向中間理性,讓台灣久受詬病的政治品質獲得改善。但台灣似乎總能在政治理論之外製造出驚奇。現在民進黨反而努力讓激進的人出頭,較受中間選民青睞的人則被排除,等同拒絕接受中間選民的牽製。將來的“立法院”,其問政品質,大概已可想而知了。民進黨對民主改革的追求、對人權公義的堅持,曾經是台灣政治發展的重要資產,但令人遺憾的是,今天它似乎認為自己隻能在對立與仇恨中找到寄生空間,因為失去自信,也為了自保,因此拒絕溝通、和解等會讓寄生空間消失的機製,這樣的民進黨,已經不自覺地毀壞了一些對自己、對台灣都非常珍貴的東西,而且也將阻斷台灣成長發展的生機。如果還有挽回餘地的話,有關排藍及封殺中間路線的動作,民進黨應該再重新思考。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