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到中年的心身保健

(2007-10-22 12:50:09) 下一個

人到中年的心身保健zt

一、中年萬事忙

中年通常是在不知不覺之中降臨的!當漂亮的姑娘不再回眸你之時,當魚尾紋悄悄爬上兩眼角之時,當我們的頭發變得越來越稀少之時,當開始注意到自己那逐步膨脹起來的“啤酒肚”之時,你可能突然意識到我們已經是人到中年了!

中年通俗地說是介於青年和老年之間,人口統計學家認為45歲到65歲,屬於中年。社會學家調查了各種年齡階段的人,大多數選擇了40到50歲作為中年;婦女傾向於選擇35歲到45歲,男人則選擇45歲到55歲為中年;而依照青少年的意見,30歲就是中年,45歲以上就是實實在在的老年人了。孔子有“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之說,根據國人的習俗,我們暫且以40歲到60歲作為中年期。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年齡不能作為在社會學或心理學年齡的標誌,我們應該更多是從健康、事業、家庭等方麵來考慮中年期的特點,而不是單純從自然年齡方麵來規定或限製中年,中年是我們生命的一個階段,它是人生的成熟期和收獲期。

由於生話和醫療條件的改善,我們這一代中年人比我們的父母及祖父母輩都幸運得多,我們的祖輩似乎是過早的未老先衰,50歲就有點顯得老態龍鍾了。我們這一代中的大多數人,不管是40歲.50歲,還是60歲,無論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要比我們的父輩祖輩同樣的年齡融得要年輕得多和有活力得多!

然而在現代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裏,高競爭高強度的工作負擔、錯綜複雜的生活方式和人際關係,也使得我們這代中年人又的確比我們的先輩麵臨著更多的挑戰和更多的困境,但這同時也意味著我們比前輩有更多施展才華的機會。在機遇與危機麵前,有的中年人遊刃有餘,而有的人則手足無措,這與各人適應能力的強弱有明顯的關係。

有時,在中年這個舞台上,我們似乎常常感到社會繪自己分配的是一個沒有腳本或沒有台詞的角色,在舞台上浚說什麽和該怎樣表演,全都要靠自己A編自導!那麽,是編導生活的悲劇還足喜劇其實全由我們自己選擇,而綜觀曆史與現實,許多中年期的悲劇可以說也是由自己所一於導致的,可悲的是我們自己卻一直蒙在鼓裏,不了解事實的真相。

長期以來,我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青春最寶貴、生命隻有在年輕時最有意義,故當青春與美貌消失時,我們心理的沮喪和失落感也不期而至。“人到中年萬事休”的消極觀點可能影響了中年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也許從人類的曆史來看,我們理所當然地接受了這樣一種觀點。任20世紀前,或是說在過去的原始狩獵社會及農業和手工業社會裏,事實也確實如此,由於當時社會,大多數是體力活,故勞動力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決定因素,而青年期體力和生殖能力達最高峰,因此青春最具價值是符合那個時代的社會特征的。

然而在當今這種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社會,由於生產的機械化和自動化,體力遠非過去那麽顯得重要了;現代社會不是單純憑體力,而是以一個人的綜合工作能力來評估個人的價值,而這種工作能力在中年期達到高峰。因此,筆者在本書巾提出了一個“人到中年萬事興”的新觀點,對中年我們需要重新認識,中年人也大可不必為青春的消失而過分的悲哀,很多心理學家所說的所謂“中年危機”事實上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現在40~60歲的人,由於現代社會的發展和生話條件的改善及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仍然可以享受到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且經過一番磨難的中年人顯得更成熟和更堅強,生活來之不易,更需我們去珍惜。中年是社會的中堅,我們需要無微不至地關心尚未成人、且無獨立生活能力的兒女;扶植初出茅廬、經驗欠缺的年輕人;照顧那些漸漸失去工作能力或者退休後已喪失了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正因為中年已成為這個社會的支柱,所以更要學會珍惜身體,不僅是要追求存工作和事業上的有所成就,而且同時也耍注重生活質量,保持牛理、社會、心理健康的同步發展。

那麽,中年該追求此什麽?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回答,金錢名利,各有所求;然而本書的回答是,那些懂得怎樣科學地保護身體、愛惜牛命的人,那些卓有遠見、講究生活效率、堅持真理的人,才是我們這代人中的真正幸運者!

二、人生轉折點

中年人若能改變以往一些固有的不健康的生活和思維方式,那麽,中年期可能成為我們調整自己人生價值和目標的一次極好機會。中年有其優勢,如精力尚充沛、心理成熟、經驗豐富,因而可以忘我的工作,追求事業的成功;但中年人也有其劣勢,特別是進入中年後期,即老年前期,人的心身衰老進程就逐步加快,因此不能像年輕時那樣拚命,需要學會將工作與心身保健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是屬於中年人的一種明智的生活方式。

下麵簡述中年期生活的一些特點:

1.中年生活是人生的轉折點

人到中年,我們有更多的自主權和更多的自由,因而也相應地存在有更多的機會來發展自己。中年是人生的轉折點,中年生活最大的變化是由過去的被動轉變為今天的主動,當我們年少時,我們擺脫不了父母和老師的“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等等教誨.岡參加丁作時,我們很少有機會確立自己的目標,幹自己想1。之事,隻是被迫接受上司的命令。甚至即使是錯的指令,有時也H得乖乖地執行,因為違抗上司隨時都有炒魷魚的危險。劍了中年,我們獲得了比以前更大的能力和權威。在我們的前半生,是由我們的長輩發號施令,而現在到了由我們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的時候丁!所以,在中年期,我們有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已的既定目標。隻要我們能及時校正生活的航標,調整方向盤,朝著自己的目標堅定不移地跋涉,我們就能實現真正的自我價值。人到中年,我們也已具備這樣的堅韌、勇氣和膽略,不管其征途如何艱辛,都會義無返顧地走下去,堅持真理,不會為周圍環境和輿論所動搖,也隻有這樣,能最終到達我們的目的地。

2.中年是人生充滿經驗和智慧的階段

過去我們對中年失去的東西和陰暗麵注意得太多,而對其長處和特點關注得太少。其實中年在多方麵都有其較大的優勢,它是人生克滿經驗、智慧及最富有的階段,如見多識廣、生活能力強、卓有遠見、思維全麵、自主性增大等特點都可以說足體現了中年人的優勢。

特別是人到中年,獲得了人生最寶貴的東西,即經驗與知識,已經懂得:最痛楚的傷口也會痊愈,最嚴峻的危機也會平安度過{狂風暴雨之後,總會是風平浪靜。我們通過挫折和磨難學會了生活,我們比以前更加理解自己和他人,我們已逐漸了解愛情、友情、生活的真諦;經過多少驚濤駭浪後,我們自然也知道自己即將要做的事情,也許比我們已經所做過的事情不會更難多少,因而恐懼和焦慮情緒減輕,我們完全可以胸有成竹地去把握、去麵對未來。



進人中年後外界的幹擾對於我們的影響可以說是越來越少,我們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如何改善自己,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提高的生活質量,而不是去在乎外界的議論和他人的看法;我們已逐步克服年輕時的感情衝動,生活更加富有理智和規律。

3.中年是事業的黃金季節

中年進入了人生的收獲期,經過半輩子的努力,我們已經具有一定的事業和經濟基礎。中年人上進之心依然存在,確一種特有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迫使他們在有限的時間裏,為追求新的日標而馬不停蹄地奮力拚搏。中年人創造性思維最強,對事物的認識、領悟、判斷和分析等綜合能力也達到人生的最佳狀態,故中年期是人隹事業有成的年齡段。

4.中年人將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人類是一種社會群居的集體,人到中年更懂得關注社會和集體的利益,其實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所在。個人是渺小的,個人隻有融人到社會,隻有為社會為人類的共同利益作出貢獻,能真正體現個人的生存價值。到了中年期,我們已從過度地關注自我、工作、孩子等自身問題擴展到關注社會、文明、生態環境及社會價值等社會公眾問題上而來。中年人具有對社會更強的責任心,事實了很多中年人也是如此。由於他們具有對生活更深沉的愛,使得他們能夠忍辱負重,不過多地計較個人得失,因而也就博得了他人的尊重,也使自己的事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因此,不過分的貪得既對社會有利又對個人的身體健康有利,這也是明智者所應該選擇的生活方式。

5.中年是家庭關係溝通的橋梁

中年既是青年的延續,又是向老年過渡的階段,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年齡段,在家庭中起著溝通祖孫關係的作用。中年人更能理解兒時的幼稚和幻想,少時的浪漫和純真,青年時的堅強和瀟灑,老年的莊重與深沉。在這段歲月裏,肩負教育子女和安撫父母的雙重責任,更加懂得家庭相處融洽的重要性,故能尊老愛幼,使家庭關係維持穩定。青少年時期更多的是關心自己、顧慮自己的情感;而中年人更多的是關心別人,體貼他人的困難。

6.中年人更懂得珍惜時間

中年人比以前更珍惜和節省時間,因為我們意識到生命是有限的,我們開始正視我們最終都要死亡這一現實。不管過去的生活怎麽樣,我們知道從此時此刻開始嚐試著更好地去理解生活。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有今開不搏更待何時之說,我們義無反顧地去實現自己曾立下的夙願。

現在我們已經深刻理解到衰老過程最終是無法避免的,生命的延長也並不是遙遙無期的。隨著我們的逐漸變老,我們的學習能力、記憶力、身體素質理所當然地會發生一些變化,因而我們需要作分的思想準備,接受這罵改變,麵對現實,以避免過度的傷感而影響身心健康。

三、中年人的知識更新

人們傳統的觀念是:“年輕人學習,中年人工作,老年人體息”。然而在當今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裏,知識更新越來越快,人到中年,如果不繼續學習新知識的話,隨時都有被社會“下崗”的可能。因此不僅是要學習,而且還要善於學習,才能在這個劇烈競爭的社會巾立於不敗之地,這對於中老年人也不例外。信息和知識是一種無形的財富,隨著社會改革向縱深發展.中年下崗人員將會增多,試想,如果我們沒有一技之長,那麽再就業就可能會出現困難。從臨床前來心理谘詢的下崗中年人來看,很多人都抱怨自己這把年紀,又沒有什麽技術特長,怎麽能去與年輕人競爭呢?他們往往是因為找不到好的工作而滿腹牢騷,進而引發心理障礙的。

對於我們這一代中年人來說,這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由於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鄉等曆史的原因,年輕時可能失去了一些學習的機會,有的人常常因此而悔恨不已,說自己是被耽誤的一代,但我們小能據此而成為原諒自己的一個借口,悔恨也無多少實際價值;與其花時間去後悔,倒不如把精力投入到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實際行動中來。

盡管曆史給了我們沉重的負荷,造成了我們的差距,但我們沒有選擇的餘地,無技術無特長,也就隻得硬著臉皮去學,無退路可走,否則就是可能意味後半輩予的苦悶和消沉,這是誰也不願意見到的結果。所以中年人需要有一個重新學習、逐步更新知識結構的過程,這裏主要是要克服“畏難”的情緒。

當然,現實是無情的,年齡大了,確實給我們學習帶來了新的困難。一般年輕時一天能寫完的文章,而現在可能要多用一兩天才能完成,甚至經常有懶得提筆的現象;且主動性也越來越差,事先答應的計劃有時也往往是一拖再拖;年輕時能加班加點,甚至通宵達旦地幹活學習,而到中年後期即使能開夜車,效率也差多了,這與思維遲緩、注意力渙散有關,故中年人常有“胸有淩雲誌、奈何體力衰”的感慨。

然而減緩學習能力衰退的唯一可靠的辦法就是多學習,多用腦,學習從不嫌遲,從不嫌晚,但怕就怕我們永不開步,盡管我們的記憶力有所減退,然而隻要我們舍得多花一些時間,我們仍然可以學習到許多新的東西。

從養生學上分析,多學習多思考也有利於健康長壽。英國科學家柯基斯等人在分析大量資料後得出結論說,腦運動能夠直接促進腦健康。通過大腦功能的改善可協調與增進全身各器官功能,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無怪乎古往今來的許多名人,對讀書學習能健身和增進智力這一觀點頗有感慨。我國漢代文學家劉向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醫愚可以理解為通過學習可提高智力與為人處世的能力;“讀書有味身忘老”,這是南宋大詩人陸遊的深切體會;現代著名散文家秦牧認為“書中自自妙藥”;戲劇大師複衍說得更具體生動:“不愛動腦,不喜讀書,不愛思考的人,很容易得老年癡呆症”。

總之,學習既能增長知識、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又能健身健腦、延年益壽,我們叉何樂不為呢!歲月並不能成為妨礙我們學習的一個理由,隻要能夠持之以恒和永不鬆懈,盡管人到中年,我們仍然可以學到一些新的知識,仍然有發展自己的機會。

四、中年人早衰預防

踏著清晨的曙光,當我們漫步在各大公園和林蔭草地上時,經常可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者在聞雞起舞,他們或飛舞著刀槍拳劍,或沉醉在各種健身操和健身舞等柔和的運動之中,然而我們卻很少看到中年人加入其列,也許他們的確是太忙了人到中年萬事多,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要率先,國事,家事、天下事,樣樣勞心;為了支撐一個家庭,就得在事業上、生意上拚命地奔波、忙碌,勞神費力,這樣就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心身憔悴。然而即使疲憊不堪,還得裝著無事一般,惟恐影響年老的父母與年幼的兒女,隻得默默地承受巨大的壓力。攙扶著老的,拉扯著小的。任勞任怨,有時即使病了也無暇顧及。

當然這種不顧自然規律的超負荷工作,可能帶來早衰的嚴重後果。反過柬說,由於早衰的出現,又使許多中年人無論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上都感到力不從心。從而進八一種惡性循環,想把事情做得更好,卻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而焦慮、失望、苦悶等不良情緒隨後相伴而生,更進一步加速了心身的衰老。那麽,我們怎樣打斷這個惡性循環而避免早哀呢?

1.麵對現實,量力而行

中年是向老年過渡的一個階段,人在生理、心理、性能力和運動能力等方麵都呈現逐步減退的趨勢,體內的各個部分也逐漸發生退行性變化。特別是到中年後期,這些變化也更加明顯。在精神方麵和腦功能方麵,由於大腦細胞減少,大腦逐漸萎縮,中老年人眷易出現精力不足、記憶和理餌力下降、反應遲鈍等現象。

在生理上進人中年後期後.由於心肌收縮力減弱,心搏出量減少,故每當負荷加鶯時,如上樓、爬山、跑步等,就會感到心悸、氣短;由於血管發生生理性老化和病理性動脈粥樣硬化,出現血壓增高;由於牙齦萎縮,咀嚼功能減退,消化酶減少,胃腸功能減弱,故常常可能出現消化不良和便秘;全身各係統生理功能減退,形態方麵也出現退行性堂化,如白發、脫發、皮膚彈性差、多處皺紋、關節韌帶功能減退等。

自己最早意識到明顯老化現象可能是從“老花眼”開始。中年人雖已經出現了上述生理和心理功能減退的現象,但大多數人都不以為然,過分地相信自身的承受能力,過度地逞強好勝.而忽視了自身的營養、鍛煉和心理平衡,以至釀成疾病。因此中年人要根據自己身體的條件,任何事情雖然要盡力而為,但不要過度勉強自己,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

2.積極參加各種運動鍛煉,保持動靜平衡

中年人由於活動量減少,體重逐年增加,身體漸趨肥胖,雖然自己心理也明白要加強鍛煉,但與日俱增的惰性HJ能使人變得不那麽愛好運動,且往往好靜怕動。因為“用進廢退”的生物學原理,運動越少,人體的生理功能衰減越快,肌肉力量也將逐漸減退,故許多中年人抱怨越來越感到疲乏無力;當然越乏力也就越不想動,故因此而進入,一個惡性循環,即越肥胖越不想活動,越不動則病就越多。所以我們要適當運動,保持動靜平衡,這樣也能減緩老化的進程。當然中年人也要適當地加強飲食營養,注意平衡飲食。

3.預防為主.爭取疾病的早期診治

中年要承受身體上、精神上以及家庭與社會的多重壓力,生括上也常常遇到一些挫折、失敗,心理上也有許多的不平衡。盡管中年人的生活明顯地超負荷運轉,但因為其體力精力尚旺盛,一般不容易得病,且小病也能頂過去,因而電就不大注意已經發生或者潛在的一些疾病和症狀。即使出現了 些毛病,有的也往往憑自己的“經驗”去分析、解釋和處理,而不是直接去找醫生;也有的人偏愛單方、驗方,致使許多人常因此而貽誤了疾病的早期治療。

五、中年人子女教育

在臨床上我們常常遇到不少父母往往是為兒女的教育問題傷透了腦筋而前來谘詢的,常常聽到他們在抱怨子女不聽話、不爭氣或不孝順,甚至有的還痛苦地訴說經常受兒女的氣,感到束手尢策。令這些父母們困惑不解的是,為什麽自己含辛茹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滿足孩子們的一切要求,全部心血都花在他們的身上,但到頭來卻是事與願違,不但得不到孩子們應有的理解,有時反倒引起孩子們的反感和敵對情緒,這究竟是怎麽了?那麽,值得為人父母者思索的是為什麽我們的愛心得不到回報?我們是不是需要反過來問問自己,我們的教育方法是否還存在某些問題呢?

其實“子不教,父之過也”,雖然這也不是絕對的,但至少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從他出生的那一天起,其成長發展和心身健康就直接受到家庭的影響。家庭的生活習慣、經濟條件、居住環境、夫妻關係及其教育方式等均與孩子的成長密切相關,在弦子的教育方麵,作為孩子首任老師的父母,我們需要注意下麵幾個問題:

1.父母須注意以身作則

父母自己要做到言行一致,為孩子樹立榜樣。孩子個性形成的早期是模仿父母行為的,故對孩子的教育是身教重於言教。如果你自己沉溺於看連續劇、搓麻將,又怎麽指望孩子能集中精力學習呢?如果父母講話不算數,也就可能導致孩子講謊話和不誠實。因此父母希望培養孩子具有什麽樣的品德和行為,首先你自已就必須做到,如果你希望孩子誠實,首先你就得自己誠實。否則希望孩子品質高尚的人隻會是成為父母的幻想,而不會變成現實。

因此做一個好父親或好母親實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首先需要改變自已的某些不良行為,而事實上我們動嘴要求孩子怎麽辦、怎麽改似乎輕而易舉,但真正要求自己有所改變是十分為難之事。很多事情隻要父母自己能做到,孩子也同樣能做到,但半途而廢者往往是父母,故對孩子定下學習或其他計劃後,父母一定要充分的耐心貫徹到底。

2.父母雙方的教育方式需要協調

父母親要統一協凋孩子的教育方式,否則夫妻的衝突與矛盾將導致孩子無可適從,夫妻衝突往往是導致孩子心理障礙和產生神經過敏、神經症症狀的重要因素。

例如,父親想培養孩子不吃零食的習慣,而母親則“心痛”孩子,時不時買點零食給孩子解饞;母親想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早晚刷牙,而父親則認為晚上刷不刷牙無所謂,孩子髓上不刷牙時找借口說是爸爸同意的;媽媽認為孩子學琴好,爸爸認為孩子學畫好,弦子學琴則怕爸爸不高興,學畫則怕媽媽小商興,內心矛盾重重.結果兩者都學不好,等等。

總之父親說東、母親說西,這在家庭中是常見現象,孩子處於其中往往無法選擇,左右為難,久而久之,導致心理衝突和心理障礙。因此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父母要統一行動,夫妻之問的爭吵和衝突要避免影響孩子。

3.培養子女要注意“智商”與“情商”

培養子女時智商不是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惟一決定因素,愛因斯坦和愛迪生小時候都不具備很高的智商,影響人類成功的因素中還包括很多非智力因素,如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等,故父母不要過分強調“分數”,應注意孩子各方麵素質的綜合培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父母的過分溺愛和關照所培養出來的孩子,因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在未來激烈競爭的社會中將可能無以立足,“錯位的愛”事實上到頭來是害了孩子。

例如有的父母隻要孩子成績好,就滿足其切要求,甚至是無理要求,結果造成孩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等不良心理。事實上,一個人不可能樣樣如願,而孩子一旦某些欲求沒有得到滿足,有的就以不讀書來威脅父母,或偷家裏的錢,甚者出現偷搶等違法行為,社會上出現的未成年人犯罪,很多都與父母教育方式不當有密切關係。因此.子女的教育不僅是“成才”的問題,還應該注重子女為人處世及怎樣做人的教育,即需要注意子女長大“成人”的教育。

4.要學會尊重兒女的獨立人格

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需要強調的是.父母要學會尊重兒女的獨立人格。孩子自誕生起,就不是屬於父母的私有產品,從小開始孩子就有自我的愛好和個人獨立的人格。父母如果不注意尊重孩子個人的選擇、尊重孩予的隱私權、把自己的意誌強加蛤子女的活,在父母的壓力麵前,孩子可能一次兩次會勉強接受父母的指令,但遷延時日過久,就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父母仍不覺悟,對孩子不服從自己非常地在意,繼續予以加壓,那麽可能導致孩子公開的對抗行為,甚至有的孩子感到惹得父母生氣就高興,因為覺得發泄了對父母的怨氣後,自己心裏感到好受點。

不少來心理谘詢的青少年說自己最反感的和最恨的是自己的父母,真是觸目驚心!而我們作父母的卻一直蒙在鼓裏,那麽為什麽我們處處關心他們,卻落個如此結局?應該說是我們過分的“關心”的結果!用孩子們自己的話說:把我們看成是“犯人”一樣,嚴加管教。有個l3歲的孩子說:“父母喜歡偷看我的日記,所以我現在什麽也不敢寫了;我的經驗足有事情一定得瞞著父母,免得挨訓;有時逃學也隻不過是對父母的一種示威!”孩子所說是真實的,這確實為我們天下為人父母者敲響了警鍾!所以我們如果不學會尊重孩子,孩子總會有他自己扭曲的反抗形式,如輕者可能出現逆反對抗心理,重者則可能出現攻擊行為和反社會行為。所以對於子女的教育方法,父母親還需要不斷學習並加以改善,不要簡單地認為提供了孩子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就已經盡到了做父母的責任;與此同時,更為重要的是,父母還要傳授孩了為人處世的方法,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品德教育。

古諺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光是僅僅提供孩子現成的獵物,而是需要交給孩子一把獵槍,讓他學會自己打獵和生存的本領。因此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有時比提高分數顯得更重要,當然我們也不要忽視孩子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的提高。

六、更年期綜合症預防

更年期是指一個人從成熟期走向衰老期的過渡時期,即從一個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時期邁向一個逐步衰老、退化的列期,鑒於它是一個特殊的生命變更時期,故而被稱為“更年期”。完成更年期後即進人老年期,所以更年期又被稱為“老年前期”。男女兩性從壯年過渡到老年這一階段可能出現身體、心理及神經內分泌等多方麵的症狀表現,稱為“更年期綜合征”。

更年期由於內分、秘功能的改變,問接地影響了中樞神經係統與個性的改變,出現易發脾氣、胡亂猜疑、焦慮憂鬱等心理障礙;嚴鶯的還會發展成更年期精神病或以妄想為主的更年期偏執症,氹此加強更年期的心身保健是十分重要的。由於更年期出現的症狀與男女不同的性生理變化有關,因此更年期男女在發病年齡及症狀的表現方麵均有較大的區別,我們將分別介紹:

1.婦女更年期的心理保健

女性更年期是一個從有生育能力到喪失生育能力的自然生理變化過程,其特點是由於神經內分泌係統呈現種種變化,出現生理性的月經逐漸停止,生殖器官逐步趨於萎縮退化和女性生殖能力的喪失。

我國的調查資料顯示,女性的平均絕經年齡為48.85歲。中年婦女在絕經期由於卵巢功能的減退和神經內分泌的變化,出現“更年期綜合征”和“絕經期症候群”,主要表現如陣發性潮熱、頭昏、胸悶、心悸、氣短、出汗等症狀,上述症狀有的是數日、數周發作一次,重者一日發作數次。另外有些更年期婦女還可能出現新陳代謝障礙,如脂肪堆積。據統計,約有l/3的人出現身體肥胖。

女性更年期的心理特點表現為:

    (1)情緒的不穩定.如易發怒、易激惹、喜怒無常、焦慮不安等;

    (2)塒周圍事物變得敏感多疑、多愁善感、精神恍惚,思維渙散等;

    (3)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易疲勞、記憶力減退、遇事健忘、睡眠障礙等症狀。

絕經是中年婦女不可避免的生理現象,40歲一過,卵巢的雌激素與孕激素的分泌就開始下降,到45至50歲這種下降趨勢到達一定的程度,月經變得不協調,再過一二年,月經就完全停止了。卵巢也因為萎縮也停止產生卵細胞,故在月經停止的同時生殖能力也幾乎喪失,但這一過程也並不是分毫不差地同時發生,所以在絕經一年左右,還應該采取避孕預防措施。卵巢激素的產生,大約在55歲完全停止,在以後的幾年裏,卵巢枯萎成纖維組織而萎縮消失。

更年期婦女在這段時間可以說正是人生大有作為的時候,因為在這個年齡段,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知識的積累,應該說是事業上的黃金時代,但由於更年期生理、心理變化的影響,往往幹擾其工作能力的正常發揮。那麽,女性朋友如何才能順利地度過更年期呢?

(1)正確了解更年期的有關生理心理知識

中年婦女首先要正確了解女性更年期可能出現的生理心理變化,特別是能了解更年期可能出現的生理變化與疾病所出現症狀的區別,以減輕許多不必要的心理負擔。要充分理解更年期的很多變化是屬於女性的正常生理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短暫的,持續時間不會太長,隻要處理得當,一般人都會順利度過。切莫思想負擔過重,過多的恐懼和擔心,反而釀成疾病。

更年期的問題大多是由心理包袱過重而導致的,疑神生暗鬼,稍有不適就疑這疑那、怕這怕那的,隻會加重更年期的症狀,引起神經內分泌係統更嚴重的功能障礙。因此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是順利度過更年期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2)絕經期並不可怕

過去大多數婦女都是懷著恐懼的心理坐等絕經期到來,其實你隻要去問已經度過絕經期的婦女,多數人將回答絕經後實際上給她們帶來了一種完全自由和如釋重負的新鮮感覺。由於我們現在對絕經有了更多的了解,醫學手段可以預防或者改善絕經期婦女所擔心的大多數問題,絕經期或絕經後的婦女都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安全地少量補充雌激素而更順利地度過更年期。因此對更年期過多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3)灃意更年期的心琿調適

多數婦女在更年期沒有明顯的感覺,能夠平穩地度過更年期而進人老年期,麵對於有心理和生理不適者則需要注意更年期的自我心理調適,因為更年期綜合征其實更多的是由於有的女性對絕經的恐懼而造成的一係列心身障礙。且由於更年期的一些特殊生理變化,造成處於更年期婦女對社會、家庭等各方麵的精神刺激格外敏感,因而也易於誘發各種心身症狀。

因此,要順利度過更年期,首先是要消除對更年期變化所存在的種種擔憂。而當我們充分地了解在更年期可能出現的各種心身變化後,更年期並不像某些中年婦女過去所想象的那麽可怕;一旦揭開了更年期的神秘外紗,我們對更年期的過分焦慮與恐懼情緒也會隨之消失。田此,隻要我們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有備無患,我們大部分人都會平靜地度過更年期,享受牛命的第二春。

當然如果更年期綜合征嚴重地影響生活和工作,則必須到醫院進行檢查,以排除器質性的病變,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然後再針對性采取心理治療或對症治療措施。服用藥物可以緩解症狀,如用激素替代療法或中西醫其他治療方法可以調節機體內分泌功能紊亂,以助恢複內環境的穩態,但藥物使用必須在醫生的嚴格指導下進行。



2.男性更年期的心理保腱

過去往往由於女性的更年期出現月經紊亂、絕經等變化特征而較為引人注目.故長期以來,人們誤認為隻有女性才有更年期。其實男人也有更年期,年齡一般在45~60歲左右,隻是其變化不像婦女那樣突出和明顯罷了。男性更年期是由睾丸功能退化所引起的,而睾丸的退化萎縮足緩慢漸進的,性激素分泌減少也是緩慢的,精子的生成在更年期也不完全消失,故男性更年期臨床表現輕重不一,輕者甚至無所覺察,重者可能影響生活及工作,患者感到很痛苦。

隨著男性醫學的發展,所謂“男性更年期”的問題越來越受到中老年男性和醫學家的重視。隨著年齡的增加,男性雄激素水平逐漸降低,身體和心理出現相應的變化,產生與女性更年期部分類似的症狀,以前稱之為“男性更年期綜合征”。實際上,男性與女性的情況不盡相同,例如男性不存在絕經等更年期開始的信號,症狀發展不明顯,內分泌代謝機製也不同於女性,故現在有人把這組症狀命名為“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那麽如何使男性朋友能夠順利地度過更年期,是男性醫學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男性更年期綜合征大多表現為心身功能失常所致的神經症(如抑鬱症)、性欲低下、陽痿等,有的表現為疲勞、精力下降、情緒小穩定、性格改變、感覺異常等症狀。究其原崗主要是機體衰老、內分泌異常、睾丸功能減退、男性激素分泌減少等所引起。但男性性腺功能的減退就像女性更年期卵巢迅速萎縮退化一樣的不可逆轉。男性“半衰期”相當長,一旦適當地補充男性激素,則更年期症狀可以明顯緩解,例如曆史曾有記載,瑞典男人道格拉斯85歲結婚後還生了8個孩子。

一般認為女性更年期生理心理反應均較重,而男性更年期剛以心理反應為主,男性更年期綜合征由於出現時間的不一致和體質、生活、精神等因素的影響,f臨床表現複雜多樣,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4個方麵:

    (1)精神症狀:主要是個性情緒改變,如情緒低落、憂愁傷感、沉悶欲哭、自暴自棄,或精神緊張、神經過敏、喜怒無常,或胡思亂想、捕風捉影、缺乏信任感或恐懼、焦慮、易激動等症狀。
    (2)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包括心血管係統症狀,如心悸怔忡、心前區不適,或血壓波動、頭暈耳鳴、烘熱汗出;胃腸遭症狀,如食欲不振、腹脘脹悶、大便時秘時泄;神經衰弱表現,如失眠、少寐多夢、易驚醒、記憶力減遢、健忘、反應遲鈍、乏力、淡漠等。
    (3)性功能障礙:常見性欲減退、勃起不堅、陽痿、早泄、精液量少等。

    (4)體態變化和身體其他係統症狀:仝身肌肉開始鬆弛,皮下脂肪較以前豐富,身體變胖,顯出“福態”,白發增多,脫發常見;或出現腰、枕、肩部疼痛;或癢感、熱感、怕冷、牙周病等。如出現上述症狀,特別是症狀超過3條時,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杏和治療。當然,男性更年期也要注意自我心理保健,其要點如卜:

(1)保持樂觀心態

其實周圍環境中,中年男性可能每天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件或者不太順當的人際關係,有的常為家庭問題而苦惱。有的則因晉升暫時受挫或得不到工作單位的支持與理解而煩惱等等。如果一個中年男人不善於擺脫環境和人際關係的幹擾,事事過分認真,或鑽死胡同、鑽牛角尖.那麽他的情緒就樂觀不了,繹常忿忿不平,惱怒不休。可能會導致心身疾病的產牛,恐怕最終吃虧的是自己。好漢不吃眼前虧,何必自己害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暫時沒有升職升級,沒有評上職稱,並小表明你的能力就一定比別人差,隻要不斷充實自已,為社會多作貢獻,就不要太在乎職稱頭銜。

一個人能夠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看到自己的長處,不追求浮華虛榮和別人的奉承誇獎,這才是走向真正的成熟男人所應該具備的品質。因為這種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種內在的動力和內在的快樂,無論外界輿論的影響如何,他都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追求。因此,不管我們有沒有職稱或頭銜,隻要一如既往地工作,終究會實現自己的目標,個人的能力也最終不會被埋沒。

(2)對人對己均要寬容大度

中年時期也是同齡人社會地位升迂、經濟收入懸殊較大的年齡。麵對自己的同齡人成為上司或成名成家,應以坦然豁達的心情為他人的進步而高興,避免產生嫉妒心理,以整!E1耿耿於懷而影響A身的健康。

社會足紛繁複雜的,個人的發展有時會人為地受一些不甲等因素的影響,但我們不要過分地去計較。因此,不要讓·些不良情緒來困擾自己,而應以踏實的工作、廣泛的興趣來充實生活,及時把握有利時機來發展自己。

(3)學會調控自己的感情

男人進入更年期後的最早心理反應是對身體和周圍環境的變化過分敏感,遇到不順心之事,暴躁易怒,事後又感後悔,但往往不能自控。有的過度地逞強好勝,而忽視了自身的營養、鍛煉和心理平衡,以至釀成疾病。

因此進入更年期的男性朋友要根據自己身體的實際條件,雖說任何事情要盡力而為,但也不要過度勉強自己。另外凡事不要過分認真,求得完美,一味固執,徒增煩惱,特別是為人處世,要做到能屈能伸,能上能下,能進能退。其實,隻要不是原則問題,不論是在家還是在工作單位,兒其是對自己的妻子,都要善於多作些讓步、妥協,這樣也就增加了生活申的和諧與自在。

當然男子漢誰不追求事業成功呢!然而,經過人生的多少風風雨雨後,我們已經明白,在芸芸眾生中,能成名成家和幹一番事業的畢竟隻是少數人,而大多數都是在默默無聞的工作,平平淡淡才是真。

但安於平淡井不等於自暴自棄,人到中年,特別是進人更年期,我們要學會“鬆口氣”,避免過度的內耗與外耗以積蓄能量,使自己能夠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麵對未來漫長歲月的挑戰。

另外,保持心身放鬆,學會適當休閑,避免精神過度緊張,這也是男性順利度過更年期的簡易良方。

七、中年期性生活

隨著歲月的流逝和更年期的到來,夫妻的性愛領域裏也在漸漸地發生著一些變化,彭先生這對50歲剛出頭的夫婦就是為這事來谘詢的。彭先生訴說:“太太近來不願意與我同床,婦科檢查又沒什麽大毛病,我懷疑她有心理障礙,今天特來求醫”,彭先生話音還沒落,彭太太就頗有微詞了:“還說我呢,你也不想想看,老不正經的,還以為自己是個小夥子,也不看看你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上次就沒有成功!”老倆口又開始互相抱怨起對方來。

其實在臨床上也常見到這種情況,有的中年夫婦常常因為偶然一兩次性生活不成功立即就聯想到這肯定是更年期造成的,自己老了,不行了,進而對“性”產生了一種畏懼心理,於是就逐步減少了正常的性愛生活。有的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自己不是年輕人了,覺得性愛的事該收斂一些,再做這種事就不太正經了。在這種思想支配下,他們自然就減少性生活的次數,或縮短時間和缺少變化。

要知道,夫婦之間長期禁欲,實際上可能會加速自身的衰老,因而中年夫婦有必要及時糾正對性生活可能產生的某些誤解。

中年是向老年過渡的一個階段,人在生理、心理、性能力和運動能力等方麵都呈現逐步減退的趨勢,體內的各個部分也逐漸發生退行性變化,因而不可否認,更年期會給夫妻的性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

然而性愛生活是婚姻的重要環,對青年、中年及老年夫婦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中年夫婦需要了解一些中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特點和自我保健方法。一般來說,中年夫妻的性生活較以前更加和諧。隨著子女的長大成人和生活的獨立,他們不在與父母同住,夫妻倆又回到溫馨的兩人世界,恢複了清靜的生活。由於中年人心理更趨成熟,性愛的表達方式更體貼、更深沉、更柔和。中年女性對性生活的興趣通常增長到了與男人相匹配的程度。因為到了這種年齡,男人的性反應溫和多了,年輕時動則情欲亢進的衝動已日趨緩和。男子生理上反應速度的降低以及他們對親近和愛撫的興趣與日俱增,從而使夫妻雙方的性生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和諧和令雙方更感滿意。

一般來說,性功能包括性欲和性能力兩個方麵,根據中年人性功能的特點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即!性欲與性能力不變型;性欲亢進,性能力正常型性欲亢進,性能力減退型;性欲與性能力均下降型。在通常情況下,男性性欲最強在20歲左右,而女性則在35歲左右,但也有50歲的婦女出現性欲增高的現象,被稱為“第二次蜜月”現象,這可能是凶為絕經後婦女從懷孕的恐懼中解脫出來,因而有較強的性要求,中年男性的性欲一般沒明顯改變。

據國外資料報道,40多歲時,夫婦性交頻率為每周兩次;國內統計資料顯示,30~50歲的夫婦件交頻率每周約一次。性功能的另一表現是性能力,其具體體現為忤行為的反應強度與持續時間,一般性能力隨增齡阿呈降趨勢。人到中年後,各器官功能都開始減退,生殖器官和性功能同樣也出現降的趨勢,中年性功能下降可能受社會文化、種族、生理心理障礙及軀體疾病等多因素的綜合影響。

中年人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要想保持性健康,首先要保持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當然適當的性生活是必要的。人體的任何器官都存在“用進廢退”的規律,“性的廢用性萎縮”在中年人中也並不少見。這主要是由於中年人對自己的勃起延遲、不射精或陰道不潤滑等缺乏正確認識,對性生活缺乏信心,存在恐懼感,因而過早地減少性生活,故造成性器官和性腺的萎縮退化。中年人特別是患有心髒病和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當然要節製性生活,但適度的性生活既有益於心身健康又有利丁改善夫妻莢係,故中年夫婦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束調整性生活的頻率和強度,以保持和諧的夫妻生活。

對於中年期出現的嚴重性功能障礙,如女子常見的性交疼痛、陰道痙攣、性欲缺乏、婦科炎症等及男性常見的遺精、早泄、陽痿等要及時就醫,進行必要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千萬不要因不好意思開IZl而諱疾忌醫,以至病情逐漸加重而影響夫妻感情和家庭生活。

中年男性陽痿大多是心因性的,故不要過分緊張和灰心,隻要積極治療,陽痿是可以改善的。盡管性衰退是人類不可避免的,但延緩性衰退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當然,中年夫婦克服性能力衰退需要雙方的努力。在夫妻性生活方麵,如果說年輕時是丈夫需要更多地調動妻子情感的話,那麽到了更年期以後,雙方都需要關心體貼,而且妻子也應更多地鼓勵和關照丈夫,隻有夫妻感情的和諧,才能使我們享受到美滿的性生活。

八、中年人生活創新

人到中年容易產生一種停滯不前的感受,生活的單調和枯燥常使我們陷入到一種失落與沮喪的“灰色”心態之中,從而對生活易產生一種厭煩感,這當然是由於中年人受其生理、心理及社會環境等多方麵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一般來說,從兒童少年時代到青壯年時期,我們都處於一個成長發展的過程,外麵世界真精彩,且不斷有新事物、新刺激進人到我們的生活圈子裏來.困而感到自己在一天天的長大和成熟,每天的生插都有新的變化.也充滿著情趣。

而人到中年後,生理上的成長幾乎停止,甚至出現衰退;且日複一日生活瑣事,重複呆板的工作內容,千篇一律的飲食起居,就像老掉了牙的舊唱片一樣,總是“老調重彈”,因而易於使我們對生活產生各種厭倦和厭煩感。有時我們每天都不知怎樣打發日子,真想逃避生活,有的甚至討厭工作,厭倦學習;夫妻之間也有“喜新厭舊”者而出現了情感危機;嚴重者還會厭倦生命,產生沮喪絕望、自殘、輕生等一係列病態的心理和行為,這些都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

一般來說,剛走向社會的年輕人,對工作和周圍的一切都有一種新鮮感,故做起事情來感到精力充沛、興趣盎然。而在此一二十年之後。我們進入到中年,無論工作、生活似乎沒有什麽變化,都是一些以前的固有旋律,熟悉重複的工作,單調的生活環境,極易使人產生枯燥、乏味之感。因而常聽不少中年人有“活得累”、“活得沒意思”的感歎!

其實這是生活給我們發出的~個信息,活得乏味的感受恰恰是對過去陳舊生活的內心抗議。因此,中年人需要對自己的生活內容有所更新,如果我們不及時對自己的生活進行一些調整和改進的話,我們心理上的這種厭倦感將會逐漸加重,甚至會嚴重地影響我們以後的生活。那麽,怎樣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和更富有情趣呢?

中年需要不斷地更新自我中年人生活需要有所創新。應該說,吃喝享受並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論男女,隻有每日有所進步,日新月異,即常常充滿著“新”意的生活才是我們內心快樂永在的源泉。因此,生活中如果沒有新內容和新收獲確實可以影響我們平時的心態,試想一個人隻是一味地吃喝玩樂,那麽任何好吃好玩的東西都會吃膩玩膩,自然會“乏味”。故活著就需要有一些新的追求,不管我們活到多大年齡,每天都應該有新的努力。

所謂“新”,並不是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什麽重大的新的創造發明,而隻是說我們的工作、學習、娛樂和社交等日常生括有所新意、有所追求、有所改善,能夠增加一些新的內容.例如,哪怕是多記一個新的單詞,多背一條新的成語,等等,也包含了“新”的含義!其實幸福生活的真諦就在實現自己目標的追求之中,快樂同樣也來源於實現個人理想的點滴努力之中!有一分新的努力,就有一分新的收獲。當然,這樣一來,我們就有一分生括常新的感受,同時也就杜絕了生活枯燥所產生的土壤。2.要善於在平淡中發現生活的亮點生活不可能處處是詩,天天是歌。中年人時常歎息歲月五情,人生無常。其實,有時在生活的最簡單最樸實之處,隻要你用心去體味和感受的話,電會發現其獨特之美。生活的意義並不在於每天輝煌,而在於使每天的生活生動有趣。例如,作一首小詩,寫一幅書法,安排一次旅遊,與多年未見到的老朋友交談,等等,盡管是一些日常生活的小事,隻要我們具有一種好的心態,我們就能從這些日常事物葉l發現新的樂趣。

其實,世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把握在我們自己手上,隻要自己心情好,哪怕是一棵小草,也能引起我們的詩情畫意和無限的想象力。因而極其平淡無奇的地方也可有令人注目的風景,

因為層人士條件優越,他們講究飲食結構和注意鍛煉,故肥胖發病率相對不高;而社會地位低下的人整日為生存奔波,大多是以進食高脂高熱量的廉價快餐為豐,無暇顧及平衡飲食結構和參加健身鍛煉;且因處於社會下層,心情長期壓抑,精神的空虛往往隻能用物質來充填。不可否認,拚命地吃喝有時確實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減輕心理的苦蒯,但這隻是一種消極的方法,其結果當然是導致肥胖的發病率上升。

俗話說,“腰帶越長,壽命越短”。肥胖確實導致中年人的許多健康問題,並有多種疾病與超重有關,如:心絞痛、高血壓、動脈硬化、中風、間歇性踱行、椎間盤突出、骨關節炎、靜脈曲張、膽結右、肝硬化、糖尿病及各種背部、髖、膝、踝等關節病變。超重的人在各種不幸事故和外科手術中,其並發症的發生率和死亡的危險性都要比正常人大得多。

據美國一家保險公司的一份資料報道,45歲以上的人,超出理想體重的l0磅(1磅等於453.6克),死亡的危險就增長8%;超出20磅,死亡的危險增加18%;超重30磅,危險增加28,6;超重50磅,危險增加56%。其結果表明,每超重一磅,死亡危險就增加大約l%。

超重不隻是影響軀體功能,而且也影響人們的心理狀態。心理學研究發現,超重的人大都傾向於對自己作出過低的評價,而正是這種消極的態度對其生活的方方麵麵都可能產生不利的影響。當然,這也包括一些社會方麵的原因。

一般說來,人們對肥胖者大多都是持否定態度的,肥胖的人對異性沒有吸引力,情感生活也容易受挫;在雇傭及提升等同題上,肥胖者也備受歧視。另外,肥胖者也受到自身條件的很多限製,如在活動上和幹體力活時.拖著笨重的身軀到處奔波,容易感到疲勞;日常生活出現的一些情景,諸如穿過擁擠的走廊、坐在劇場的座位。或在公共場合,肥胖的身軀多少有些使人感到窘迫;在夏天,厚厚的脂肪就像披著一床毛毯或被子一樣的難於散熱,所以熱天胖人比常人有著更多不可言喻的痛苦,身體的不適感覺也常給他們帶來心靈的困擾。

以上都是一些客觀事實,我們都難於否認這一切,因此,現實生活中.肥胖者的確要遇到比正常人多得多的心身壓力,因而需要有比常人更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應付這些附加的壓力。但事實卻正相反,肥胖者往往是心理脆弱者,故他們自己較難克服上述壓力m保持與刷圍環境協調。超重者也大多都有減肥難的感觸,雖然各種減肥茶、減肥藥、減肥食品琳琅滿目,品種繁多,但為什麽真止減輕體重的減肥率總是不理想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肥胖更多的是一種心理行為問題和生活方式問題,要成功地達到減肥並保持正常體蕈,不是單純靠那一種藥物就能夠取效的,而是需要綜合治療。如糶我們想找到一種能控製體重的藥物,那麽就現有的條件來說,也許這隻是人類的一種美好願望罷了。然而不幸的是,很多人寧肯相信有靈丹妙藥,也不願意去糾正自己的不良心理行為習慣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當然肥胖者難於改變自己,這也有多方麵的原因。

九、肥胖症的心理行為調節

1.肥胖者往往情緒抑鬱或自我控製能力較差

一般說來減肥需要持續不斷控製飲食,自我意誌力在減肥過程中顯得十分的重要。但肥胖者意誌力較差,並往往有貪食的習慣,當然這既有主觀的原因,也存在客觀方麵的原因。

早在1962年,科學家的研究即發現,將氣球插入肥胖人與正常人的胃中,正常人主觀的饑餓與飽脹感與胃的收縮與擴張一致,而肥胖者對胃的充填膨脹不敏感;同時肥胖者對血糖、血脂、胃酸、胃中食物量有同樣的遲鈍反應,因此胖人食物過量時往往不自知,這是導致過多進食客觀方麵的原因。

從主觀心理上來說,肥胖者由於常受到社會的歧視,因此更加渴望得到愛,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與尊重,但要實現這一切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故當其感情的饑渴無法得到滿足時,隻得采取更肓接、更容易的方式,得到即刻的滿足,即以各種可口的食物、飲料等來滿足自己,甚至用酒精來麻醉自己;張開嘴巴,把一切都吞下肚,似乎可以暫時地忘卻痛苦。但其結果是長了一大堆令人煩惱的脂肪,給自己以後的生活帶來更多的麻煩。

肥胖者想得到愛與他人的理解,然而遺憾的是卻采取了貪食這種錯誤的方式。由於貪食加重了肥胖,而肥胖反過來又可能加重其情緒憂鬱,情緒消沉與心理煩惱又可能導致暴飲暴食的行為,這樣反反複複進一步導致肥胖加重,從而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

因此,要打斷這種惡性循環,肥胖者首先要改善自己的情緒,坦然麵對自身的不利條件,學會開心,健康的心理狀態有利丁正確的減肥。也許超重的身軀確實不能承受心靈的超載,故要學會自己給自己減輕壓力,順於自然,並善於接受自己身體的一切,采取積極的手段滿足自己的需求,多參加運動和社會活動,而不是單純從美味佳肴中獲取滿足。

2.社會習俗的影響

社會習俗也是導致肥胖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與國外節日的不同點是,中國人的節日大多都是大吃特吃的日子,這可能是曆史上這個民族長期被溫飽問題所困惑,經常處於饑餓邊緣,隻是節日飲食才能有所改善,因此各種節日都是美昧佳肴為樂事。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無不有各種各樣的好吃美食,各種紅白喜事也是大吃大喝一頓。

另外,公款請吃也並不少見。有的人的想法是“不吃自不吃”.隻怕吃少了自己“吃虧”,從來也不管超負荷地進食身體是否能夠承受,一個勁的吃、吃、吃,結果是吃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胖子”,一個叉一個的“啤酒肚”、“脂肪肝”。當過剩的營養物質攝人體內,人多於出,脂肪的絕對量就會異常地增多,自然就引起了肥胖。所以,現在我們有必要對過去的生活方式進行反思,特別是在赴各種宴會之前,是否先要考慮一下胃腸能否堪此重負!

在新世紀.生命的風險更多的將是來源於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吃得多、運動少、精神壓力過大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肥胖症的防治需要采取綜合減肥措施,如控製飲食、改善情緒、適當活動、糾正不良的牛活及行為習慣等方法均有利於防止肥胖的發生。

十、珍愛自我,珍惜生命

人到中年,是家庭的台柱,事業的中堅。而作為台柱卻很少顧及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卻忽視了心身保健,這就為中年人的健康埋下了隱患。精力是可貴的,也是有限的,但我們如果不知珍惜,就會加快衰老的到來。這如同將一支蠟燭的兩頭點燃勢必很快就會燃盡一樣。

2000多年前,《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就有一段發人深思的養生告誡:“以酒為漿,以忘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古人即知養生的重要性,更何況今人呢?飲食起居,追逐聲色,耽於享樂,不知節製,貪圖名利,那麽就可能導致早老早衰,這段話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偉大的思想家培根在晚年寫了一篇《論養生》的文章,他的觀點至今仍令人深思。

他指出,人們在少壯時代,天賦的能力可以忍受許多縱欲的行為,但這些行為都將記在你自己的賬單上,到了老年的時候是要一次性償還的。盡管那些削尖腦袋貪汙腐敗者,溝心鬥角玩弄權勢者,六親不認惟利是圖者,設盡機關作弄他人者,雖然他們有時可以得勢於一時,但“玩火者必自焚”。

這類人就好像是有一個定時炸彈整Ⅱ隨身而行,時時都有引爆的苊險,整天戰戰兢兢惟恐被人揭露,活得也不輕鬆。為求得一時的名利,而失去了生活的真正價值,貪得身外之物而失去身體健康,孰輕孰重需要我們慎重考慮!其實貪得者必有所失,魚和熊掌又豈能兼得?所隊,我們應學會有所克製,特別對於事業有成、名利雙收的人來說,要適可而止,兼顧身體,不要因小失大,為了滿足自身的貪欲而耗費過多的精力。

中年期確實是人生的中流砥柱,然而身體狀況的由盛而衰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故需要加強自我保健意識,但即使足已經患病者,也不要過度悲哀,可以吸取教訓,學會節製而有規律的生活,亡羊補牢,未為晚矣。人的中年卻隻有~次,它一去而不複返,因此我們要特別地珍惜。

光陰似劍,“青春永駐”隻不過是人們不切實際的幻想,人不能超過現實而永生,但是通過學習科學知識來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運用科學知識來提高生命質量,延長壽命卻是可必辦到的。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我們可以一切從頭做起,自覺地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一個健康的晚年打好基礎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