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什麽是高血壓? ZT

(2007-06-24 05:32:49) 下一個
  首先要知道什麽是血壓, 所謂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在心髒收縮是血管的側壓力加大,在心髒舒張時壓力減小,用血壓計在肱動脈上測得的數值來表示,以mmHg(毫米汞柱)或kPa(千帕斯卡)為單位,這就是血壓。通常記錄血壓時要記錄兩個數據,較高的一個發生在心髒收縮時期,即收縮壓。較低的一個出現在兩次心跳之間的心髒舒張期,即舒張壓。各種原因而導致的動脈壓增高稱高血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使用的血壓標準是:正常成人血壓標準為收縮壓(高壓)應≦140 mmHg,舒張壓(低壓)≦90mmHg。如果成人收縮壓≧160mmHg,舒張壓≧95mmHg即可判定為高血壓;血壓值在上述兩者之間,即收縮壓在141-159mmHg之間,舒張壓在91-94mmHg之間,為臨界高血壓。診斷高血壓時,必須多次測量血壓,至少有連續兩次以上才能確診為高血壓。

高血壓的症狀:
早期可能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僅僅會在勞累、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後發生血壓升高,並在休息後恢複正常。隨著病程延長,血壓明顯的持續升高,逐漸會出現各種症狀。此時被稱為緩進型高血壓病。
   緩進型高血壓病常見的臨床症狀有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肢體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悶、乏力等。部分症狀不是由高血壓直接引起的,而是高級神經功能失調所致。
   
   頭暈和頭痛是高血壓最多見的腦部症狀,大部分患者表現為持續性沉悶不適感,經常頭暈可妨礙思考,降低工作效率,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尤以近期記憶力減退為甚。長期的高血壓導致腦供血不足,也是引起頭暈的原因之一。有些長期血壓增高的患者對較高血壓已適應,當服降壓藥將血壓降至正常時,也會因腦血管調節的不適應產生頭暈。當血壓降得太低,有時也會感到頭暈,這與腦供血不足有關。頭痛可表現為持續性純痛或搏動性脹痛,甚至有時引起惡心、嘔吐,多因血壓突然升高使頭部血管反射性強烈收縮所致,疼痛的部位可在兩側太陽穴或後腦。
   出現胸悶心悸意味著患者的心髒受到了高血壓的影響,血壓長期升高會致使左心室擴張或者心肌肥厚,這都導致心髒的負擔加重,進而發生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就會感到胸悶心悸。
   另外由於腦神經功能紊亂,可出現煩躁、心悸、失眠、易激動等症狀;全身小動脈痙攣以及肢體肌肉供血不足,可導致肢體麻木,頸背肌肉緊張、酸痛;  
   當血壓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時甚至會出現劇烈頭痛、嘔吐、心悸、眩暈等症狀,嚴重時會發生神誌不清、抽搐。這就屬於急進型高血壓和高血壓危重症,多會在短期內發生嚴重的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和病變,如中風、心梗、腎衰等。
   因此,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時,必須盡早檢查治療,以防止靶器官損害以及預防高血壓危象或高血壓腦病的發生。有不少高血壓病患者不論是在早期或已有嚴重高血壓,都無自覺症狀,直至發生中風或因患其他疾病測血壓時才發現就太晚了。所以進行定期體格檢查以早期診斷治療高血壓對維護身體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