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提琴 - -呂思清《思鄉曲》--By 上學前班了 - 博客 | 文學城
正文

小提琴 - -呂思清《思鄉曲》--By 上學前班了

(2007-09-24 08:44:52) 下一個
《思鄉曲》 演奏:呂思清 演奏時間:2002年1月6日現場錄音


 


                   每次聽小提琴家呂思清演奏《思鄉曲》,心裏總是酸溜溜的,眼睛總是濕潤潤的。呂思清把這首小提琴曲演奏得不但完美而且達到了極致。他的手指嫻熟地在琴弦上行走,不知踩痛了多少華夏兒女的心靈。

                《思鄉曲》衷情於一場作曲家所熟悉的內蒙沃土。原是“馬思聰1937年所作《綏遠組曲》(現稱《內蒙組曲》)中的第二首。慢板,以如歌似訴的旋律表現出遠離家鄉的人們對故鄉所懷的思念之情。樂曲的主題直接采用內蒙民歌《城牆上跑馬》的旋律,由四個短小、均等的樂句組成,每一樂句都呈波浪型線條而遞次下降,加之商調式柔和的色彩,使旋律具有懷念和憂傷的情調。樂曲在使用傳統的再現三部曲式的同時,運用了民間創作中最常用的變奏手法,體現出具有三部曲式與變奏曲式混合的結構原則。樂曲中的三次變奏,一方麵不斷賦於主題新的形象,另一方麵又情感遞次高漲的作用。第一、二變奏,分別從調式、節奏和音域等方麵揭示了主題所含的因素。第三變奏是樂曲的高潮,除了將原商調式的主題改變為宮調式以外,在內部結構、旋律密度、調性、速度等方麵都進行了較大的變化,使音樂具有活潑明朗的氣息。主題的再使用了音區的調動,明亮的高音區,既表現出小提琴的豐富音色,又使情的表達更加細膩。最後,樂曲以簡短的結尾結束。使人回味無窮的是,樂曲最後落在羽調式的屬和弦上造成期待感,使思念之情久久回蕩著······
(此段摘自《音樂欣賞手冊續集》)

            《思鄉曲》原曲是管弦樂組曲,用音樂表達了內蒙古的人文風情、艱難和粗獷的生活。沒有具體的“故事”。這樣就正好可以調動音樂最擅長的“非表義”的特點,賦予它很大的可聯想,可思索性。其中尤其以這首《思鄉曲》為最。一開始,它用了一個短短的民歌音調,然後用高明的創作手法寫了它的副部、它的發展主題、它的對比主題等。這些主題雖然是創作的,可是和原主題是那麽地水乳交融,有著有機聯係。它們調動聽者的樂思,推動你的情緒,那些激動的雙音,把你的情緒帶到了高潮,然後在小提琴的高音區,開始的主題再度出現,仿佛是你思想的升華。真是寫得好。 作為一首管弦樂曲,它是我國音樂跨向世界的第一部作品。它又非常小提琴化,可以用小提琴來獨奏,這也是馬思聰作品的一個特點。現在反過來演出時都是小提琴獨奏了。還有一點非常好,沒有人為了解說它而編出一個穿鑿附會的“故事”。好的音樂不需要硬性的“解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