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獨腳戲: 七十二家房客

(2007-09-21 05:21:55) 下一個

姚慕雙 周柏春

獨腳戲又稱“滑稽”,流行於上海、江蘇、浙江一帶,以方言演出。獨腳戲興起於1920年前後,早期多由一人演出,藝術上受到江、浙、滬一帶流行的“小熱昏”、“唱新聞”、“隔壁戲”等說唱形式的影響。獨腳戲創始時期的藝人王無能,曾演過文明戲的醜角,江笑笑、劉春山也各有專擅,當時稱為“滑稽三大家”。他們的表演也吸收了文明戲和相聲的表現手法,形成“說唱”與“滑稽”的拚擋演出,遂使獨腳戲形成獨立的曲種 。

姚慕雙 (1918-2004) 原名姚錫祺。祖籍浙江寧波,1918年生於上海。一級演員,民盟盟員,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上海曲藝家協會常務理事。師承何雙呆,民國28年(1939)在電台演播獨腳戲(時稱"自由談唱")。初時搭檔為巧運道,兩個月後分手,此後50年的藝術生涯中一直與胞弟周柏春搭檔,是滑稽界搭檔時間最長的享有盛 譽的兄弟響檔。其獨腳戲代表作有《寧波音樂家》、《英文翻譯》、《各地堂倌》、《啥人嫁撥 伊》等。在獨腳戲向滑稽戲過渡的進程中,姚、周亦是第一批開拓者,20世紀40年代初期曾參加過最早的滑稽戲團體"笑笑劇團"、"華亭劇團",參演過最早的滑稽戲《瞎子借雨傘》、《小山東到上海》等。 1950年,姚、周共同組建了蜜蜂滑稽劇團,主演的《小兒科》、《老帳房》、《不夜的村莊》等現代劇目,受到當時的好評和鼓勵。1960年"蜜蜂"納入上海人民藝術劇院,藝術上達到成熟的境界,在《滿園春色》中扮演的飯店4號服務員,在《笑著向昨天告別》中扮演的祖傳中醫華祖康,均性格鮮明,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上海曲藝劇團建立後,在《出色的答案》中扮演的大爐工老方,語言硬朗,形體動作棱角崢嶸,刻劃出一個卑視邪惡、正直無私的老工人形象,是滑稽戲舞台上典型程度較高的藝術形象。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文化事業突出貢獻證書和政府特殊津貼。其弟子甚眾,僅"雙字輩"就有近30人。2004年9月20日因病逝世, 被滑稽界譽為滑稽泰鬥。

周柏春 原名姚振民,祖籍浙江寧波,1922年生於上海。一級演員。民盟盟員。中共黨員。上海市第一屆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六、七、八屆政協委員,上海市第三屆文聯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上海曲藝家協會第二、三屆副主席。 民國28年(1939)與胞兄姚慕雙搭檔在電台演播獨腳戲,開始了滑稽藝術生涯。1950年與兄共同組建蜜蜂滑稽劇團,任團長。同年代表滑稽界出席全國戲劇工作會議,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並曾先後擔任過上海市滑稽戲劇改進會主席、傳統劇目整理委員會滑話分會主任委員等職。在蜜蜂滑稽劇團參與主演的代表劇目有叫、兒科》、《老帳房》、《不夜的村莊》等。在人民藝術劇院滑稽劇團及上海曲藝劇團期間,主演過十數部大型滑稽戲,塑造出不少性格鮮明的喜劇人物形象。如《滿園春色》中的先進工作者2號服務員,《出色的答案》中的"四人幫"爪牙馬家駿,《路燈下的寶貝》中的小業主蔣阿桂等。其表演動作和語言柔軟嬌曲,富有彈性,鋪墊從容,波譎雲詭,具有"冷麵滑稽"特點。其創作演出的獨腳戲獲獎的有《解放千字文》、《啥人嫁撥伊》等。《學英語》由美國ABC廣播公司錄像後在美國播放。1985年和姚慕雙去香港演出,頗為轟動,當地報紙譽為"大陸超級滑稽雙檔"。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文化突出貢獻證書和政府特殊津貼。和姚慕雙共同培育了大批滑稽戲人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