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昆曲算不算“百戲之祖”

(2007-06-21 18:29:49) 下一個
最近在網上看到幾個“娛樂界的文化人”鼓吹昆曲是百戲之祖,擔心地域觀念深重的國人在哪個地方戲曆史最悠久這個問題上開打,發展出新的地域之爭,查了寫資料,特作此文。


一、元代前

宋之前的戲確切說是戲曲,不是戲劇。先秦有成語“尤孟衣冠”;漢代百戲;南北朝歌舞戲;唐代參軍戲;宋金諸宮調。具備了戲曲的基本要素:故事情節、角色、說白、服飾化裝,甚至舞台布置等。梨園這個典故,就是唐朝留下來的。


重點說一下諸宮調。諸宮調是宋元時期的一種大型說唱形式。北宋時由汴京(河南開封)勾欄藝人孔三傳所創。因其運用多種宮調而得名,是一種以唱為主、說唱相間的、表演情節複雜的長篇故事的說唱音樂形式。唱歌部分由多種宮調不同的曲牌組成,伴奏樂器宋時主要有鼓、板、笛。金代董解元作《西廂記諸官調》是現存諸宮調作品中最完整的一種。全書采用了14個宮調,基本曲牌151個,連同變體共計444個,是宋元說唱高度成熟的標誌。


二、南北戲

蒙古人南侵,經濟中心南移到杭州,政治中心北移到北京,南北分立,在文化上也是如此。北方有北曲構成的雜劇,南方有南曲構成的南戲,二者區分明確。


元雜劇的成就不用多說了,關漢卿大概人人皆知。


元代中期,南戲廣泛吸收北曲營養,獲得了較大的發展,發展出傳奇劇。明代著名的傳奇劇有梁伯龍的《浣紗記》、湯顯祖的《牡丹亭》、清代初葉洪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傳奇與各地民間音樂結合,根據各地語言音調的不同,派生出了“四大聲腔”:海鹽腔(浙江)、餘姚腔(浙江)、弋陽腔(江西)、昆山腔(江蘇)。出現最早的是“海鹽腔”,但該聲腔今已無曲譜傳世,已成絕響。流傳最廣的是弋陽腔。從弋陽腔中演變出了不少新劇種:京腔、清戲、調腔、下江南等。餘姚腔,約形成於元末明初。

昆曲,曲調宛轉細膩,對許多劇種影響深遠。

三、京劇

清中葉後,四大聲腔漸衰。


京劇。清乾隆年間弋陽腔係統的四大徽班入京後,對秦腔、昆曲等諸腔調兼收並蓄,嘉慶、道光年間又和進京的漢調藝人合作,使西皮、二簧兩種聲腔合流,逐漸形成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體係。史稱京劇。對各劇種影響很大。


明清時期,各種地方小戲得到了顯著的發展和提高。如豫劇、楚劇、錫劇、滬劇、揚劇、淮劇、黃梅劇等。


四、結論

昆曲無愧為“中國戲曲活化石”。但說到百戲之祖,不如說是諸宮調或者元雜劇。

本文數據基本都是抄的,但我保證抄的都是曆史資料。


後記:當初看到陳逸飛在周莊捧昆曲,覺得有點拿下裏巴人當陽春白雪的架勢,就弄了這篇文章。沒想到,過了半年,逸飛死了,痛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