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血換來的民主——韓國光州事件
(2008-11-11 18:54:06)
下一個
鮮血換來的民主——韓國光州事件
“5•18”事件來龍去脈
1979年10月26日樸正熙被部下情報部長金載圭刺殺,由崔圭夏任代總統,韓國出現了一個短暫的“漢城之春”。但好景不長,實權還是掌握在軍人手中。11月24日,140名民主運動人士因要求民主而被逮捕及拷問。12月12日,又一位軍界強人全鬥煥發動了“肅軍政變”,繼續實行獨裁統治。不久,金大中等民主人士發表了《促進民主化國民宣言》,要求全鬥煥下台。1980年4月中旬,全國爆發了工人及學生示威浪潮,要求民主。5月初全鬥煥政府公布了戒嚴令,宣布在漢城取消一切政治活動,禁止集會遊行。但民眾示威浪潮隨之更擴大,要求撤銷戒嚴令和全鬥煥下台。
5月15日,約10萬名大學生在漢城集會,向軍政府示威。5月16日光州也有3萬名學生與市民示威。5月17日,全鬥煥宣布《緊急戒嚴令》,進一步擴大戒嚴範圍至全國,禁止一切政治活動,關閉大學校園,禁止召開國會,禁止批評國家元首,還拘捕了金大中、金泳三等民主運動領袖和學生。組成戒嚴軍分六路包圍了韓國全羅雨道(相當於中國的省)首府光州市,甚至動用飛機空運軍隊。當日上午10點,在光州民主運動大本營的全羅南道國立大學,戒嚴軍與學生發生了第一次衝突,軍隊打死學生數人、逮捕多人。激動的光州學生和市民奮起抗爭,聚集於全羅南道道廳(相當於我們國家的省政府)前廣場,拉開了“光州5·18抗爭”序幕。
一句“到道廳去”成了當年最激蕩光州市民的口號。學生與市民以道廳為中心,到光州火車站、高速巴士總站等地阻攔戒嚴軍進城。軍隊向人群開火。5月20日晚,20萬人在道廳集會、示威。市民組織了200多輛出租車、公共巴士突破戒嚴軍封鎖線到道廳助威。戒嚴軍切斷了光州與外界的聯係,擔心失控,21日淩晨向示威人群開火,造成54人死亡。21日,多達30萬人來到道廳,廣場及周圍的錦南街、忠壯路都擠得水泄不通。一個青年站在戒嚴軍的坦克上,揮舞著國旗,高呼“光州萬歲”,市民圍在一起高唱國歌,軍隊射殺了這位熱血青年。憤怒的市民成立了“民眾抗爭本部”,進行長達一周的有組織有係統的對抗活動:
組織市民軍,與戒嚴軍武裝對抗。他們從警察局和軍隊那裏搶奪了部分武器,與軍隊開展了街壘戰,占領了道廳。市民軍迫使戒嚴軍一度撤回到郊外。整個抗爭期間,還訓練市民使用槍械。由於有武裝衝突,所以後來也有曆史學家稱作“5•18暴動”或“5•18起義”。
成立市民收拾對策委員會。與政府當局談判:讓死難者家屬認領抗爭者屍體、戒嚴軍釋放被捕的民眾並撤出道廳及市中心、市民軍交出武器。
組織救援、發動募捐、提供後勤保障。為抗爭人士提供食物及日常補給。醫生、護士全力搶救受傷者,連娼妓都為傷者獻血。
23、24、25日連續三天晚上數萬市民在道廳廣場召開“守護民主市民大會”,決心與軍政府對抗到最後一刻。
突破軍政府新聞封鎖,向全國說明光州事件真相。政府控製的光州各媒體不僅不客觀報道事件的進展,還歪曲事實。市民縱火焚燒幾家電台和報社,並自己編發了《民主市民會報》,向全國發布光州抗爭消息,如實地揭露戒嚴軍的暴行。
市民占領道廳開展全方位抗爭以來,僵局持續了不到一周,美國的態度使局勢出現了劇變。向來以支持民主自由運動祖師爺自居的山姆大叔,可沒有支持韓國大學生的民主運動。據韓國學者說,全鬥煥調軍隊到光州就得到了美國的默許。因為,根據50年代簽訂的韓美同盟,韓國軍隊的指揮權在駐韓美軍司令部手中。27日,美國國務院發表了“不能坐視南韓的無秩序和混亂”聲明,正式容許全鬥煥軍政府軍事鎮壓抗爭者。數千名軍人開著坦克進入市區,盡管有市民臥路阻擋,但坦克仍然肆無忌憚地壓過他們入城。戒嚴軍占領了道廳,槍殺了最後一批不肯撤出道廳主樓的20多名學生和市民。光州“5•18”運動以被殘酷鎮壓而告終。這使本來反美情緒就很重的韓國民眾更增加了對美國的仇恨。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教會在整個“5•18”運動中起了積極的作用。正是5月18日這一天,學生們在天主教會大樓前舉行了首次靜坐示威。整個抗爭期間,天主教會設立了廣播站,向全國揭露了戒嚴軍濫殺無辜的暴行,頌揚了市民們的正義行動。光州事件被鎮壓後,持續報道“光州五月事件”。教會醫院還組織了對受傷者最及時的救助。
據官方報道,光州事件造成了191人死亡,122名重傷,730名輕傷。直接經濟損失為2200萬美元。但間接損失無法統計,導致了韓國戰爭結束後,政府實施經濟增長計劃以來的第一個負增長年。
光州5•18事件平息後,全鬥煥政府在全國瘋狂地鎮壓民主運動,白色恐怖籠罩著韓國。5月28日逮捕了幾千名參與民主運動的市民,並以“光州事件的幕後操縱者”的罪名判處金大中死刑。1980-1983年,有700多名新聞工作者因要求新聞自由而被政府勒令退休。1980-1986年,每年都有相當多的大學生因政治訴求被開除。
為“5•18運動”正名
“5•18”運動被鎮壓後,攝於政府高壓,韓國新聞媒體隻得選擇沉默。政府在提到這個事件時,隻輕描淡寫說是“光州事件”或“光州暴亂”。韓國爭得1988年漢城奧運會舉辦權,大大推進了民主化進程,為“5•18”正名迎來了曙光。這時,反對黨的改憲運動如火如荼,特別是1987年6月,百萬人走上漢城街頭要求改憲。軍隊已經無法再壓製民主運動。韓國軍政府在內外壓力下,被迫接受憲改方案,采用總統直接選舉製,獨裁統治在韓國終結。全鬥煥下台後,緊接著,1988年,光州“5•18”事件很快就被國會重提。1993年第一位非軍人總統,金泳三上台,承諾為5•18運動死難者建立國家公墓。1997年,他簽署“5•18”運動特殊法令,正式為“5•18”運動正名,為死難者家屬支付賠償金。對鎮壓“5•18”事件的元凶--兩位前總統全鬥煥、盧泰愚以內亂罪課以重刑。不過後來又對他們實行了赦免。可以說,是光州“5•18”運動敲響了韓國軍人獨裁統治的喪鍾,加速了民主政治的到來。
傷痕遠未平複
“5•18”猶如一個咒語,在光州乃至整個韓國國民心中留下了深重的創傷,至今還難說完全平複。光州城有許多地方以“5•18”命名:如“5•18”民主廣場(就是全羅南道道廳門前的廣場)、“5•18”紀念公園等。“5•18”公墓是1997年落成的,那時才得以將分葬在幾處的烈士遺體歸葬一處。每年的“5•18”這天,韓國總統都要來這裏發表講演,緬懷長眠此地的烈士們對韓國政治民主化的貢獻。位於墓地中央的是“5•18”民眾抗爭追思塔。下麵數百座墳墓的碑文上寫著死難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大多數是1960年前後出生的大學生,死時僅20歲上下。公墓內還有一座“遺影奉安所”,供著“5•18”事件中死難者的遺像靈位。更使人震撼的是公墓內還有一個資料館,周而複始不停地播放著“5•18真相”的錄像片,長達一個多小時。幾乎是原汁原味地再現了那段血淋淋、慘不忍睹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