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方國家為什麽不害怕中國民眾的愛國激情?

(2008-06-13 10:54:46) 下一個
西方國家為什麽不害怕中國民眾的愛國激情?

《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真相揭秘》之二

提起這個題目我又要提起一段往事——後來每每回想起來就讓我有些黯然神傷的往事。1997年台海危機一觸即發,台海周邊形勢緊張。當時我們在華盛頓做了一個日本和台海問題的研討會,會議主發言人是來自日本防衛廳的主掌美日情報交換的某君。這位日本情報官在談到周邊各國對當前局勢的看法的時候,使用了排列句子。說到美國可能出現的情況,他的排列是:白宮如何看待危局,國會如何做決定(出兵要國會批準),美國的民意又會如何演變(因為美國民意會最終決定總統如何介入台海危機以及介入多深);他說到日本的各界的反應是這樣的:日本首相會如何、日本執政黨和國會又如何,右..派勢力會否抬頭,以及日本民眾的民意走向會如何影響事態發展,影響有多大;在他談到台灣時,排列也是類似的:總統李登輝的意思、軍方的憂慮以及台灣2千多萬民眾的態度如何決定台灣的政策……

最後他說到了中國大陸也是這樣排列的:中國政府的看法(他又把它分成了溫和派和強硬派),中國軍方的一些看法,中國地方政府(諸侯的態度)——文章到此結束。

日本情報官對於可能進一步惡化的台海危機,提出了當時牽涉其中的各國可能持有的態度和采取的措施,基於公開資料和日本情報部門的研判,還是有一定說服力的。可是他的報告剛剛做完,美國前駐北京大使館武官文某就提出了一個問題:你的報告在談到各國各方勢力的態度時,都提到了政府和民眾的互動,比較全麵。但是,我也注意到,在你提到中國各方麵的反應和可能對最終政策的影響時,你唯獨沒有論及中國民眾和中國的民意。12億人的意見難道不重要?

事情過去很久了,而且我也在一些場合提到了這個例子對我的影響,可是,今天還是想起來了,並先記錄下來。也許現在的中國有所不同了?但願如此。但那天那個日本情報官為自己論文的辯護是這樣說的,中國的民意應該是和官方一致的,至少是被控製的,他們自己的發不出來,就是發出來也不會影響政府的決定。而且,在沒有任何獨立的途徑得到中國民意相關數據時,我還是認為不能寫進論文裏,不嚴肅。

12億民眾的民意竟然是無法預測的,是被政府控製的,是不嚴肅的,對於我這位12億人中的一員,我的心情可想而知。

1997年後互聯網迅速崛起,成為西方了解中國大陸民意的重要工具,然而,如果從學術的角度,那些數據還是有些問題的,而且最主要的是,互聯網反應出的大陸民意就是準確的?沒有被控製和刪減嗎?

好了,這個話題先放一下,回到《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真相揭秘》的第二篇來。在上一節裏我說了,為什麽美國轟炸我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真相可能在幾十年內很難有大白的一天,那麽沒有真相,我們是否就停止探索下去?當然不是,我們可以假設真相——因為真相隻有兩種:誤炸和故意——我們分別假設,然後來好好分析一下問題,也算是無奈中的選擇吧。

今天我要假設的是:美國轟炸我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是誤炸——所以這個誤炸就不使用引號了。過去九年,主張是“誤炸”那一派人提出了各種理由,我這裏不再重複。隻提一點當時一度讓我也認為是誤炸的主要依據,也就是我對白宮的觀察。

轟炸事件發生後,最震驚的當然是北京當局,然而,還有一個同樣震驚的卻是白宮。克林頓在短短幾天裏,連續召開了大大小小的六次會議,發了不下三次火。其慌亂程度讓人吃驚。當然大家也許說這是做戲,但應該不會逃過我的近距離觀察。再說,當時牽扯的人員很多,白宮如果真在演戲,那水平也忑高了。從克林頓的震怒和手忙腳亂來判斷,他對轟炸使館事件事先肯定是不知情的,雖然不排除下麵特別是CIA搞鬼(下一節內容),但對於白宮最高當局來說,那確實是“誤炸”。這些可以留待後麵再追究,這裏隻假設“誤炸”成立,然後我們繼續討論下去。

如果“誤炸”成立,那就就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中國政府和民眾的過激反應。我思考這個問題的角度並不是從美國人如何看待我們的反應,他炸都炸了,我們激烈一下又如何?我是從中國人民的利益和國家安全出發。大家都知道,從1996年台海危機一路走到1999年,中美關係走得是非常艱難的,我親眼見證,走到1999年時,兩國的關係發展得還算滿意,特別是克林頓,竟然搞出了一個當時連大多數美國專家都覺得不知所謂的“中美戰略夥伴關係”,當然對中國來講,這並不是一個壞事。

“誤炸”使館事件出來後,中方反應之大,出乎意外,中美關係一下子降到底點,甚至比1996年台海危機時還要惡劣。“誤炸”大使館的一個最大結果就是中國民眾的愛國激情被炸了出來,這激情如此之烈,以致讓人無法分清是愛國主義還是民族主義了。兩年前那位日本情報官已經回到日本情報部門任職,我想這使他一定很吃驚,他會不會說:哇塞,中國民眾的聲音終於發出來了?

但發出來了是發出來了,問題卻在於,這種聲音有多少可以進入他的研究報告之中?或者他又會在現在的情報研究中如何評價中國民眾的愛國熱情呢?他會提醒日本和美國政府不要掉以輕心?研究周邊問題的情報分析對於這種愛國和民族主義當然不會錯過,但中國這種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大混合是否是政府處理對外關係的一種重要依據?或者隻是政府掌控的一種用來達到自己對外對內政策的一種手段和策略?——相信這是美日情報機關最為關心的事情了。

這也是我今天要說的最主要意思,雖然和轟炸大使館離得有點遠。大家不妨思考幾個問題:中國民間痙攣似的愛國激情和時不時冒出來的民族主義對我們國家的對外政策是否有影響?是否影響中國和世界各國特別是西方、日本等國家的關係?是否影響我們的國際貿易?是否影響到中國的經濟發展,影響了中國融入世界?那麽再思考一下,每一次的愛國熱情過後,給中國帶來了什麽變化?

對於我來說,這尤其重要,因為我也愛國,也激情,但無論怎麽激情的愛國,我的目標是要中國能夠繼續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而且政治不斷進行與時俱進改革。而這也是我對一些愛國熱情和民族主義非常之擔心的,認為任何人不管你高調還是低調愛國,不過你說自己是愛國主義,還是民族主義,如果你的愛國不能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讓中國人的人權得到保障,生活安定,政治清明,如果你的愛國不符合人類日益接受的普世價值,你的愛國就是誤國,你也就無異於愛..國..賊。愛國也就是愛民。

這就是每一次看到愛國又起的時候,我最擔心的,會不會把國際關係全部搞壞了?會不會破壞我們的經濟發展了?會不會,說到這裏我是很欣賞“韜光養晦”的策略的——你還別說,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調查,我得出了也許讓很多反對衝動愛國的人士不那麽喜歡聽的結論:中國民眾無論是反日抵製日..貨,還是到抗議美國轟炸大使館,再到把愛國大遊行搞到國外去,保護聖火等等,所有的這些激情大愛國,都沒有影響中國政府和外國政府正常交往,沒有影響多邊經貿關係。

從這一方麵說,我對中央政府的清醒頭腦大加讚賞。他們顯然比愛國的群眾更“理智”,你砸大使館可以,但中美關係特別是和美國人做生意一如既往;你到街上喊兩聲抵製..日..貨或者砸兩部日本汽車可以,但在政府的主導下,一部日本小車被砸倒,千千萬萬輛日本小車站了起來;你說抵製法貨可以,但如果真激情到家..樂..福門口去折騰,公安會伺候你;你把美國怎麽罵都不為過,但中美貿易一日千裏,人員交往日新月異……最主要的是,幾乎所有的愛國熱情都是被政府的某種言行及時劃上了一個句號:就在海外留學生愛國愛得要死要活的時候,中央發話了:幹好你自己的事就是愛國。就在抵製日..貨呼聲沒有停下來時,領導人說了,記住曆史,忘記仇恨;就在憤..青們都想把CNN吃掉的時候,卻發現地政救災中,CNN是最重要一家被中央政府允許進入災區的媒體!而且就在部分民眾包括那個餘秋雨高叫海外反華勢力的時候,政府隻字不提不說,而且還和這些外國政府打得火熱……

一次狼來了,西方人很緊張,兩次狼來了,西方政府冷靜了一些,等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折騰以反西方某個國家和個人為主的愛國主義時,西方人終於笑了。他們笑什麽?他們笑我們那種奇怪的愛國主義,看上去毫無內容的愛國主義,讓他們折騰吧,他們的政府不會怎麽樣,他們照樣和我們做生意,他們照樣和我們來往,一切照舊。於是,我們看到了,當中國在西方主要國家的中國留學生揮舞五星紅旗宣示愛國的時候,人家冷眼旁觀,西方主流媒體甚至於不屑於報道,人家根本不把你當回事。人家知道,你在怎麽折騰,你不敢不和他們做生意,不敢宣布自己把門關起來,當然那些留學生更不敢收起皮箱,打道回府,那人家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好怕的?

那麽現在讓我們涉入最深層的問題,既然中國民眾的愛國熱情不但對中國政府對外決策不起影響,而且弄得外國人也麻木了,人家不但不怕,而且覺得好玩,那麽這種愛國激情為什麽還像肌肉痙攣一樣,過一段時間就來那麽一次,而且每次到來的時候,還往往讓你感覺到有人在煽風點火?真得一點作用沒有?目的何在?

不抵製外國產品,也不會縮減經貿交往,連國際交往也沒有減少,而且我們的愛國主義幾乎沒有幾次能夠真正成功迫使西方政府對我們政府讓步的,很多時候反而造成西方政府對我們發難。那麽這種愛國主義到底有什麽作用?

——作用就是每一次愛國主義爆發後,每一次民族主義崛起後,中國普通民眾就會在激情燃燒的時候在價值觀上做一次選擇,就使得他們更加討厭西方那一套!中國就離開逐漸被世界接受的西方搞的那一套普世價值觀更遠一點!!——這就是曆次愛國主義達到的結果,也是有些那麽熱衷於愛國的幕後人士的目的!

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同一天,韓國爆發了“愛國事件”,一萬多民眾在政府廣場示威,是有關美國進口牛肉的。看到那些韓國人,秩序井然,一手舉蠟燭,一手舉抗議標語,隨著組織者的低聲呼喊,雙手交錯舉起,發出整體的動作,讓人感慨萬千。

韓國是愛國主義(或者也使用民族主義)最炙熱的亞洲國家,這種抵製西方(特別是美國)的愛國大遊行幾乎過一段時間上演一次,然而,讓我疑惑的是,韓國人在抵製或者抗議西方時幾乎沒有一個是抵製西方價值觀的,正好相反,他們現在這種遊行示威就是西方價值觀最推崇的行為之一——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他們抵製的是某一個具體東西,這次是拿美國進口牛肉做文章,為什麽?因為那牛肉有可能讓韓國人的生活受到影響——於是他們愛國了。而他們愛國的方式,卻是從西方引進的——在自己國土上的和平遊行示威表達意見,這正是西方價值觀最重要的一部分。韓國人用學習的西方價值觀,來表達自己的愛國,來抵製美國貨和美國利益的侵入!

相對我們的愛國激情表現,至今為止,中國愛國人士的要求:抵製日...貨法貨或者CNN,幾乎沒有一樣實現的,可是他們卻在這種無法實現的愛國大激情中,開始“自覺”地抵製起西方的價值觀——最近網絡上竟然出現一些人起來抵製和質疑普世價值觀,堂而皇之又是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進行的。

誰說民族主義是雙刃劍?我看到的就是控製得如此惟妙惟肖的單刃毒劍。我們的民族主義揮舞出去後,不影響我們的經濟發展和國際交往,連民間的交往也並不影響。砸完美國大使館後,拍拍手,從口袋掏出護照繼續排隊等待赴美簽證;砸了一輛部自己買不起的日本車,然後回家偷偷蓄錢,打算買一部便宜一點的日本車;北大的那個MM義正詞嚴地質疑了美國總統後,樂嗬嗬地投入到美國人懷抱;罵了一個莎朗斯通,好萊塢的大片賣得更火——而且每一次愛國運動都是在言辭節烈攻擊了一通西方後,等到中國民眾突然想,應該做點實際的事(例如抵製一下)的時候,突然被喊停。也就是說,把那個國家擁抱的價值觀侮辱一下可以,但說到做生意和實際利益,咱哥們還得實際。

可見,中國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以及激烈的反對西方的運動,並沒有阻止中國政府和西方國家的進一步交往,特別是沒有影響中國和西方在經貿、科教甚至社會方方麵麵的交往,唯一影響的是中國老百姓對西方的認識,對西方以人權、民主和自由為主體的價值觀的了解!

現在,讓我回到這篇文章的假設和我的推論,美國誤炸大使館,可是卻搞出了那麽激烈的抗美愛國事件,中國人民被激怒了,於是去抗議去遊行去示威,去砸大使館,就在大家快要激動到忍不住要去“援越抗美”的時候,中央接受了美國提出的賠款要求,誤炸事件被確認下來,愛國遊行倏然收場。

可是,“誤炸”大使館事件卻成為一個深深影響中國人的標誌性事件。就在幾天前,我和一位比較喜歡的80後聊天,他說到自己的思想變化時,說,我以前也會同意你的觀點,但1999年美國轟炸我大使館,讓我突然清醒過來,改變了我對美國的看法,對中國的看法。

我真是太震驚:你不會告訴我轟炸大使館事件竟然能夠改變了你的價值觀?那真是太神奇了!!如果這個轟炸是誤炸呢?難道你沒有發現問題,你的價值觀到底是被什麽改變的?!轟炸使館事件是把你震醒了?還是轟炸大使館事件後發生的那些愛國遊行事件把你弄糊塗了?!

有人說,你說了半天,還是基於這次轟炸是“誤炸”,可如果不是誤炸呢?好,那麽就讓我告訴你,如果我們的假設是對的,那是誤炸的話,那麽你如何解釋這次誤炸竟然陰錯陽差地改變了一代人對美國(及其價值觀)的看法?用你自己的腦袋想一想吧。

現在我再告訴你:我並不認為轟炸大使館是誤炸,“誤炸”隻是這篇文章的假設。但即使不是誤炸,我也因那件事竟然改變了一些人對世界和自己的看法,而且開始塑造一代年輕人的世界觀感到無比震驚。

而且,當你和我一起開始認定那次轟炸不是“誤炸”的時候,在你對世界的觀點改變之前,你最好和我一起問這樣一個問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為什麽膽敢轟炸我大使館?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