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我為什麽把包產到戶看得那麽嚴重zt

(2007-11-07 19:31:49) 下一個
毛澤東:我為什麽把包產到戶看得那麽嚴重

1965年毛澤東重上井岡山,在5月25日送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下山的時候,“毛主席大聲地問:你是沒有忘記我在專列上的許諾吧。我為什麽把包產到戶看得那麽嚴重,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所有製的基礎如果一變,我國以集體經濟為服務對象的工業基礎就會動搖,工業品賣給誰嘛!工業公有製有一天也會變。兩極分化快得很,帝國主義從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對中國這個大市場弱肉強食,今天他們在各個領域更是有優勢,內外一夾攻,到時候我們共產黨怎麽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保護工人、農民的利益?!怎麽保護和發展自己民族的工商業,加強國防?!中國是個大國、窮國,帝國主義會讓中國真正富強嗎,那別人靠什麽耀武揚威?!仰人鼻息,我們這個國家就不安穩了。”
張平化激動地望著毛主席。大聲地說:“主席,我懂了。”(馬社香:《前奏——毛澤東1965年重上井岡山》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51頁)
今天的一切已經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毛的認識是多麽的深刻,對事物的預見多麽準確!如果,我們當時還看不清這一點的話,那麽,現在已經非常的清楚了。
分田到戶了,農業機械化不搞了,牛沒有了,要靠人力拉犁了,還有其它種種事情,農民覺得怎麽生產倒退到原始社會裏去了。農村教育、醫療、農技推廣等行業全麵退化,隻有官僚組織全麵進化了,以前才幾個幹部,現在則七站八所。
既然人民公社辦得不好是幹部隊伍問題,那麽就應該努力解決幹部隊伍狀況。可是七十年代後期的分田到戶,對於幹部隊伍一點不準動,光分田到戶。如果分田後,農民隻要交國家的稅,社隊幹部一律解散,隻建立一支很小的鄉村幹部隊伍,開銷很少,那倒也是真正回到了五十年代初,農民也真的成了個體農民。可是現在鄉村幹部隊伍不組織生產,已經失去了以前社隊幹部的社會職能,什麽都不幹,或不幹好事卻還保留著,他們的收入還必須保證,生活上要比農民好得多,對農民可以為所欲為,而且隊伍十分龐大,那樣的分田到戶算什麽呢?
鎮幹部和縣幹部常常到農村來,冠冕堂皇的叫“視察、勞動、種樹、訪貧問苦”乃至赤裸裸的前來打麻將、釣魚,每次都是吃喝玩樂,甚至還要“小姐”三陪。既使所謂的“視察、勞動、種樹、訪貧問苦”,打麻將和釣魚也是免不了的,而且不管如何總得他們贏上幾百元錢,釣得到釣不到魚總得拿幾十斤魚回去,他們還有龐大的隨從也得分占好處。農民實在不要他們來,不來“視察、勞動、種樹、訪貧問苦”還好點。又如,大哥大剛興起時,每年要負一萬多元,有的地方鄉幹部也用上了大哥大,甚至人手一個。這些歸根結底都得分攤到農民身上。農民的負擔怎麽會不重呢?這就是所謂的“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憑什麽理由要農民去養活那龐大的鄉村幹部呢?農民得到了一小塊地卻要負起如此沉重的負擔和,那和地主租土地給農民收取租稅沒有什麽兩樣。實際上,包產到戶的問題不在於使農民變成了小農,而是使農民變成了農奴。
結果農村出現“農村真窮,農民真苦,農業真危險”的現象,城裏生產的工業品則大量積壓。然後精英就說國企效益不好,賣的賣了,分的分了。現在大家都看得明白了:這就是一個連環套,連環忽悠(風之穀)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