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劉盛綱

(2007-08-18 13:08:12) 下一個
,1955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無線電係電真空專業並留校任助教,1956年至1958年在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攻讀蘇聯專家的研究生並任專業翻譯,1978年任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4年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副院長,1986年至2001年4月任電子科技大學校長。1990年當選為IEEE Fellow;.是IEEE VEC委員會成員, 1990年當選為MIT國際電磁科學院院士。是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院士,聯合國發展計劃總署(UNDP)高級科學顧問。

劉盛綱是“物理電子學”、“光學”和“光學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真空電子學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電子科學技術學科組組長”、國家“863-410”主題專家組成員,特別是對“高功率微波”在“863計劃”中的立項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受聘為本領域全部三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大功率微波電真空器件技術”、“強輻射”、“高功率微波及電磁輻射技術”)的學術委員會主任。是國家“863”強輻射重點實驗室太赫茲研究中心主任。

50年來,劉盛綱長期致力於祖國的科教事業,是全國首批工學碩士、博士導師及理科“光學”博士導師,是電子科技大學物理電子學、光學、等離子體物理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在“物理電子學與光電子學”及“光學”學科已為國家培養碩士研究生100多名,博士研究生40餘名,博士後4名(其中美國博士生1名,西德留學生1名)。

在電子回旋脈塞、自由電子激光與高功率微波、微波電子學及微波等離子體電子學、生物電子學等領域方麵提出了一係列新概念,建立了有關理論,作出了開創性及奠基性工作,得到國際上的公認和好評,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並多次被國內外同行引用,取得了大量開創性成就,他是我國該領域的先驅。他曾十多次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報告。他曾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獲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獲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及省部委一等獎八次,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獲1999年度陳嘉庚信息科學獎等(與後麵的內容重複,請刪除該句)。

劉盛綱著書四部:微波電子學導論(獲電子部優秀教材特等獎及國家教委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電子回旋脈塞及回旋管得進展,相對論電子學(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劉盛綱學術集。

劉盛綱是國際著名科學家,是在上述領域內為國際國內公認的傑出的學術帶頭人,是我國在這些領域中的傑出的學術代表。他是“國際紅外與毫米波/THz會議“、“國際核聚變發展評議會議”、“國際遠紅外會議”、“國際電磁場及離化氣體非熱生物效應會議”和“國際真空電子學會”等五個大型係列國際會議的常設國際委員會委員或會議主席。於1987年、1994年、1996年他作為大會主席在我國主持召開過三次大型國際會議。2000年作為大會主席主持了在我國召開的“第25屆國際紅外與毫米波會議”、“第五屆國際遠紅外會議”及“第四屆國際微波會議”聯合召開的大會。他是國際電磁場與生物細胞非相互作用研討會發起人之一,他是聚變新進展研討會國際局成員、IEEE真空電子學委員會委員、國際自由電子激光(FEL)獎五人評審委員會委員、為美國Univ. of Tennessee、Colllege of William & Mary和Old Dominion University三所大學的客座教授,德國漢堡大學Philip講座教授,韓國Postech大學客座教授及意大利米蘭大學、英國Leeds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十餘所國內外著名大學的客座教授。

劉盛綱教授是安徽省政府科技專家委員會主任,四川省科技顧問團副主席。他於1979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85年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及“五一”勞動獎章,還兩次獲得“國家級有突出中青年專家”稱號,並於1987年獲得馬可尼獎提名,1999年榮獲陳嘉庚信息科學獎,2001年榮獲國家高科技863突出個人貢獻獎,2001年獲四川省個人創新獎,2003年獲國際K. J. BUTTON獎,是我國第一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