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飛

讀讀,寫寫,聊聊,快快樂樂地變老。
個人資料
正文

昨日黃花

(2009-08-20 11:50:07) 下一個


聽新聞上說美國老牌雜誌 “ 讀者文摘 ” 在美國也加入了申請破產保護的行列,心裏是一陣失落。雖然幾家著名的報刊已相繼倒閉,可是還是很難接受這個事實:曾經最暢銷的家庭雜誌竟然也難逃被 PK 出局的慘境。想當初在她鼎盛輝煌時,在美擁有五百五十萬份的訂閱量,三千八百萬的讀者群。還營銷全世界,涵蓋至少七十個國家,有五十個版本,二十一種文字,她的譯文又讓四千萬的外國讀者感受其無窮的魅力。若是時間回轉二十年,自己也該算那外國的四千萬分之一吧,如果他們把盜版的讀者群也囊括在內的話。

記得讀大學時,周末最喜歡做的事之一就是美美的在睡個懶覺起來後,蹬著自行車,穿梭在被兩行粗壯的法國梧桐樹護佑下的湖濱路,一路直奔緊靠西湖邊的外文書店。周末的心情是愉樂的,就像身上點點跳躍著的,透過斑駁的梧桐葉子灑落下來的陽光。

那時的外文書店外表很普通,一幢灰色死板的水泥樓,位於湖濱路 56 號,好像一共有三層。一樓是公開對外的,賣的是各式英文雜誌報刊還有許多學英語用的磁帶和準備四級六級英語考試的參考書,我一般都不去那兒。最吸引我的是她後麵那個不起眼的邊門,一出那兒,沿著樓後的水泥台階往上,直達頂樓。在進門前的入口拐角處,總有塊醒目的警世牌矗著,上書:外國人止步!在杭州這個安逸自得的旅遊城市裏,外國遊客不少,照顧和討好他們之處,大街上是比比皆是。隻有在這兒,看到那個牌牌,總能讓我偷著樂一小會兒,好像有種國人之間心照不宣的攻守同盟的快意。這個不能掛牌的書局,不知何人還給她起了個雅致的名字,叫 “ 內居書店 ” 。估計我們那個時代,那個城市,想出國的熱血憤青們都知道這個去處吧。

內居書店其實就是一個大廳,中間是幾個大台子,上麵堆滿了各式素麵朝天,印刷粗陋的盜版英文書。那架勢,現在想起來有點 Costco, Sam’s Club 的味道。來這層光顧的人,一眼望去,基本也和書長得差不離,灰灰的,瘦瘦的,大多還是四眼,在書堆裏摸索著,鏡片後的眼神卻難掩內心的饑渴,仿佛想把一桌的廉價書都給生吞活剝了似的。

這兒的書極便宜,是我們這些人窮心不窮書生們的最愛,而我最愛的又是其中的盜版讀者文摘。 盜版的讀者文摘是合訂本, 3-4 期碼成一冊,厚厚的,好像才要價幾元人民幣。雖然沒有彩頁,印刷紙張粗糙,可是文字絕對是原汁原味的。每次見到有新的一期出來,都讓我有種淘到寶貝的欣喜。

喜歡在那個慵懶的午後,書包裏塞著剛買的讀者文摘,新英漢字典,和一袋采芝齋的五香橄欖,在難得空閑的學校階梯教室裏找個窗邊的位子,沐在暖暖的陽光裏,享受讀書的樂趣。喜歡把每個生字都弄懂,自在地品味作者用詞的妙處。書頁邊上的留白裏,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典上的各種解釋,藍色的圓珠筆的字跡,盡量謙恭地擠在一起,點點滴滴,紀錄了悄然離去的無憂時光。當然,最令我心掛的還是是文摘本身的內容,文章平實而輕靈,笑話短小又精悍,沒有好萊塢大片戲劇般的大喜大悲,隻是平常人家生活中的真情流露。仿佛不經意地娓娓道來,卻在不知不覺中把人的心給牽走了。就似口中的橄欖,舌間的滋味早已印記在腦子裏,一生難忘。

於是,床頭的盜版讀者文摘越積越多,需要查找的生字是越來越少,用了很少的錢,學了最快樂的英語。終於有一天,我不得不告別那些書,飛越太平洋,來到了書中描繪的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打拚的日子是忙碌的,再也沒有含著橄欖捧著閑書的閑暇心情了。隻是偶爾去看醫生,在那漫長的候診的時間段裏,我還是忍不住從那一堆花裏胡哨的雜誌裏,挑那個我的最愛。驚歎她的正版原本也是光滑明豔的,雖然內容還是如以往一樣的令人心動,但是不可抑製的,總是鉤起我對遠在家鄉的,那些伴我走過青蔥歲月的盜版文摘的思念。

才短短的二十年,回憶中的世界似乎已變得老舊不堪。 E 時代節奏是如此匆匆,印刷再快也趕不上網上的滾動新聞。信息,真真假假;人物,虛虛實實,每分每秒地更新著,讓人目不暇接。如同卓別林的第一部默片喜劇 “ 摩登時代 ” 裏的那個在流水線上工作的可憐人一樣,看著傳送帶上越來越快出來的東西,我們手忙腳亂,而腦子裏卻是一片空白。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 記得讀者文摘曾有過自己為之驕傲的口號: “ 美國在你口袋中 ” (America in your pocket) 。 估計現在他們不得不無奈的歎一聲:原來世界躲進電腦裏了。燕來叼走了昨日黃花,隻是這隻E燕是不曾見過的新品種,它無處不在,讓人歡喜讓人憂。沒有電腦,似乎我們都無法維持正常生活了。電腦上一切都來得那麽快,彈指之間,貨買了,銀行去過了,每天層出不窮的精神快餐或垃圾,讓人食到味蕾麻痹。自主的思想越來越少,因為太忙了,又似乎不需要,喜悲憂思,由網絡牽著走,如夢似幻,飄忽誘惑,如吸毒後那種讓人上癮的感覺。隻是偶爾的夜深人靜,似乎還能聽得自己內心的渴望,仿佛被遺忘在一個孤島上,呼喚著它原本的歸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7)
評論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上海老頭的評論:
上海老頭考證出:“古人在重陽節時有賞菊的習俗。「明日」是指重陽節後;「黃花」亦即菊花。明日黃花是說在重陽節後賞菊,比喻有失興味,後人於是把「明日黃花」比喻為過氣事情。蘇軾在〈九日次韻王鞏詩〉中指:「相逢不必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是要比喻年紀老邁,一事無成。郭沫若在〈沸羹集序〉:「這裡有些是應景的文章,不免早已有明日黃花之感。」說的是過氣落伍的事。明日黃花一句中,「明日」是指重陽次日,一些近年文章的作者觀念錯誤,寫成「昨日黃花」,常引起文化界批評。”
我們要問:難道因為“有人”曾經以“明日”指重陽次日,以「明日黃花」比喻過氣事情,蘇軾和郭沫若都曾經將「明日黃花」入詩,那麽中國十億人,上下數千年,就必須以“明日”專指重陽次日?以「明日黃花」而不是「昨日黃花」來比喻過氣事情?
我以為大可不必!
人們通常以昨日,今日,明日來比喻過去已經發生的,現在正在發生的,以及將要發生的事情,而以「明日黃花」比喻過氣事情,這本身就是時空倒置,不符合人們的思維和語言習慣,這樣的“成語”是沒有生命力的。越來越多的人寫成“昨日黃花”,這表明多數人認為“明日”就是泛指將來,而不認為它必須指重陽次日!“昨日”指過去,以「昨日黃花」來比喻過氣事情,更符合人們的思維和語言習慣,因此必定是大勢所趨!
如果因為曾經有三,兩個詩人以“明日黃花”比喻過氣事情,我們就不能寫成“昨日黃花”,這樣“做學問”真可稱得上是生吞活剝,食古不化了!
若要“引經據典”,那麽《詩經》比起上述詩人來,應更有權威吧?《詩經。周南。桃夭》說“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意思是說鮮豔的桃花,開得非常茂盛。“夭夭”是草木茂盛的樣子。後來有人寫成“逃之夭夭”,從文理上說,根本就不通!當時肯定象上海老頭說的那樣,“引起文化界批評”。可是,現在還有人說“逃之夭夭”是錯的嗎?
海棠花飛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上海老頭的評論:
謝謝你們的討論。你們這麽一辯論,也讓我來了興趣:好像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看著兩邊都有理有據,讓我困惑了,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遂去網上搜尋,居然發現一文,好像就說我們這個話題,轉過來大家來讀,看是否能讓我們對這個議題更明白些。

菊花爭: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ZT)http://www.stnn.cc:82/arts/t20060825_308840.html
上海老頭 回複 悄悄話 古人在重陽節時有賞菊的習俗。「明日」是指重陽節後;「黃花」亦即菊花。明日黃花是說在重陽節後賞菊,比喻有失興味,後人於是把「明日黃花」比喻為過氣事情。

蘇軾在〈九日次韻王鞏詩〉中指:「相逢不必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是要比喻年紀老邁,一事無成。郭沫若在〈沸羹集序〉:「這裡有些是應景的文章,不免早已有明日黃花之感。」說的是過氣落伍的事。

明日黃花一句中,「明日」是指重陽次日,一些近年文章的作者觀念錯誤,寫成「昨日黃花」,常引起文化界批評。
海棠花飛 回複 悄悄話 回複Wisewind的評論:
你真具有鑽研精神:) 謝謝考證。剛寫好這個隨筆時,一開始想的題目有:“無可奈何花落去”;“夢裏花落知多少”。可是看來看去,覺得不妥,因為希望是淡淡的隨想過去平實的時光,不想太詩意化了。後來,突然就有了這個“昨日黃花”冒出我腦子裏,覺得還能表達那種感覺,也沒多想,就用她作題目了。
海棠花飛 回複 悄悄話 回複beauty-hua的評論:
你怎知我喜歡飲茶?:) 杭州的白菊花用來就普洱茶,那滋味沒得說了,向往呢~~~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還是覺得“昨日黃花”更貼切!
究竟應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呢?查《現代漢語詞典》:“黃花”指菊花,“明日黃花”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導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那麽我們要問:“明日的菊花”為何就一定是過時的?或者,“明日的菊花”為何比“昨日的菊花”過時的可能性更大呢?其實,許多沿用多年的說法若認真考究會發現是明顯不合理的,這個“明日黃花”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之一!即使主張“明日黃花”的人,我想也多屬人雲亦雲,說不清“明日黃花”為何就能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導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故本人覺得:還是“昨日黃花”更貼切,因為在字麵上就給人“已過時”的感覺!
beauty-hua 回複 悄悄話
明日黃花?

卻道天涼好個秋!

海棠喝杯菊花普洱茶吧,越陳越香的。翻閱古董書刊時來一杯挺不錯。
海棠花飛 回複 悄悄話 回複chit6ko6ko的評論:
杭州上海還算近鄰,也去過福州路上你說的那個書店。往事如煙,現在隻能在回憶中才能體味那時的淘寶樂了。到緬甸去玩,還真不是那麽多,聽你描述,似乎還蠻獨特的。
chit6ko6ko 回複 悄悄話 讀了你的這篇文章, 把我也帶回了20年前的上海大學生活, 當時周末無聊我偶爾會去福州路逛書店,特別喜歡去外文書店, 也在書店裏"外國人止步"的昏暗房間裏討了許多寶貝,我記得買了一本LIVING IN AMERICA,才花了1塊多前,我現在還保留了這本書,通過它我了解了美國的點滴.網絡或許讓我們失去很多閱讀中思考和幻想的快樂,這不禁讓我想起幾年前在緬甸遠足,坐上100年前到現在都沒有變的木輪牛車, 仿佛時空回轉回到遠古的奇妙感覺,很美,靈魂都能與你對話的境界......
海棠花飛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網戀無罪的評論:
就是,這都啥時辰了,網戀時代,誰還手拿一本RD做約會信物呢:)
網戀無罪 回複 悄悄話 偶倒賣過RD。80中吧,考完脫服,就把幾本RD在校園裏賣了,還比買價高賣的 :)

RD是給那些老頭老太看的,風格太老舊陳腐,故事過時,該關門了,除非改革。
海棠花飛 回複 悄悄話 回複6898的評論:
至少還有夢,不是嗎?所以也不算太憂吧:)
海棠花飛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神在阿堵中的評論:
無論昨日或明日,看來黃花是肯定的了:)
海棠花飛 回複 悄悄話 回複dajia007的評論:
你這思維不叫:positive thinking, 啥叫?!:)
海棠花飛 回複 悄悄話 回複anahiyiyi的評論:
長江後浪推前浪啊,嘿嘿~~
6898 回複 悄悄話 往事如煙,彈指一揮間。。。梧桐樹下的湖濱路和內居書店已成夢中一景了,不知道是喜還是憂。。。
神在阿堵中 回複 悄悄話 真是好文!

小提醒:說“明日黃花”要合適一點。過去的東西,這裏宜用“明日”。

如果不同意,請別在意啊。
anahiyiy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dajia007的評論:
到那時一定有一個新的名稱。
:):)
dajia007 回複 悄悄話 除了說:無可奈何花落去,不也可以說:病樹前頭萬木春嗎?
dajia007 回複 悄悄話 回複anahiyiyi的評論:
手機永遠代替不了電腦,除非手機的屏幕像電腦那麽大。
不過到了那時,叫手機好呢還是叫電腦好?
anahiyiyi 回複 悄悄話 在不遠的將來,電腦肯定被手機所淘汰。
海棠花飛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虎跑夢泉的評論:
青春歲月,真得就這樣離我們遠去了,歎一聲~~~~~~~~~
虎跑夢泉 回複 悄悄話 留不住的無奈啊,頂好文!
海棠花飛 回複 悄悄話 回複wushu的評論:
如果沒有很好的創意來適應時代的需求和節奏,讀者文摘可能會回天乏術。我擔心的是好像整個報刊雜誌業都很危險了,時代周刊和其它一些知名刊物要價都像是白給似的,又如何能繼續維持生計呢?

你是老鄉嗎? 湖濱路早已麵目全非了,原先到處都是的梧桐樹已改成香樟了,一切很洋派,很小資,回去就像去玩一個新城似的,拍了一堆照片都沒整呢:)
海棠花飛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小園子的評論:
謝謝小園子來玩。我和你一樣感覺,現在不知怎麽的,心就靜不下來,認真地讀點什麽,很浮躁地說:)
wushu 回複 悄悄話 希望reader's digest還能維持一段時間。這次應該隻是chapter 11吧?近來reader's digest有時賣到幾塊錢一年,郵費也不夠啊。廣告又被網絡搶走了。
內居書店倒真是昨日黃花了。後悔當年沒像海棠那樣加以充分利用,不然現在看英文可能就不用字典了。
現在國內書店外文書多了些,不過英文雜誌很少見?
小園子 回複 悄悄話 同喜歡讀者文摘!訂了很多年了。曾是每天床頭讀物之一。喜歡裏麵的故事,笑話。經你提醒,才悚然發現,現在自己也花大量的時間泡論壇,很少讀書了。是時代變了,還是我們墮落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