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錦繡江南之八:開心和尚(圖)

(2007-02-03 16:51:47) 下一個
天台山國清寺出來後,四人吃了午飯,直接去赤城山濟公院。今天少說景色,多說濟公。

赤城山——形如城堡,層列井然,石呈赤色,望之若霞,人稱“赤城山”。舊時,台州稱赤城郡,天台縣城叫赤城,都是因山而得名。每當晨曦當照,滿山紫氣氤氳,霞光籠罩,元邑人曹文晦形容為:“ 赤城霞起建高標,萬丈紅光映碧廖。美人不卷錦繡段,仙翁瀉下丹莎瓢。”故名“赤城棲霞”,是天台山八大景之一。

赤城山山頂的赤城塔相傳是南北朝時,梁昭明太子蕭統曾避亂於此,後由王妃籌建,所以又稱"梁妃塔"。五代周顯德六年(959年)重建時,塔內藏舍利珠28顆。現存建築為1947年建。



“活佛”濟公就是出生在赤城山腳下的永寧村,赤城山也是天台的南大門,天台山象征、標誌,李白曾在《天台曉望》中寫到“門標赤城霞”和東晉孫綽名句“赤城霞起見高標”都點出了這屋含義。北京頤和園澄爽齋南城樓有“赤城霞起”的匾額,就是指這座山,赤城山高約306.5米,山上有紫雲、華陽、玉京、瑞霞等洞穴。在近郊四麵青山中獨樹一幟,曆來被看作天台山的南門和標誌。山的東南麵向陽和煦,分麵著18個岩洞,其中玉京、紫雲、華陽、瑞霞諸洞天,自唐末以來就有建築。



延著石階上行,曲徑盤旋,舊稱“十八盤”,登上半山,即為中岩諸洞。古時有香雲洞和瑞霞洞,兩洞毗連,香雲洞供觀音,瑞霞洞供濟公。現已擴建成濟公院,主院由八蓋閣、葫蘆齋、袈裟門、隻履門組成,是濟公的僧衣、僧帽、袈裟、僧鞋之象征,饒有情趣。院東白雲洞,現已建成濟公東院,曲廊小軒,自成一體。



濟公自稱“幼生宦室”。濟公的師侄居簡《湖隱方圓叟舍利塔銘》說他是“天台臨海都尉李文和遠孫”。該家族有三個特點:一是世代仕宦,且為將門;二是為官清正,政績卓著,名列《宋史》;三是曆世積善信佛,家族中不少人是禪宗的著名居士。



隨著宋室南遷,李氏子孫流寓其高祖李遵勖封(食)邑浙東天台,隱居於赤城山南麓、天台城北的永寧村。



據浙江著名文史專家許尚樞先生考證,濟公祖父李涓曾知鄂州崇陽縣。北宋靖康之變,京城汴梁(開封)被圍,鄂州之兵召集不起,他就出家資買牛酒激犒義士600名,引兵北上,至蔡州,大敗金國遊騎。後與金大軍對抗,寡不敵眾,血戰而死。濟公之父李茂春,目擊朝廷腐敗,棄官隱居經商、念佛,為人淳樸厚重,樂善好施。



濟公少年攻讀赭溪畔赤城山,父母雙亡、家道中落後,出家國清寺。18歲去杭州靈隱寺落發,取法名道濟,濟公則是後人對他的尊稱。在靈隱寺,他不守佛門法規,嗜好酒肉,常身穿破袈裟,腳拖破蒲鞋,手搖破芭蕉扇,出入歌樓酒肆,世人稱之為“濟顛”。



他以落拓顛狂的外表,幽默風趣的談吐,救人濟世,成為世人心目中大智大勇的化身、普渡眾生的活佛。



林語堂曾說:“受中國民眾所愛戴的最偉大的瘋和尚無疑是濟顛和尚,又名濟公;他是一部通俗演義的主人公,這部演義越續越長,其篇幅至今約比《堂吉訶德》多了三倍,看來似乎沒有完結”。可見,濟公的故事,不但在中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在世界上也有著廣泛的影響。



道濟(濟公)乃西天金身降龍羅漢降世,是奉佛法旨為度世而來。濟公跟隨靈隱寺高僧瞎堂禪師,落發出家。平時瘋瘋癲癲,嗜食酒肉,寺裏的眾僧都指責他。瞎堂卻說:“佛門廣大,難道容不得一個顛僧?”從此眾人就稱他濟顛。又好四處遊蕩,扶危濟困,專打抱不平。

在電視連續劇“ 濟公“ 裏,遊本昌愣是把濟公演的活靈活現,深得廣大觀眾的喜愛。



劇中的濟公臉不洗,頭不剃,醉眼乜斜睜又閉。若癡若傻若顛狂,到處詼諧好耍戲。破僧衣,不趁體,上下窟窿錢串記。絨絛七斷與八結,大小疙瘩接又續。破僧鞋,隻剩底,精光兩腿雙脛赤 。涉水登山如平地,乾坤四海任逍遙。經不談,禪不理, 吃酒開葷好詼戲。警愚勸善度群迷,專管人間不平事。



濟公不修邊幅,不守寺規,逍遙自在,四處遊蕩的行為,分明具有一種禪宗 色彩,更有一種突破一切羈絆的色彩。



他詼諧、幽默、機靈、神異,有孫悟空“靈” 的一麵。他喜歡捉弄別人或占點小便宜,被人捉弄後也滿心不高興,這種種的世 俗行為,並不令人生厭,反而使他具有凡人氣息,多少有點豬八戒“肉”的一麵。



可以說,濟公是長江流域下層人民共同創造的凡間之神。在他的身上,打上了長 江流域市民思想的烙印。



瞎堂圓寂後,濟顛來到淨慈寺。南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的一天晚上,濟顛似醉非醉,繞著長廊急切呼喊,但眾僧不能聞其聲,隻覺得莫名其妙。不一會兒,大火勃發,佛寺一片火海,雄樓傑閣化為灰燼。濟顛自行募疏,重建寶刹。他化緣來到嚴陵,將自己的袈裟展開來,竟然籠罩諸座青山,山上的高樹巨木隨即拔起,順流浮江而出。濟顛告訴眾寺僧,建廟用的木材已經運抵寺內香積井中。六名壯漢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巨木一一勾勾出,堆積如山。監寺要酬以錢兩,濟顛連忙推辭道:“我乃門甲神,豈要你的酬勞?”說罷,禦風而去。五年後圓寂。臨終前索筆書偈一首雲:
六十年來狼籍,東壁打倒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然水連天碧。
寫畢,擲筆而逝,葬於杭州虎跑。



濟公圓寂了,我們四人走的也累了,在濟公西院的鯨池旁,一人要了一杯天太華頂山的雲霧茶,細細品了起來。又在小店裏買了些牛肉幹,話梅和瓜子,師爺掏出身上帶的楊梅燒酒,可惜小杯子隻有三個,我給大家倒上酒後,便對著壺直接吹,哈哈,這把便宜了師爺。



紹興師門的兄弟姐妹再次亮相。



歇腳的亭子依山而建,邊品茶喝酒,邊欣賞周圍景色,不亦樂呼?



可以眺遠山,觀雲海,抒胸中一點浩然氣,沐山中千裏快哉風。



據說道濟能文善詩,有“隻願西湖化作酒,一浪來時吞一口”之句,奇思妙語,不同凡響。著有《鐫山語錄》十卷,以及傳世詩篇《玉泉寺》、《贈明顛》等十餘首。



“大! 空!! 狂!!! 癲!!!!”
六十年來狼籍,東壁打倒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然水連天碧。
哈哈,佛門數開心和尚,舍我濟癲還有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