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煙雨武當之三:武當茶道

(2005-08-07 13:11:09) 下一個
武當山太子坡的五雲樓旁,有一間茶藝館,經營茶葉茶具,踏入正門,堂中整齊的擺了一套功夫茶茶具。



那天下雨,遊人甚少,進入茶館的隻有我們同車的四個遊人。剛一進門,一位姑娘迎了上來,有些拘謹地說,在這裏喝功夫茶是免費的,歡迎我們品嚐。我問,那茶葉呢?

茶葉可惜不是。
那好,我們喝一杯吧。大家都輕聲笑了起來。

我們在桌前坐下,她開始燒水。水燒開後,一邊用水燙壺,一邊給我們講解: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

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她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又將茶荷遞給我們,讓我們鑒賞茶葉外觀,一邊說: 這是武當山特有的野生茶。茶葉摘自武當山野生的茶樹,不經烘炒,用自然的陽光曬幹就是。我接過細看,茶葉並不起眼,看著有點象枯樹葉,隻是不知味道如何。看完又將茶葉遞給旁邊的人。

那姑娘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又用燙壺之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溫杯完後,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這叫"高衝"。她告訴我們。



她動作十分嫻熟流暢,舉手投足之間頗有大家風範,始終是邊做邊給我們講解: 現在可以斟茶了,斟茶時,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為佳,以免茶湯內之香氣無效散發,俗稱"低泡"。

她把四個茶盞並排放在一起,茶壺巡回穿梭於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剛好斟完,剩下之餘津又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此過程稱為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

我仔細一看,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功夫確實上等。最後,她將斟畢的茶,雙手依次遞給我們品嚐。

我端起茶盞,出乎我意料的是,茶色逞淺橙黃,透露著一股富貴之色,完全不象是一把枯葉子泡出來的。香味甚淡,卻很清新,猶如武當山雲霧的味道。

我舉盞,迎著她的目光,微微一笑,表示謝意。輕輕茗了一口,茶味不是很濃,稍稍有點苦澀。又將剩下的茶分兩口喝了,將杯子放回。

在我們品茶的時候,她又衝了一壺,等我們喝完,又替我們斟上。她介紹了很多該茶的好處之後又說,喝完這個茶後,喝白開水也是甜的。等我們喝完第二盞,她又給我們一人倒上了一盞白開水,一喝,誠如其言。

喝完白水後,她又給我們講解在茶台上陳列的各種茶葉,又一一遞給我們看,如毛尖,雲霧,武當道茶,桂花茶等。另外幾位隻喝不說話,我比較喜歡茶,常常發問,又說一些茶葉的典故,並發表對茶葉的一些看法,累得她找到知音似的,總是把茶葉先遞給我看。

她說,如果我們想品哪個茶的話,她可以給我們做。我拿著那武當道茶聞了聞,香味和安溪烏龍茶極為相似,但茶葉的結構卻比烏龍茶略為鬆散。道茶的確是按照烏龍茶的工藝來做的。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隻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和桌上的其他茶葉相比,我感覺隻有這種茶葉用來喝功夫茶是最好的,於是要求來一杯。

因為前麵已經給我們講解過功夫茶的過程了,這次她沒說話,大堂中製茶過程的聲音清晰可聞。

生命中有一隙這樣的空閑,身處名山道院,靜看紅袖添茶香,什麽也不做,什麽也不想,施施然如入道家“ 虛道合一“ 的境界,真乃人生一大快事。

不多時,茶已好。湯色青黃如玉,看著十分的賞心悅目,入口則清純淡薄,帶著一絲極淡的焦糖香。比一般做功夫茶的烏龍茶要淡,並無其中的苦味。對於我這個平時喜歡喝龍井的人來說,更喜歡這種清淡的道茶,便對該茶大加讚賞,令她十分開心。

喝完茶,我想帶一罐給朋友,選了一罐用桂花熏過的道茶,也不枉看過太子坡的一景“ 十裏桂花香“ 。

(待續。拍照和公開均得到許可,請各位勿將照片作他用,轉載請聲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