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57)
2013 (97)
2014 (84)
2016 (43)
2022 (1)
2024 (93)
今天上課給學生們看英國BBC拍攝的關於米開朗基羅的紀錄片,這是一個“傳統”,在素描人體課,我總有一些關於大師的影像資料介紹給學生。
紀錄片裏有關於米開朗基羅的生平和素描人體分析,以及他的創作。從大英博物館小心翼翼地拿出他的原作,專家們說:他的素描調子畫得太精彩了,不是從小練習的人根本沒有辦法複製出那樣精妙流暢的調子,........一個專家在那裏笨拙地比劃著,學生們笑了,因為我教的就是這樣的調子畫法,很多人都掌握得比那個專家好了。
又有一個著名的英國藝術學院的教授在比劃著模特,對照著米開朗基羅的素描擺了模特在做示範,他用炭筆作畫,試圖模仿米開朗基羅的素描動態,他卻不理解解剖裏麵的骨骼關係,試圖把整個軀幹扭成那樣的姿態,完全不理解人體的內在動勢是矛盾的統一體,胸廓和骨盆的相對位置是動勢中力的源泉,學生們又笑了:我曾經把那樣的表麵畫法叫做“蟲”的畫法,因為蟲沒有骨骼關係,可以整個地扭成那樣。
當然,英國人對傳統的尊重還是值得肯定的,這樣的紀錄片,的確向專業的和愛好的藝術觀眾提供了很全麵的信息,學生們通過觀摩,也更有興趣和信心去畫人體了,對人體的研究和表達,即使在今天,還是人類各種藝術追求的主題之一,尤其是關於藝術和宗教、藝術和人生命運的聯係,米開朗基羅的人體藝術給了我們響亮的例證和啟示。
應該影響不大,我覺得他表現的性和生理上的性有不同,是一種他所善於表達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