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57)
2013 (97)
2014 (84)
2016 (43)
2022 (1)
2024 (93)
上一篇文章貼出來以後,有個讀者說:你不就是說別人“有眼不識泰山”嗎?大致就是這麼一句,我把它刪了,卻又想了一會,也許也沒說錯吧?為什麼別人看不見泰山(我)呢?那是因為我本來就不是。那種對現實自鳴得意的心態其實根本就不是我,可是我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失落。因為我對自己的現實並不滿意,但是對自己的靈魂卻特別得意,這樣的心態已經成了我的日常。
我想這才是心態無所謂的本質。
我從來就喜歡自處而不喜歡熱鬧的人,記得有一次參加年度的獎學金大會,我下了樓,看到外麵的人流就不自覺地止步不前了,就隔著玻璃發呆,這正好被院長看到,說:教授!你怎麼“躲”這裡呢?當然這對於領導而言是不好的印象,尤其在左派陽光的大學裡,但我毫不諱言這就是我的特點。
昨天又是獎學金大會,我成了主場發言的人,雖然有一點緊張,也貫徹了下來。每次不同項目的獲獎學生上台合影,我都很拘謹,麵部是僵硬的。而輪到每個專業自己的教授上來的時候,他們每一個都表現得比我自信而有風度,所以我自己覺得自己真是很不稱職的係主任。我後來還想起來,有些項目還應該把院長拉進來同框,我都忘了,也沒有人提醒我。
會後吃東西的時候,兒子馬上來跟我打招呼,說我表現得很好,說得特別好,我覺得這就是一種鼓勵,不過他怎麼學會鼓勵我的呢?這還是第一次,因為在這裡長大的孩子眼睛裡,我的英文一直不怎麼樣的,平時上課還好,正式講話他第一次聽見。但是看到他今天這樣自豪地老跟著我,也至少證明我沒怎麼出醜吧?
今天一早就有個學生發信給我,說有人在評價教授的網站上給我很差的評語,然後她去加了好評,希望安慰到我。我去看了,果然那個人就是昨天加的,一定是因為沒有被提名獎金對我不滿了,因為那個學生提到的課根本就不是我這幾年教過的。我其實也無所謂這種事,獎金給誰不給誰有多種因素,有的學生去年一口氣拿了很多項,今年院長就提醒我應該照顧更多實際上水平差不多的其他學生,所以一下子有了落差,可能會有針對我的情緒反應出來。
當然我也不能說自己就是絕對公正的,我常常搞錯事情,被人提醒了才恍然大悟,好像自己每次都差一點闖禍了。再說過來,我就是不適合這些行政工作的。但是有時候在別人眼睛裡也會變成我故意那麼做的,甚至是耍什麼手段。我就直接說真是自己不行,先把自己放在低處,就不需要為了維護自己去浪費情緒了。
其實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最初想幹才去的。一個人如果有好的家庭背景當靠山,或者有好的老師培養,或者有好的領導栽培,都可以不需要自己去歷險、去折騰,可以順風順水地幹事情。而我都沒有,我的路都是因為自己本來就不行才變成機會的,沒有任何理所當然的庇佑,走一步算一步,才到了今天;反過來說,即使大家不滿意,我有機會不做了,也是一種輕鬆。
肯定大家對我前麵那句“本來就不行才變成機會”覺得奇怪,我可以這麼說:如果我國內的時候就可以因為做藝術被人追捧,或者因為在美院當老師日子可以有得好過,我何須繞道來這裡玩低調呢?人生都是繞道而行留下的足跡啊。
很多人說我出國是因為英語好,其實哪裡好過了,不過是重點中學出來那一點點底子,如果我的英文足夠好,並準備著出國的路,我肯定早就考了托福來美國留學了,可惜我從來沒有參加過托福考試,連出國的經濟擔保都從來沒有搞定過。也正因為沒有機會出國,我最早的時候是把我的英文拿來考研用了。
我考到的研究生是定向留校的研究生,偏偏指導老師總是自己不斷加進去各種條件需要我去滿足,直到不能滿足了,被一腳踢開作冷凍處理了。如果我當時能夠在美院得到一點點安全和支持,我這種最容易歲月靜好的人,哪裡需要用我的半吊子英語再來美國闖蕩呢?說這些太遠,就說現在的我,怎麼想想要做行政工作了呢?其實很多人做係主任都是當副教授的時候,往往做這樣的工作會很有利於晉升,而我是評上正教授以後很多年了,才突然說願意試試,就完全沒有那種動機了。
大概正因為沒有任何動機,同事問我怎麼想通了的時候,我說去年暑假的時候,小手指被車門夾了,瘀血很厲害,一時間什麼事情都不能做了,正好係裡在選係主任,我覺得手不行了,連上課都不方便了,不如幹行政吧!就這麼“想通”了。其實過了不到一個月,手指都已經好了,課也照樣上了,真好像莫名其妙地又繞了一個彎。好在年休不遠了,即使推遲了一年,辛苦總有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