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的日常故事:閱讀
(2010-09-10 21:07:57)
下一個
打開一本美學理論的書。看看每一位作者的內心世界
實際上隻是一種感覺。每個人談美,並不是追求美。乃是追求自己的感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意境。它變成了理論。理論隻不過是眾多感覺的術語“話”(化)。他們有時候想要真實,有時候卻討厭真實。所以認為真實裏麵需要一點浪漫的虛構。都是所謂的虛構,還是一種感覺,稱之為想象。可是在“主義”底下成為心理學的專有名詞。這種想象,有時候稱為形式,有時候稱為理念,有時候稱為結構。不過都是用別人的文字來談論自己的性格分裂。
文字就像一條路。敏感的人可以用平常心看到他們個人的內心問題,也就是他們的心聲。他們並不是獨創,乃是被別人的感覺捆綁住。他們沒有自由,所以隻有用別人遺產下來的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意境。但是所有的【意境】都隻是他們的【已經】。已經在曆史的長河中吞沒了所有的創造。他們的神明隻不過是一種偶像崇拜。
柏拉圖用別人的比例來談論自己的想象。他的想象就是他的觀念。柯勒自律隻不過在柏拉圖的想象論裏麵加入自己的闡述,使到藝術似乎就是外在語言與思想的結合。普諾德若隻不過想要在自己的精神中尋找最高的精神,但是還是一種感覺。
但是到底是文字開辟了美學道路,還是古老的命題決定了文字?隻有他們的感覺告訴你真實的答案。可是有誰願意看到真實的重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