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文化——時俗人性的美麗

(2009-05-30 03:56:07) 下一個

新文化——時俗人性的美麗


六四的問題不單單是一個政治問題,更是一個文化的問題。不過“六四”這個數字挺有意思,這或許是對鄧公改革的評價——六分成績,四分錯誤。對鄧公的評價,就文化的發展而言,高過毛公的“三七”。這或許才是六四真正的意義。六四暴露了鄧公的凶殘麵目,讓人民更加清醒了。

按老舊的思路,倒是覺得,很快就會平反六四。平反六四可以得到群眾擁護,還可以在軍隊中建立新的權力體係。新的有魄力的領導人首先要做這件事,這真是一個機會。又將是一場權力的爭鬥,還是老調重彈,沒有什麽新意。

共產黨總是在不斷推陳出新。從李大釗,陳獨秀,王明,張國燾,到毛澤東,鄧小平,到胡錦濤,哪一次不是改弦易張,脫胎換骨。

在共產黨內有中國的精英。海外的那些精英,在思路上,和國內沒有太大突破。看看老蔣和老毛就請楚了。老毛與老蔣信仰不同,但行事方式雷同。曆史已經翻過了新的一頁,看看近百年的中國曆史,共產黨和國民黨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這是由中國的文化決定的。不從文化上推陳出新,誰上台都是換湯不換藥。有中華幾千年的曆史為證。“有什麽樣的人民,就有什麽樣的政府”,這話從文化的層麵講,是有道理的。文化,簡單而言,就是指人們的思想行為方式。“三民主義”、“共產主義”和“自由主義”,其實都是舶來品,我們沒有很深的理解,更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真正做起事情來,還是我們“自己的主義”。

六四的問題,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文化問題。好像是劉賓雁說過,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毛澤東”。中國的問題,根本在於建立健康的公民意識,擺脫戰爭思維和蘇俄式的所謂的“集體主義”。“毛澤東主義”是不是一種民族的戰爭後遺症?我們真的需要學會過和平的日子。從這個意義上講,平反六四意義不大。六四包含了太多的含義,沒有明確的界定,就難以評論。從一個側麵講,平反六四,就是平反“毛澤東主義”。當然,這隻是一個側麵。推翻共產黨意義不大。還是那句老話,沒有文化層次上的改變,誰上台都一樣。六四和五四,從文化的層次上講是一回事。六四和曆次學生運動,從文化的層次上講,是一樣的。怎麽“平反”呀?所謂平反,不過是讓人當作政治工具,再利用一次。開明的政府應該就六四運動中殺人這件事,向人民請罪,得到人民諒解,而不是平反六四。

想起在六四中,死去的同齡人,回想當年滿腔的愛國熱情,常常是淚流滿麵。但關於六四的紀念文章,這裏麵有許多的問題,很傷腦筋。比喻說,什麽是“健康的公民意識”?沒有更深入的思考,就說不清。

如果我們換位思考,那些學運領袖,又能高明多少?還是說不清。一直地覺得,我們這個民族,特別是精英階層,許多行事和思維方式,表現出的不是世俗人性的美麗,而是一種虛偽和邪惡的氛圍。我們活得很累。

新文化才是根本。想的不一樣了,做的自然就不一樣了。人的本性有其美麗的一麵。文化的複興,就是時俗人性美麗的複活和回歸。給六四的死難者點上一支紅蠟燭,讓我們盡情地享受生活吧。我們這個民族,就要站起來了。黎明的曙光已經劃破了黑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