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78)
2021 (119)
2022 (123)
鄉愁的時候,又回不去家鄉,人們普遍靠吃家鄉菜來解決鄉愁。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中美斷航,回不去故鄉,鄉愁在積累。美國的粵菜很一般,真正做的好的很少。傳統的粵菜大概隻有在中國城裏找到,但種類還是不多。其它的中餐館,吃中餐必須要將就,恐怕還不如自己做的。到頭來,鄉愁還是沒能解決。
記得有部電影,說的是在監獄裏的囚犯,因為獄中的夥食太差,每天空閑時間不少,於是就談好吃的,除了解饞,還可以打發時間。這我可以理解。我在北方讀的大學,夥食單調,質量極差。記得有段時間,大學生還進行過抗議活動。每天入睡前,大家也在討論家鄉菜。有的地方我沒去過,但他們的家鄉菜我倒是很熟悉,比如陽澄湖大閘蟹之類的。放寒暑假的時候,大家都跑回家去補身體,盡管路途遙遠,需要承受坐火車硬座的煎熬。
來美國後,每年都可以回去,但又擔心地溝油等食材問題。總是在問,為什麽北美沒有正宗的粵菜館?這個問題其實在別的國家也一樣。我今年去過巴黎,感覺那裏法餐跟美國的還是有不同。 可能跟食材有關吧。在本國,食材新鮮,價格低廉。在國外,需要空運,成本增加,要打過本土不容易。 廚子也麵臨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前幾個月,我有機會去芝加哥出差。根據文學城網紅的推薦,我對那裏的中國城抱有極大的希望。一下飛機就直奔那個中餐館。 這個中國城似乎沒有舊金山的大,就幾條街,還算幹淨。轉了幾條街,找到了這個餐館。時間在午餐跟晚餐之間。其實我原打算去另一家的,但人家這段時間不營業。 從網上的圖片來看,這家店的出品沒有那麽油膩。小的時候,飯菜沒有什麽油水,特別喜歡油水多多的飯菜。現在,大家都意識到油水是健康的大敵,必須遠離,可北美的粵菜還停留在過去的時代。 此外,這家店看起來不大幹淨。
到了網紅店,裏麵還很多人,但不需要排隊等座。 店看起來還算幹淨,整齊。 國內的餐館這些年都非常講究裝修,比北美好很多,當然價錢也不一樣。 想省的,可以到街頭的小店,肯定會便宜不少。 此外,集體或國營的餐館性價比普遍偏高,大概不需要交房租吧。 跟共產黨走還是有不少好處的。
一個人吃飯不好吃,因為傳統中餐不是為個人設計的。好在人家整天都有早茶服務。第一次去,不大了解早茶的分量。點了牛肉和蝦肉腸粉。每碟的分量有三條腸粉。先試了蝦腸,整子蝦很大,外麵的味道不錯,但裏麵沒有什麽味道。由於大蝦需要長時間蒸,這樣裏麵才能熟透,可是肉容易變老。 蝦肉不如跟牛肉腸粉一樣,剁碎了容易入味。 總之,對這個蝦腸粉比較失望。 好在牛肉腸粉還不錯,肉有陳皮味, 還加了香蔥,碎馬蹄,真正傳統的味道。 兩碟腸粉入肚後,感覺飽了。再點一個炒飯,打包帶走。旅館有微波爐可以加熱。
晚上肚子餓了,把炒飯熱上。這個炒飯很豐富,裏麵有雞蛋,蔥花,蝦,叉燒,但油太重,鑊氣一般般。炒飯跟炒河粉一樣,能夠測試廚子的基本技能。邊吃邊擔心是否會拉肚子。每次回國都會拉肚子。據說是跟豬油有關。 平時在家裏,很少放這麽多油的,可以說是清湯寡水。突然吃這麽多油,腸胃肯定受不了。果然,到了半夜,它按時來了。肚子痛的要命,隻能往一個方向跑。三軍過後盡開顏。這三軍是什麽就不多解釋了。
後來跟同事還去過一次,感覺就是油重,像是油不要錢似的。粵菜給人的感覺是比較清淡,健康,希望這個傳統不要被忘記了,否則對健康的擔心會多過解決鄉愁。
在祖輩的餐館裏,雖然被公私合營
--
哇,看來是看過吃過的世家子。據說像您這樣的人,哪怕從來不做飯,一露手就震驚四座。做菜做得好,不是靠菜譜,是靠看過、吃過從小培養出來的嘴刁的感覺。
我記得20多年前剛畢業,在國內給某單位培訓,在賓館一個月,我覺得吃得挺好,廣東省來的叫苦連天,最後結業餐,廣東的學員指導賓館的大師傅燉的排骨湯,泡三燉四。我在餐桌上大吃一驚,天下竟然有這麽好喝的排骨湯?燉排骨為什麽會放玉米?太匪夷所思了!
從此我燉排骨湯也放玉米,當然更多的啥啥中草藥我都沒聽說過,也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