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78)
2021 (119)
2022 (123)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老李(化名)。由於三觀類似,我們成了好友,無所不談,最後還成了一陣子的同事。
老李前不久退休了,時不時還跟他保持聯係,聊聊天之類的。疫情期間,不方便外出吃飯,隻能電話煲粥了。
老李是啥事都要爭第一的那種人。祖輩是黃埔軍校的。可惜不是早期畢業的,否則去軍校就可以查到他的名字。 他當年是某名校係裏第一個出國留學的。行業裏不少名人都是他的同學熟人。可惜,老李出國後隻拿到了個博士學位,而且還非常難產。第一個學校沒有拿到,隻好轉校繼續攻讀,最後終於拿到了,花了十年的時間。讀博的事情成了老李一個遺憾。按理說,此事一般不再提及,但他非常痛快地跟我敘述,估計是用它來懲罰自己不夠努力。
老李的兒子是個神童。小的時候連續跳級,還參加了美國奧林匹克隊。高中畢業後,被哈佛,MIT,斯坦福之類的名校錄取,最後選擇了去MIT。老李常說,MIT = Made in Taiwan。 他兒子在MIT沒到四年就畢業了。跟老爸一樣,繼續攻博,同時被哈佛,MIT等名校錄取。最後選擇了去UCSF,說是喜歡加州的陽光。我估計是他嫌老李話太多,想獨立,需要遠離父母。 老李是想他去哈佛的,畢竟UC這個大學在華人圈子裏還沒太大名氣。 老李不知道,兒子已經長大了,不願意再繼續聽父母嘮叨。
在UCSF,他兒子提前通過了博士基礎課的答辯,進入博士論文階段。 原以為他可以順利畢業,可途中殺出個程咬金,他兒子放棄博士,跟人下海創業了。這不奇怪。我女兒參加了UCSF醫學院麵試後認為,這個學校不少人都想下海創業,這在東部的學校比較少。加州的大學有一種濃厚的創業精神。
經過幾年折騰之後,他的創業公司失敗了。為了生計,隻好做房地產中介。 老李退休後想搬去住在獨子的附近,但被拒絕了。還是老話,不想整天聽父母嘮叨,尤其是老李,主意巨多,而且非常熱心,讓人受不了。
我想,老李在兒子小的時候肯定對他關心太多。等孩子大了,自己有看法,獨立了,他就不再想聽父母的意見。這其實是好事,可老李卻想不通,甚至認為兒子有點絕情。時間長了,老李也清楚了,再管也沒用,而且會影響雙方的感情。兒子現在還未婚,這也是件操心的事。老李也有很多想法,但也不好多說。這樣的心情估計很多做家長的都有,尤其是曾經是學霸的家長。子女教育是個非常特殊領域,並非學霸就能夠自由駕馭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