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美幾十年了。這輩子,在美居住的時間已經超過在中國的時間,早就把這裏當作自己的家了。有子女的恐怕更會這樣想。現在有一些老中在國內就職,老婆孩子還在美國,不知他們怎樣想。類似的還有不少韓國人也這樣。
在兩個國家都過過國慶節,但感覺並不一樣。在中國,小的時候過國慶也就是普通的節日而已。政府為了讓這天有特殊意義,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過節總會有好吃的供應。小孩都喜歡過節,不但不用去上學,多了玩耍的時間,還能有好吃的。家裏食堂肯定會加菜,還沒見過不喜歡的。 那個年代,大人都不願意說自己過去的事情,怕惹麻煩。長大成人後,從父母,從同學,陸陸續續聽到了不少過去的事情,尤其是解放初期,基本都是爺爺土改被槍斃,土地財產被沒收。如果小時候知道這些事情,這國慶節還能過得好嗎?騙你有時是為了你好,除非你不想活了。
美國國慶基本是白天遊行,晚上有煙火看。我小的時候,從來沒在國慶節看過煙火。隻有一次,老爸帶一家去北京探姑媽,正好是國慶期間。在天安門廣場上看了煙花活動。可惜,白天玩的太猛,我居然睡著了,錯過了大部分的煙花。此後再沒有看過大規模的煙花燃放活動。過去似乎不興放煙花,放鞭炮倒是非常普及。最記得當地的老百姓在送人上路的時候,一定要燃放鞭炮的。還有不少政治活動也經常燃放,比如打倒四人幫等等。這時有不少小孩在旁邊撿未燃的鞭炮。第一次玩煙花還是因為出口受阻,不少東莞煙花在國內市場上出售,上麵印著洋文和中文,平時都沒有賣的。炮仗倒是從不缺貨。記得六分錢可以買一小串,裏麵有三分之一是不響的臭炮,響的聲音不大。小孩都不舍得點一串,要拆開來,一個一個點。一種叫電光炮的炮仗比較貴,響聲震天。如果在手裏爆炸,肯定會出血的。
來美後發現,每逢美國國慶,放煙花是肯定的,每個小鎮都有。老美都喜歡看煙火。放煙火的地方總是有很多的人。放完後,退場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在哥倫布市中心看煙火。記得退場花了好多時間。要不是煙花放完後,說有龍卷襲擊,大家都匆匆忙忙地離開,恐怕要花更多的時間退場。後來去的機會不多了,大概看膩了,此外出入都不方便。但一次偶然的機會改變了我的看法。當時是需要到機場接人,高速正好路過市中心附近。在經過市中心的時候,煙火開始了。看到有一些人在高速的邊上停下來觀看。高速公路的位置比較高,看煙火很清楚,似乎就在頭頂,感覺大不一樣。煙火結束後可以立馬就走。當然,這樣不是合法的,警察看到肯定要幹預的。不過,大部分警力都在煙火的附近,大概顧不得這些小事。
美國人在過國慶節的時候,野外燒烤是很普及的,公園裏往往一位難求。找不到位置的可以在家裏的陽台上進行。 吃的基本都是以肉類為主,從熱狗,雞腿,牛排種類繁多。喝酒是肯定的,啤酒是最普及的。晚上還可以自己燃放煙火。每逢過節,Costco就有不少煙火在賣,此外路邊也有不少臨時的煙火攤檔在賣。
前幾天,香港著名的作家倪匡去世。他的經曆給人很大的啟發。他這樣的寫作才能在中國完全沒有發揮的地方,而是到了香港這樣一個自由世界,他的寫作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很難想象,中國這個特殊的環境能培養出世界級的科學家,文學家。按理說,十四億中國人都很勤勞發奮,但為什麽出不來幾個優秀人才,難道他們都是平庸之輩嗎?種族比別人差?顯然是說不通的。他們當中很多人隻不過缺乏一個自由的空間來發展自己的才能而已。這世上,有的人喜歡安逸的生活,一切都是別人安排好的,但也有不少喜歡有一個自由的空間來發展。如果世界各國是自由來往的,那麽喜歡自由的可以聚在一起,喜歡被管的也可以去獨裁但有飯吃的國家,但實際上這樣的選擇權是非常有限的,因為選擇權也是自由的特征之一。歸根結底,人還是向往自由的。厲害黨當年也是一幫向往自由的熱血青年。至於得到政權後為什麽會改變初心肯定不是他們老了,不想折騰了,而是當年奪權代價太大,不可能輕易讓權。這裏麵不光是意識形態上的問題,還摻合不少個人的經濟利益。要搞改革非常難。凡是暴力革命奪權的,也往往會被暴力所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