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ucks!

政治,美食,旅遊,環境
個人資料
GoBucks!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又到清明 - 回憶當年的掃墓活動

(2022-04-07 09:28:51) 下一個

眾所周知,清明節掃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慣。每逢清明,大家都要回鄉掃墓。

文革小的時候,住在大城市裏的基本不能去掃自己家的墓地,但鄉下有不少農民照樣去掃墓,尤其是邊遠的小城。我家文革被下放到廣西某個小鎮,幾萬人左右。每逢有喪事出殯,都有樂隊開路,每轉一次彎,都要燃鞭炮。棺材是由幾個壯漢抬著,上麵有一隻雞。公雞是男的,母雞是女的。鎮上沒有公共墓地,似乎埋葬都在附近的山嶺上。後來有火化場,但很少人用。

讀小學的時候,每逢清明,學校肯定要組織學生去掃革命烈士的墓。對小孩來說,就是一個郊遊而已,不需要上課,很開心。在小鎮的邊緣,有一個唯一的公園,其實也不是什麽公園。裏麵有幾個很大的魚塘,裏麵有幾個涼亭而已。曾經有一段時間,魚塘的水被抽幹采石,整天都是爆炸的聲音。烈士公園或墓地就在公園的旁邊。其實隻有一個山寨的烈士紀念碑,跟天安門廣場的差不多,但小很多。另外一個是民國時代前廣西省委書記的墓,是個很大的土包,圓圓的,比一般老百姓的大很多,很引人注目。墓地的附近有很多高大的澳洲桉樹,不知什麽時候引進了的。掃墓儀式非常簡單。大概是先說了一下該書記的生平,然後大家喊了幾句口號就結束了。掃墓結束後不需要回學校,自由活動回家。小孩們高興死了,在公園裏可以玩好一陣子才回家。那個年代,讀書是很沒勁的事情。

80年底大學畢業後在廣州工作。清明節是必須要掃墓的。這時候正好是改革開放的開始,政策已經放鬆,可以掃墓。在海外的親戚比較迷信,清明節必須要回鄉掃墓。我參加的掃墓程序是,早上去廣州酒家喝早茶。早茶後,大家乘坐租來的客車去銀河公墓附近的祖墳掃墓。當時,大學生的工資隻有50多人民幣。廣州酒家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消費的。現在的廣州酒家早已經平民華了。記得有次回去,因時差睡不著,打車去那裏。還沒開門門口就一大堆人,基本都是退休老頭老太。廣州酒家顯然是他們的社交場所之一。每天買一份報紙,一盅兩件,花費不多,還可以發發牢騷,交交朋友,也是很有意思的生活。掃墓的費用當然都是由海外的親戚承擔。誰讓他們有錢?掃墓活動後,大家又回到廣州酒家進行晚餐。晚餐後,海外親戚又邀請大家去東方賓館的歌舞廳跳舞放鬆。

我們乘坐的客車其實就是公共汽車,是親戚通過關係租來的。大家拿著掃墓的用品,有燒香用品,紙錢元寶等,還有貢品,燒乳豬。 乳豬晚宴的時候被斬開食用。 銀河公墓在廣州的天河一代。當時的天河還是農村,有幾所大學在附近,廣州城還很小。 載著親戚的客車沒有多久就到了銀河公墓。下車後要走十幾分鍾才到了祖墳。沒有正規的路,都是小道。這裏沒有平地,都是小山包。記得祖墳附近是有一大片基督教墓地,有很多墓碑,各種各樣,高低不平,很有特色。不知這麽多年了,還在不在。相比之下,華人的墓地基本都是小土包,前麵有墓碑。祖墳在山坡上,風水很好。山坡上沒有一棵樹,滿地都是墳墓,沒有空閑的地方。我從小到大還沒見過如此多的墳墓,所以印象極深。在廣西的時候,村裏是有自己的墓地,基本在村邊的荒地裏。解放前,一夫多妻在有錢人當中比較普遍。死後,小的是不能跟正房埋在一起。我們掃墓的祖墳也是這樣。掃墓活動基本是清掃打理一下祖墳,用紅漆把墓碑上的字重新描一次。

掃墓後的晚宴還是非常豐富的。首先是一道湯。粵菜的宴席基本都是這樣,先喝湯,再上菜。 喝湯可以開胃。先喝湯才可以喝出湯的真正味道。後喝湯基本是喝不出什麽味道的。喝完湯後上拚盤,乳豬就是其中一道菜。 其它的菜基本需要長時間的準備。過去的粵菜宴席必須事先通知餐館才行。解放後,不少餐館都沒法經營下去,因為宴席的機會不多,跟過去不一樣。過去的生日,婚禮,等重大事件都要宴席才行。解放後,一切簡化,婚禮不就是發幾顆糖就了事了,哪有什麽宴席可擺的?你說高檔餐館能生存下去嗎?

出國後聽家人說,祖墳都不存在了,土地被征用。過去買的墳地解放後已經屬於公社大隊管理,自己沒有權利,隻能靠租。人家要收回去你也沒有辦法。隻好火化,放在市裏一個叫黃大仙的骨灰存放處。隨著親戚年紀增大,大家也在考慮是否要將骨灰撒入大海。你不交管理費,人家就會幫你處理掉。銀河公墓是國家幹部才有資格,也需要交管理費,但似乎也有例外的。我在閑逛作家蕭紅墓地的時候發現附近有一個留學生夫妻的墓碑,他倆是因為在美國車禍去世的。

人在海外,也需要考慮自己的後事。如何安排,每個人都不一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GoBuck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除了檢測行業興旺,其它都在叫苦啊。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今年清明,國內都不能去掃墓了,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