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78)
2021 (119)
2022 (123)
2024 (74)
2025 (7)
當然是體育強國美利堅合眾國(見下圖)。雖然美國的金牌總數隻比中國多出一枚,但是銀牌(美國 41 vs 中國 32)和銅牌(33 vs 18)以及獎牌總數(113 vs 88)都遠超過中國,說明了美國體育的深度,廣度和實力,而不是某幾個項目上的。
圖一:東奧獎牌統計。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體育實力也得到迅速增長。有些項目還引進國外教練和技術,使這些項目得到迅速提高。跟美國不一樣的是,中國的體育搞的是舉國體製,而美國則是草根運動。什麽是舉國體製,百度百科已經有很好的總結,比如,
“舉國體製是指以國家利益作為最高目標,國家體育管理機構在全國範圍內調動相關資源和力量,國家負擔經費來配置優秀的教練員和軟硬件設施,集中選拔、培養、訓練有天賦的優秀體育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等國際體育賽事,在比賽中與他國競爭,爭取優異比賽成績、打破記錄、奪取金牌的體育體製。“
請注意,在中國,“國家利益”是最高目標,這不光是對體育,其它也一樣,而美國則是個人利益為主,個人做好了,國家沾光,當然人家不願意國家也沒辦法。中國之所以這樣做是有其曆史原因的。自從解放以來,中國基本按照蘇聯的模式來管理,體育也不例外。凸顯國家利益也跟一黨專政有關,黨跟國不分。國家從小培養選拔,從場地,設備,設施到教練,國家在你身上投入巨大,你當然要付出,這是沒得商量的。場上表現不好,導致輸球,被人罵是正常的,誰要你拿國家的錢?拿錢辦事,太正常不過了。
相比之下,在美國,國家在個人身上沒有太多的投入。這次著名的NBA運動員,凱文杜蘭特,參加東奧是沒有薪水的。美國的體育是草根運動,全民體育,參加體育是完全自願的,自己選擇的,自己出錢,國家沒有任何幫助。我孩子從小就參加社區的體育活動,參加各種項目的訓練比賽,都是自己掏錢的,而且都很費錢。如果孩子要繼續下去,尤其是進入比較高水平的比賽,花費就更大了,比如服裝費,場地費,設備費,教練費,旅行費,等等。這些都沒人報銷,連稅都沒法免,都是自願的。成績比較好的,具有職業潛能的也許能夠得到讚助商的幫助,但也是有限的。美國有老中培養孩子體育,也就是推體育娃,是為了能上頂級大學,這完全是違背了體育精神,也讓娃不開心。也就是說,首先應該是喜歡,上學才是其次。
美國這樣做是有自己的原因的。首先,政府是靠納稅人的錢維持,沒法搞中國那套從基層選拔人才,也無法養類似於業餘體校那樣的機構,因為根本不需要,靠民間即可。在那樣一個自由社會,是很難選拔一個兒童,放棄學業,放棄一切,進行集中訓練。這次美國有不少運動員都具有大學甚至好幾個學位的,要不就是在校生,中國的有幾個?他們一旦離開體校國家隊,謀生恐怕是個問題,因為他們大都數文化水平都很低。一些女運動員可以選擇嫁豪門,其他的就業是個大問題,貧困潦倒的報道也經常有。
美國的稅收體製可以讓民間發展全民體育。在一個普通社區,各種體育設施都會具備。如果社區比較富裕,那麽體育設施就會更加豐富,更加現代化。我曾住過的社區,光棒球場橄欖球場就有好幾個,加上學校的設施誰都可以用。相比之下,中國這些年來經濟發展迅速,高檔的住宅區到處都是,但有幾個像美國這樣的,帶有大眾體育設施的社區?我是沒看到過。有的基本都是民間辦的,為了盈利。球場,球場,你哪去了???我想,老百姓如果在城市規劃中有更多的話語權,他們肯定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我不清楚中國的舉國體製每年的花費是多少。拿再多的金牌似乎跟老百姓的體育毫無關係。金牌總數第一,獎牌總數第一,也隻是滿足了所謂的“國家利益”,這個抽象的怪物。老百姓每天還是在擁擠的環境當中找地方鍛煉。能否把學校的設施開放給街坊鄰居?能否少建點高樓大夏?多建點大眾體育設施。但目前老百姓對他們交的稅是沒有發言權的。對美國人來說,國家拿不拿金牌似乎跟自己沒有太多關係,反正都是別人的錢,拿不拿是他們的事。
阿Q 加油
——————————————————-
論金牌數,中國+中華台北+中國香港,共41塊金牌,總之是中國人贏,美國人輸了。
搞體育?沒錢真玩不起,像中國這些在十幾項上全麵摘牌的體育運動,沒有官方資助,那是不可能的。歐洲國家的獎牌數可見一斑。
美國因為有體育獎學金,稍為好點,但隨著獎學金的逐年減少,美國的不少體育項目也隨之失去了過往的優勢。
2024巴黎,就見分曉了。
------------
完全同意!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1/08/09/10801641.html
關鍵的一個問題是,中國老百姓,納稅人是否需要支持這種舉國體製?這筆錢是否用在老百姓的體育活動會更加實用?當然,從現在的製度來說,老百姓是沒有發言權的。
——————————————————-
論金牌數,中國+中華台北+中國香港,共41塊金牌,總之是中國人贏,美國人輸了。
搞體育?沒錢真玩不起,像中國這些在十幾項上全麵摘牌的體育運動,沒有官方資助,那是不可能的。歐洲國家的獎牌數可見一斑。
美國因為有體育獎學金,稍為好點,但隨著獎學金的逐年減少,美國的不少體育項目也隨之失去了過往的優勢。
2024巴黎,就見分曉了。
搞體育?沒錢真玩不起,像中國這些在十幾項上全麵摘牌的體育運動,沒有官方資助,那是不可能的。歐洲國家的獎牌數可見一斑。
美國因為有體育獎學金,稍為好點,但隨著獎學金的逐年減少,美國的不少體育項目也隨之失去了過往的優勢。
2024巴黎,就見分曉了。
難道這些錢都花在這幾十塊金牌了?說瞎話不打草稿!
那就別硬比唄,比不過就比不過唄,何必又燒錢又毀了無數孩子的一生,就為一個麵子。
先把精力放在提高人均收入上,之後體育自然就上去了。不需要靠體育來打雞血,好像金牌多了韭菜們就生活幸福了一樣。
======================================================================
1. 沒有人強迫這些運動員必須走這條道,不喜歡練就隨時退出。
2. 中途退出和沒有得金牌的運動員的一生也沒有被毀。現在中國社會出路那麽多,做業餘體育教練,到中小學大學當體育老師,自己創業,打工。。。哪裏就能說毀了一生?
3. 對於有天賦但是家庭沒有條件支持的窮孩子,這是一條改變命運的道理。看看女排的朱婷,如果靠自己的家庭,她能練出來麽?
4. 各個國家有自己的情況,並不是隻有美國的模式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
先把精力放在提高人均收入上,之後體育自然就上去了。不需要靠體育來打雞血,好像金牌多了韭菜們就生活幸福了一樣。
------------
當中國的人均收入也到了三萬美元以上的時候,再談與美國比較全民體育和國家體製才有意義。一個隻有人均一萬美元的國家與六萬美元的國家比誰能夠用全民體育支撐同樣的運動水平,你覺得公平嗎?
在天賦差不多的情況下,要得到同樣的運動水平,消耗的資金也是差不多的。一個美國孩子如果參與了有資格進入國家奧運選拔賽的comp club(從小學開始),一個初中生每年的費用不會低於四五千美元,到了高中更多,因為每年賽季需要去外地比賽多次,光是機票一項就是數千。
最近看到中國的一個報道,擊劍運動開始從高中生裏選拔,而這些有資格參與選拔的是私立學校的學生,平均每年花在擊劍運動上的費用是幾十萬人民幣,包括價格昂貴的擊劍服(每年需要換)和出國比賽的費用。
而這些人都是中國的中產上層到富人階層的孩子,算是一個全民體育的開頭。
體育在美國是一門生意,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門生意,前提是社會有足夠的錢來形成市場,才會引起資本進入。
而這是目前中國不具備的。
看看同樣是人均收入不高的東歐國家就知道了,也是舉國體製的方式,否則是沒機會出現世界一流選手。
這類概念很容易就陷於虛無主義的範疇,尤其是在海外,用一個並不存在的社會資本環境來評論和衡量中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