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78)
2021 (119)
2022 (123)
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大多數地方的房價飆升的厲害,尤其是獨立房。我海邊的房子幾個月內就差不多翻倍了。相比之下,城裏海邊的Condo的價格老上不去,尤其是比較舊的。上一次房價飆升可是什麽都往上升。為什麽?
我開始也不大清楚。我知道大多數的公寓物業費非常高,有上千美金一個月的,比大多數國內的物業費要高出很多。最近的一次機會,我搞清楚了。打了疫苗之後,幫孩子搬家。他住在一個一居室的高層公寓。高層公寓有公共的地方,比如會所,遊泳池,都在頂層,但由於疫情,關閉了。屋裏沒有陽台。疫情期間,尤其是去年,大家基本都在家工作。如果不出門,活動的範圍隻有condo這麽大。這跟監獄差別不大,時間長了受不了。上班的辦公室有的也很小,有的還沒窗戶。我聽說在歐洲一些國家辦公室沒有窗戶是非法的。沒有窗戶,可以專心工作,也省錢。看來還是歐洲比較人性化。公司政府即使辦公室小,還有其它地方可以走動,跟人聊天,喝喝咖啡,開開會,一天就打發過去了。在家裏,隻有自己或老婆寵物,差別還是非常大的。公寓還有很多共享的地方,比如走廊電梯,容易散播染上病毒,這也是公寓的缺點。
相比之下,獨立房能夠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條件好的,還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皮。在城外,有的地皮有幾十畝之大,可以跑馬。這樣的空間,在疫情期間尤其顯得珍貴,別管在哪裏,難怪價格在上升。平時,每天需要上班報到,這樣的條件需要每天長時間泡在堵車的路上,很多人受不了,喜歡住在城裏。我一朋友是例外,在城外幾十裏附近購買了大量土地,每天來回上下班起碼有上百英裏,人家也不介意,說是思考的時間。我估計他祖輩是所謂的‘惡霸地主’,擁有大片土地,雇了不少貧下中農。每次聊天,很快就聊到土地的問題。
即使跟鄰居緊挨在一起的townhouse也不錯,有自己專門出入的地方,還是比公寓好。對於年輕人來說,住城裏出了上班近以外,還有更多的好處,比如酒吧,餐館,等社交場所。由於有公共交通,也不需要購買汽車。但城裏的學校大部分都不好,除非讀私校。不少年輕人結婚有孩子後會搬到郊外。疫情爆發以來,城市的治安惡劣。由於警力不足,醫療欠缺,不少無家可歸,患有精神病的在大城市流浪,到處惹事。
這就是為什麽在疫情期間,住在城裏condo的都想搬到外麵的獨立房。在家工作,不用去工作單位,住什麽地方關係不大。一些同事,尤其是新招聘的,基本不在本地上班。一些貧困國家,比如加勒比海島國,也想通過遠程在家上班來招攬美國人。從屋裏就能看到椰樹,大海,藍天白雲,跟天堂差不多了。能有這樣的選擇,為什麽還住在擁擠不安全的城裏?
從通貨膨脹的角度來看,是麵粉和麵包的關係,公寓的價格還是會上升的。疫情結束之後,公寓的情況是否有所改變將取決於在家上班的政策。從目前來看,有的企業做得還不錯,也許在家上班會永久化。從節省能源,氣候變化來看,政府應該帶頭。此外還能帶動貧困地區的發展。也許中國也需要考慮一下?二線三線大西北有的是土地風景,就是沒工作。遠程工作可以帶動當地的經濟。更大膽一點,可以引進國際人才,但從目前的條件,還有薑博士事件,這似乎還非常遙遠。
更新一下: 剛看到一個民調,大多數年輕一代不願意全職回辦公室辦公。其實我也不願意。:) 公寓的未來肯定會受到影響。
其實回首過去是一回事,麵向未來又是一回事。
回首過去您講的這個都很有道理,但是最最核心的改變就是疫情。
隻有這個是非常重大的,顛覆性的改變。 至於其他都反應在過去級差地租/級差地價中,反映在HOUSE/TOWNHOUSE/CONDO的比價之中。
展望未來,北美真的可能出現“疫情加互聯網的成熟,人們已經回不到城裏了,開始徹底去中心化了。”,但是另一派的觀點,如博友/雪狗2014/所說“過一年、大家就忘了”
我不認為那麽快就忘了。但是疫情散去,中心一定會存在的。聚集不僅僅是一種需要,總體上還是更經濟。 東京也好,巴黎也好,曼哈頓,悉尼也好,都做出了很好的回答。(加州的情況並不典型)
但是我擔心的是,疫情什麽時候能夠真正煙消雲散呢?
疫苗就徹底把新冠搞定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變種那變種會不會突破現在的疫苗?
而且,2003年搞了SAAS,後麵還有了埃博拉,2019來了新冠。後麵會不會有新新冠?
所以我陷入了迷惘。
城裏的公寓還需要買嗎?
房產中最值錢的不是房屋本身,而是房屋所在的地塊。
CONDO沒有地皮。
調查分析說,年輕人比我們更加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企業也得改變,否則也麵臨招不到人才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