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78)
2021 (119)
2022 (123)
廣州民間小食雜錦 |
陳邦 歐翠瓊整理 |
燉禾蟲 禾蟲生長在禾田裏,大小如蠶蟲,身上的顏色較奇特,可以說是五顏六色,往往密集地浮遊在水田中,用笊籬一撈,便可撈到一大堆。禾蟲一年兩造,每年的4月和中秋節前後出產。禾蟲含有多種維生素和蛋白質,被認為是較有營養價值的食物,兼有治腳氣功效,廣州人很喜歡吃,亦有人將禾蟲曬幹後寄給國外的親友。燉禾蟲要費一番功夫才能製出美食來。首先用盆盛滿清水,放禾蟲入內,任其蠕動,再用一條線或一根草繩放在盛禾蟲的盆內,便有許多禾蟲依附在繩上,將繩上的禾蟲放在另一盆清水,過水再洗,這樣撈幾次洗幾次,禾蟲就被除去了泥垢漂洗幹淨,在清洗時要避免觸破禾蟲成漿。將洗幹淨的禾蟲放在高身的碟裏,用生油撈一下,不久,禾蟲就會一條條地爆漿,再用剪刀剪幾段,就可烹調了。隔水燉前,用瓦缽盛禾蟲,放入油、鹽、蒜頭、雞蛋攪拌,使禾蟲成為糊狀。燉熟後,再將瓦缽放在炭爐上烘幹水份,烘到香氣撲鼻時,便可食用。如果在家中吃剩了燉禾蟲,不用倒掉,翌日用綠豆芽菜炒禾蟲,便又是一味可口菜了。禾蟲雖是有營養 的食物,但含有異性蛋白,有些人吃了會過敏,皮膚反應出紅點。但由於禾蟲味道鮮美,仍有許多人津津樂道。 蝦春 每年春夏之交,有一種浮遊生物產於水泊的地方,此種細微生物,俗稱“蝦春”。當地人將它撈起,作為水產出售,價錢較便宜。清末民初,小販提著裝蝦春的小鐵盒,沿著小戶市民聚居的地方叫賣,幾個銅錢便有交易。人們買回家後,用些油鹽薑茸撈蝦春,蒸熟後,蝦春轉為紅色,作鹹淡小食佐飯,味道很鮮甜。 啫啫雞 這個小食本來是街邊小食檔的煲仔雞,由於製作過程有啫啫之聲,因而以聲音得名。製法是:選用肥嫩雞項,淨斬件,撈上味料豆粉,放入瓦煲仔內,煲底加適量豬油,蓋上煲蓋,炭爐明火烹製,薑蔥起煲,熟時原煲送到食客麵前,由食客自行揭蓋,煲蓋揭起,便有倒汗水滴落雞油上,發出啫啫聲音,馬上雞香撲鼻,誘人食指大動。讚美之餘,聽聲會意就稱為啫啫雞。廣州解放前一二年,楊巷路有一間小食檔梁萬記,人稱店主為豆皮萬,設檔於楊巷橫街口,專做夜宵生意,他的啫啫雞是最出名的。當時是金融最為波動時期,梁萬記的啫啫雞每煲是基數一元五角,所謂基數即香港鈔票,由於市麵交易對當時政府發行紙幣失去信心,因此產生基數這個詞。幾年間梁萬記的啫啫雞不脛而走,生意大有收獲,他把攤檔擴充為飯店,遷入鋪位營業。但啫啫雞仍在鋪位的旁邊繼續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