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ucks!

政治,美食,旅遊,環境
個人資料
GoBucks!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廣州民間小食雜錦(14)

(2020-06-27 14:54:45) 下一個
廣州民間小食雜錦
 
陳邦 歐翠瓊整理

 

   沙河粉的炒法有兩種,一種是“濕炒”,往燒紅的鍋裏放油和水,把粉投進去猛兜,隻放鹽,忌用醬油,保持粉身白淨,上碟後澆茨汁。另一種是“幹炒”,鍋裏滴水不放,加倍放油,落沙河粉幹炒,適當下些醬油,炒出來的粉香氣撲鼻。廣州人還喜歡在炒河粉時加入牛肉,叫“幹炒牛河”。三四十年代,楊巷路有間生記食店,以幹炒牛河出名。做法是先將牛肉撈好,生油起鍋炒牛肉,再落沙河粉幹炒,另下些生抽加老抽,炒得夠鑊氣,食客未入楊巷街口便聞粉香味,吃時牛肉鮮嫩爽滑,河粉晶瑩柔韌,味道相當好。

   腸粉 製作時首先要濕磨米漿,米漿的稀稠要恰當。所用器具是滾水爐上放幾格鐵架,以容納方形淺鐵盤,鐵盤內敷米漿後分格放入鐵架,猛火蒸之,腸粉蒸熟後拉出鐵盤,用薄刀鏟起放案板上剁成幾段,放上碟加油和味應客,因而又稱“拉腸”。腸粉興於30年代,初時是一些肩挑小販沿街叫賣,賣的都是已蒸好的齋腸粉,後來地處泮塘的酌荷仙館將它改進,在腸粉內加肉糜為餡,名為“肉腸”。從此,腸粉便進入固定的店堂,花式品種也逐步多樣化,其名也隨餡料而稱,如加入豬肉的叫肉腸,加入牛肉的叫牛腸,加鮮蝦的叫蝦腸,還有加入油條的叫炸麵腸等等。除以上述鹹腸粉外,還有甜腸粉。製甜腸米要在米漿裏下黃糖,蒸熟後卷成腸狀,上撒一些炒芝麻,吃起來則另有一番風味。

   瀨粉 原稱酹粉。是以生、熟米粉拌成能夠向下自然流淌的糊漿,用手握一多小孔的容器,把糊漿酹入,讓漿從小孔一條條地流到大滾湯水的鍋中,煮熟成粗而短的粉條,食時連粉帶湯一起盛於碗內,湯水有點呈糊狀,佐料加鹹菜粒或蘿卜粒炒辣椒粒,吃起來很可口。

   盆粉 水上人家多喜歡製作盆粉,以前過年節,大船一般不再運貨,就集中在沙基穀塢停泊,水上 人家便在船上做年貨,多製作盆粉來送禮。製作盆粉的方法是:先以水磨米漿,然後用豬油、梘水攪拌,再用大盆來蒸。一底盆粉約有二三十斤重,因而蒸盆粉的時間比較長。蒸好後,盆粉呈半透明的象牙色,吃時將盆粉切成方粒,加些叉燒、魚片等,放入上湯滾滾即可食用,吃起來爽滑甘香。過去,也有小販肩挑盆粉上街出售,小販將盆粉切粒後挑擔上街,擔子一頭放盆粉,用幹淨的白布蓋上,另一頭放各式佐料和上湯,顧客來光顧時,小販用碗先裝上切成粒的盆粉,加上湯,再落叉燒、魚片等佐料,食客就有滋有味地吃起來。

   八、粽品

   廣州小食的粽品,起源於憑吊屈原,每年當五月初五端午節來臨時,各食店即要張羅大冬葉與蓮葉,還有水草等,以備裹粽之需,粽品有各式不同的品種,下麵作些介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GoBuck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aydad' 的評論 :

這些記載比較過時了。現在有很多新的東西都沒有提到,比如陳村粉。
baydad 回複 悄悄話 瀨粉賣相不是太好。糊糊的。小時候常常看著同學吃,就是沒法下口。 就吃過一兩次。

沒聽說過盤粉。後來水上人家沒了,大概不流行了。
GoBuck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不好意思。沒時間收集。:)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再有點圖片就更好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