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78)
2021 (119)
2022 (123)
今天讀到關於國內IT山寨巨頭的評論。作為在中美兩地來回跑的我,對國內的IT也算是有所接觸過。先談談感想。
當年互聯網剛起來的時候基本上是電子郵件,論壇和色情。那個時候還沒有什麽所謂的服務。我記得有個老中同事,上班的時候看日本色情圖片,以為用手拿著筆記本就可以擋住屏幕,別人就看不到,結果還是讓路過的我看到了。當時還沒有電影,基本都是照片。網速極慢,圖片的清晰度有限,朦朧美,需要有耐心。後來有了智能手機之後,各種服務就興起來了,比如微信,打車的軟件。
在美國工作的一些老中IT人士,當然也有國內的一些,看到了國內的這個市場和空間,就下海進行研發。有美國這個IT巨大的市場,抄襲並不太難,尤其是界麵功能方麵,稍微修改一下就可以了。由於美國用的是英語,國內必須得用中文,否則很多人不會用。這是美國的軟件開放商的一大問題。而國內的開發商比較熟悉中文,也熟悉國內的情況,當然容易開發適合於國內市場的軟件。還有一個是,國內並非都是給國外競爭對手一個公平的競爭空間,其目的還是培養自己的實力或民族企業。國內的信息檢查,敏感的東西不能顯示,這也給IT尤其是搜索軟件帶來很多麻煩。
由於以上的種種原因,國外的開發商一直都很難進入中國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的軟件很難跨出國門。最出名的是微信。不少海外華人都在用它。不喜歡它的大有人在,但因為沒有其它選擇。如果你想跟國內的朋友,親戚聯係,沒有微信非常難,國內都用它。可見微信是一個完全以華人為主的一個生態係統。國內的用戶被過濾的可能性比海外的要大得多。一旦有敏感內容就被刪除,搞不好還會被刪除賬號。還有國外的打車軟件在國內沒法用。在國內隻能用滴滴才行。前期的時候,打車支付的問題沒能解決,海外人士根本沒法用它。後來可以用信用卡,但由於國外的手機在中國(其它國家也差不多,比如T-Mobile,大概2-3G左右)免費上網都是比較慢的,也不好用。微信支付對海外的就更加難了。海外人士在國內開不了賬號(走後門的不算),微信無法跟國內的銀行賬號連接,國外的信用卡也不行。
在目前,國內的重大IT領域基本給國內的企業所占領。國外的IT企業要想收複失去的領地,其花費將會是十分巨大的。用戶有習慣性的特征。用慣了一個軟件,不容易換一個新的,當然也不是絕對的。免費,好用是關鍵。當然還有一個跟政府有關的問題,就是用戶隱私,這國外的公司是無法接受的。
山寨的好處是可以取長補短,少走彎路,減少研發開支,但同時也限製了自己創新的能力。抄慣作業的能指望自己獨立去寫嗎?早就失去了這個能力了。不清楚中國國內的IT長遠定位。如果是要走向國際,也需要考慮國外的用戶習慣。當然,最大的問題是國內的很多對內容的限製,還有政府的參與。在國內目前上不去國外的網站,讓人覺得與世隔離,非常不方便,這也會影響到來華工作的人才。總之,這是一個奇怪的環境,也必然引發出奇怪的IT產業。
希望是吧。改革開放多年,出國的也不少,按理早完蛋了,不可低估維穩的力量
哪有錢往哪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