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ucks!

政治,美食,旅遊,環境
個人資料
GoBucks!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當年大院的童年生活 - 田裏抓魚和看電影

(2020-04-29 09:47:11) 下一個

隨著改革開放,國內的大院越來越少了。

我是在大院裏長大的。大院比起社會是有不少優越性的,尤其在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大人的感覺怎樣,小孩不大清楚。這裏說的是我童年時代的一些零零碎碎的經曆和感想。

當時的大院都是有圍牆的。我看到的圍牆上麵都有突出來的碎玻璃片,爬牆是有危險的。其實敲掉這些玻璃片就可以翻牆。對於小孩來說,翻牆出去比進去的機會多,因為不想從大門走,避免走遠路。大院有幾個門,但平時隻有大門開著,其它關著。我們的大院外麵都是農田。小孩們經常翻牆出去,到溝裏抓魚。那個時候的田溝裏都有魚,泥鰍,黃鱔,蝦。魚肯定長不大的,溝就那麽大,怎麽能長成大魚,何況有我們這幫小孩,還有其他農村的孩子。相比之下,泥鰍黃鱔倒是可以長挺大的。

最早去田裏抓魚是小學一年級放學。有些同學家裏是種田的,家就在鎮的邊緣,放學一起走回家。抓魚比較簡單。選一個看上去沒有動過的小溝,用泥巴把兩邊堵住,開始把裏麵的水排出。等水排幹了,溝底的泥巴上就能看到小魚。最常看到的是一種叫花魚的,滿身都是花花綠綠的鱗片。它的生命力特別強,凡是有水的地方都能看到。這魚沒人吃,拿回家喂貓喂雞。真正好玩的是開始摸泥巴,裏麵有塘虱,泥鰍,黃鱔。塘虱頭上有兩隻角,可以用來反抗天敵,還挺疼的。黃鱔泥鰍都很滑,不容易抓住,尤其是黃鱔。據說插秧之後的農田裏黃鱔特別多,用一個木製的鉗子就可以抓住。知道的時候,我已經上了高中,忙著高考,對去野外抓魚沒興趣了。

小孩放學還比較早,大人沒下班。抓完魚後,大夥翻牆回家。一般是到某一個小孩的家裏,把抓到的魚洗幹淨,用豬油煎熟。那個年代普遍缺乏蛋白質。平時吃的是米飯瓜菜為主。上了一下午的課,肚子早就餓了。這些煎魚的味道特別香。有時還不過癮,拿些剩飯用雞蛋和豬油炒。

大院的好處之一是一大幫小孩在一起玩。一般都是跟同年齡的玩。年齡小的不大願意跟大孩子混在一起,容易被他們欺負。有的時候,同齡的小孩不多,這就沒辦法了。小孩常玩的東西基本是香煙紙,鬥雞,抓特務,等等。有的時候沒事幹,一群人在大院裏到處閑逛,惹是生非。有一次,大院請畫家畫一幅巨大的毛主席像。畫家回家時,把顏料留下來,等第二天回來用。小孩看到了,結果把所有的顏料給偷走了。院領導知道後急了,但又擔心沒人承認,畢竟當時沒有錄像,不清楚誰偷的。領導想了一招,讓大家把顏料放回原處,不追究,問題解決了。

大院還經常放電影。當然是免費的。這時大門口總是有一大幫人在等著進去。其實大院規定是不允許帶人進去的。不清楚這幫人到底想幹什麽。 門衛似乎認識我們這幫小孩,大概外省人比較多吧。 我們要上晚自習。看電影有時比較晚。開始經常曠課看電影。後來當官了,成了三好學生,不能太隨便,也隻能嚴守學校的紀律。一大幫人進不去,你能進去,感覺是不一樣的。我有時想,如果他們不讓我進該咋辦?當時家裏沒有電話,上哪去找?人家也沒有我的名字。隻有靠父母的名字了。

開始大院放電影是在操場。南方雨多,電影經常被雨打斷。原來是有個舊禮堂的,但後來被拆掉建了辦公樓。70年代中,大院建了新禮堂,這才結束了在外邊放電影。那個年代真沒什麽電影好看的。國外的倒是有不少好看的,什麽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北朝鮮的,都比國內的樣板戲好看。打倒四人幫之後,不少舊片翻身,一下子多了不少電影看,根本就看不過來。我當時迷上了無線電,很多電影都沒去看。

一轉眼就考大學,從高中畢業。現在想想,時間過得真快。我也算是有個正常的童年吧。後來有了微信,但卻找不到當年大家一起做小朋友的感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GoBuck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哈哈。我印象是女孩喜歡玩丟沙包,跳繩等。
GoBuck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ina63' 的評論 :

這些現在很難看到了。不同時代,不同玩法。:)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oBucks!' 的評論 : 其實是站在水裏跟著農村的小朋友摸小蝦:)
Mina63 回複 悄悄話 我也是大院兒裏長大的,大院的孩子出去打架都是成幫結隊,冬天一起去滑野冰,夏天一起去遊野泳,在河裏用毛巾兜小魚,毛巾都染成青苔色了,隔三岔五拿個臉盆去護城河裏摸田螺,閑的沒事就騎車上大街玩兒,車技好的前大梁上都帶著人,然後人手一根三分錢的紅果冰棍……。
GoBuck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女孩子抓魚,第一次聽說。:)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真有意思,我小時候也去農村的地方抓過魚,小河裏,哈哈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