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ucks!

政治,美食,旅遊,環境
個人資料
GoBucks!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油條為什麽在美國流行不起來?

(2020-04-18 11:00:42) 下一個

油條在美國的麥當勞曾經熱鬧了一下就安靜下來了。油條,這個中國特有的食品,為什麽在美國就流行不起來呢?

小時候,聽媽媽說,油條又叫油炸鬼,油炸檜,跟宋朝迫害嶽飛的秦檜有關。我去過杭州。西湖邊上有嶽飛廟,裏麵有秦檜的跪像,口水很多。據說嶽秦從此不通婚。嶽和秦姓都不是什麽大姓,結不結婚大概不重要。如果是陳和李可能會出大問題了。

從小開始,家裏買肉都需要肉票。吃肉不像現在可以放開吃。家裏早餐有時候用砂鍋熬排骨粥,老廣的做法。吃的時候必備兩樣東西,薑蔥醬油和油炸鬼。油炸鬼跟粥一起吃,味道好極了。有油炸的酥,油,還有經過鮮甜的粥浸過的軟勁,口感非常特殊,讓人難忘。在南方的單位食堂卻不常有油條。那時的大街上的飯店也不常有。印象當中,油條是北方人喜歡吃的。

果然不假。我上大學後,跟油條結緣了。四年的每天早餐都有油條和小米粥。幸福?否。小米粥還湊合,感覺像喝沙子粥,喉嚨上發麻,沒啥味道。油條就更差了,都是隔夜的,過氣的,又冷又軟,完全沒有新出爐的香脆。大概過節的時候,廚房才做些新鮮的油條和大米粥。北方的大米跟南方的不一樣,又白又綿,帶些甜味,不需要任何佐料就很好喝。加上新鮮炸的油條,比不上我媽的排骨粥,但也不錯,現在還有記憶。南方的米就別提了。為了備戰,米都是幾年舊的陳米,不但沒有米味,還有不少老鼠屎。南北米唯一相似的是沙子。經常你吃得興奮,滿足的時候,沙子來了。牙不結實的,有可能要崩牙。有爛牙的疼死。

工作後有次去大連出差。早餐在街邊的一個國營飯店吃油條豆漿,質量是沒得說的。裏麵是又髒又亂,沒人清潔。桌子上都是髒碗和吃剩的東西,比較惡心。新鮮的油條跟豆漿也是絕配。何況老廣是顧吃不顧穿,這點髒亂算什麽?集中注意力還是能夠欣賞的。

言歸正傳。為什麽油條在美國不流行?原因是老美吃不慣(接受不了)老中的早餐。我去日本出差的時候,旅店的餐館都有兩套早餐,西餐和日餐,除了自助以外。在中國,旅店餐館大多數是自助的早餐,有中餐也有西餐。對中國人來說,早餐似乎跟正餐差別不大,有炒菜,有米飯麵食。對老美來說,早餐比較隨便一點,往往是煎蛋,火腿,肉腸,甜點水果,以蛋白質為主。他們沒有習慣要喝粥。豆漿也隻是飲料之一,很多地方都沒有。而且現在也越來越少了,都被杏仁奶代替。

總的來說,老美沒有吃油條這樣的習慣,也不容易適應。在美的老中早餐平時也沒有吃油條的習慣。做油條,炸油條還挺費勁的,睡覺都睡不夠,起也起不來,誰有時間去折騰油條做早餐呢?很多人習慣了早上喝咖啡,咖啡加油條,似乎有點不倫不類的中西結合,也行不通。油條在美國流行難度還挺大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