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匹茲堡市舉行的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ntel ISEF)是世界最大的高中科學競賽。這次的比賽約有1800名高中生參加。他們分別來自81個國家,地區和領地。參加英特爾大賽前,他們必須先參加約420個地區競賽。
女兒今年高中畢業。除了在學校成績優異之外,她業餘時間還參加鋼琴比賽,科學研究和競賽,還有醫院的義工活動。可是在大學申請過程中卻不順利,均被大藤拒絕,而成績課外活動比她差一截的非亞裔同學卻進入了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頓等等名校,世界真不公平。我們跟她說,美國不同中國,機會很多,隻要你不斷努力,就會得到成功的。你哥哥讀的州大同樣有不少同學畢業後得到一流的醫學院錄取,而且根據不少同學的反映,選擇讀醫,上滕校幫助不大,不如把錢省下來讀醫學院劃算。 女兒最後被本州大錄取,而且得到學校的最高全額獎學金,四年學雜費全包。她去滕校的同學也申請了州大,卻沒得到全額獎學金。她自己也意識到,沒被滕校錄取跟對亞裔的歧視非常有關。
女兒天生聰明,一點即通。前幾年在我的指導下,她做的科研結果輕而易舉地被該行業的全美年會所接受,而且拿到了開會旅行獎學金,還被記者報道。她的結果最後被發表在書的某一章節中。在此之後,她改變科研方向,研究一種由蚊子傳染的熱帶疾病。在國家健康研究院的專家幫助指導下,她的科研突飛猛進。據說帶領科學家說,她的科研能力比本科和博士後還強一大截,能快速出成果一點不奇怪。人必須做跟自己能力對口,自己喜歡的事情才不至於事倍功半,也不容易放棄。
前麵說過,英特爾大賽必須先通過地區的科學競賽,也就是說必須獲得地區競賽第一才有資格進入國際大賽。女兒去年在地區賽得了第二,可以以觀察員的身份去加州洛杉磯免費參加英特爾的國際大賽,可她沒去。她認為自己應該能得第一,賭氣不願意去。今年,她擊敗了她的校友同學,獲得縣比賽的第一,代表本縣參加國際大賽。
英特爾大賽分兩類獎。第一類是大獎,由大賽的裁判決定,這些裁判是業餘的,是專業人士自願報名組成,以本地為主,因為是義務的,大賽不提供任何鋪貼,對距離遠的財政負擔還是比較重的。第二類獎是特殊獎,由讚助機構提供,獲獎者是讚助機構挑選的。獲得特殊獎的未必能得到第一類的大獎。因為特殊獎的讚助機構往往是根據他們自己的需要來決定獲獎者,這跟縣裏舉行的科學競賽非常類似。可以說,大獎應該是比較公正的。當然,裁判的知識水平,對新的研究領域課題動向的了解往往會影響到結果。
公布獲獎結果分兩天進行。星期四晚上的是特殊獎。女兒一個獎也沒獲得。在縣的比賽中,她也沒得到幾個特殊獎,而獲特殊獎最多的最後也沒拿到最高獎。大獎是星期五早上公布的。 大賽有24個科研領域,每個領域獎有四等:一等獎$3000元,二等$1500, 三等$1000,四等$500。這是個令人緊張的時刻,因為大獎的份量比特殊獎要重很多。女兒參賽的領域有近50個決賽者,代表著世界不同的地區,當然以美國為主。先從四等獎開始,沒聽到女兒的名字。我想,女兒參加的實驗室是非常有名的,Regeneron的創始人還是他們這個實驗室出來的,每年在《科學》,《自然》雜誌上能發表若幹篇文章。女兒如果不被選上,難道這些裁判真是有眼無珠嗎?
最後女兒獲得了三等獎。這次本州隻有三人獲獎,除了女兒之外,還有一個二等獎,另一個四等獎。據行家分析,裁判知道這個課題是非常前沿的,但因沒有完成,他們不大肯定,持有保留態度。從獲大獎的情況來看,它們都是能產生實際結果的,起碼應該差不多了,而正在進行中的很少能夠得到大獎,尤其是最後的三個大獎。我們一再跟女兒說,搞科學做學問得不得獎並不重要,關鍵是自己要喜愛,專心,敢於提問挑戰權威,而且不輕易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