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78)
2021 (119)
2022 (123)
這幾天,關於高鐵的爭論很激烈。高鐵其實也沒啥,在一個發達國家是必須的。中國人沒見過飛機的恐怕還有好幾億人,沒坐過的更多。我是20多歲第一次坐飛機,快20才與大海相會。據我所知,80年代不少留學生第一次坐飛機還是在赴美留學的路上。網上中年大叔大媽,您的第一次是幾歲?說出來後生恐怕要笑掉大牙的。根據這樣的條件下,高鐵在中國的產生,肯定能產生一些驚奇和爭論,還有莫名其妙的驕傲。
據說高鐵隻有京滬線盈利,其它都虧本。京滬線人流量大,空座率低,賺錢是說得過去的。從執政黨的利益出發,中國很多企業,尤其是國企或國家占股份多數的企業都是不賺錢的,但是能提供就業機會,起到社會穩定的作用,這點美國很難做到,當然有類似的辦法。這比當年驅趕城市老百姓上山下鄉要文明多了。這點,習總您是知道了。前不久看到,東航每年虧本一百多億人民幣,居然還能生存下去。類似的企業還有很多,很多。航母也一樣,管它是海上的活棺材也好,能讓無數的造船工人工作,這真是“抬好啦”,“抬了不起啦” (對不起,這幾天看多了Travor James的油管吃玩視頻,我的中國話也退步了。嗬嗬)。但結果是,政府濫印鈔票,老百姓拚命買房保值。
如何讓高鐵盈利,而不是高鋪貼(高貼)的企業,這裏麵問題很多,很多。體製問題就不用說了,絕對是個頭等問題,不是一兩天能夠改變的。本人認為是問題的最關鍵,跟西方自由經濟的最大差別。中西的差別是,中國政府認為國家集體企業能夠提供服務,因為有特殊材料(您知道的)的人去領導,員工能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去進行服務。其實中外多年的驗證,政府給老百姓提供的服務是屬於最差的,尤其是沒有競爭的服務。在美國,政府基本是不提供服務的,因為他們知道,私人的服務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最好的,因為成敗跟他們本身的命運相關。而政府是旱澇保收,成敗與否飯碗照樣存在,大鍋飯相信不少人都吃過,有幾個人會說“抬好吃啦”,”抬了不起啦“?嗬嗬。
高鐵能否私有化?前麵說過,政府的出發點是最大限度讓老百姓幹活工作。能賺錢當然最好,這樣好少印鈔票,防止通貨膨脹,但這隻是一廂情願而已。高鐵盈利需要管理,尤其是西方的管理經驗,人家在這方麵有多年的經驗。日本的高鐵曾經是國家政府管理,多年虧本,交給私企管理之後才開始盈利。引入西方國外的管理經驗是改變高鐵不盈利狀況的一條捷徑,但是由於體製的問題,很多軟的東西到了中國就不工作了,這比建高鐵要難得多。
我將在下一篇談談從一個顧客的角度來看高鐵的盈利模式。這次神州吃喝玩樂正好意外地享受了商務艙以及其它檔次的高鐵。可惜,文學城不提供財政支持,否則我也可以辭退工作,全日報道評論高鐵。
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5倍。故土麵積相近,宜居故土麵積0.6倍。可比人口密度約7倍。
但是中國城市和美國城市的實際人口密度呢?30層單元樓對3層獨立住宅。實際土地麵積人口密度是50到100倍。換句話說,中國的國土利用率隻有美國的15%。85%可開發城市用土地沒有開發利用。如果全麵開發合理規劃,達不到美國的水平,起碼可以達到歐洲的水平。居民以3到5層的低層公寓樓為主,而不是現在這樣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當然很不氣派,但是絕對更是人住的地方。
為什麽會這樣?高樓大廈是帝王的豐碑。土地財政是帝王的錢袋。更重要的是,城市規劃是以人為本還是以物為本。
以物為本,人口要向資源集中流動。政治集中,經濟集中,醫療集中,教育集中,服務集中,交通集中。大量的往返性重複性集向性人口流動。越建越堵,越堵越建。全國人口流向幾個大中城市,全市人口流向市中心幾個華麗的點。城市街道是小巷匯集小街,小街匯集大道。大道十道寬依然堵。因為匯集了幾十條街。而反過來,幾十條街都是兩道寬,去哪走哪,實際等於上百道寬的流通。雖然沒有十道寬大道的宏偉。全國城市的經濟生活水平相近,醫療教育娛樂服務連鎖而不是靠旗艦。工作生活就近,沒有大規模高頻率人口流動,避免了大量交通需求。物資工作向人口靠攏,運貨多運人少,以人為本。
高鐵地鐵都是點對點的集中重複性運輸工具。適用於運貨,不宜於運人。隻有把人集中在30層樓的貨架上才有了發展高鐵地鐵的需求和可能。如果分散在幾十條街的一個個小木屋中,就必須發展網道網麵到麵的交通體係。點對點可以是其中的一些骨幹,但是必須全麵配套,服務於是否有益於體係的整體規劃。
高鐵也許可以算是歪脖樹上長出的正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