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ucks!

政治,美食,旅遊,環境
個人資料
GoBucks!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周末談吃:80年代的粵菜

(2017-06-04 19:27:01) 下一個

最近看到有人說幹炒牛河是粵菜必吃的一道菜,我笑了。在南方,炒河粉跟山東的煎餅很類似,但沒人會把煎餅說成是魯菜。其實好吃的粵菜多得很,而幹炒牛河屬於街邊大眾消費的粉麵之類,根本上不了宴席大雅之堂。幹炒牛河的精華是鑊氣,很多照片都看不出,色澤太過均勻了,其實鑊氣就是粉有些焦黃的顏色而已。

80年代的廣州,正值改革開放,我也從蠻荒的廣西(現在搞狗肉節的地方)回到了廣州。廣東廣州有很多人家都有海外關係,多到幾乎人人都有。 當時有海外關係的叫南風窗。海外親友每次回來都要帶一大包衣服,那時是叫蛇皮袋的一種尼龍布包。比較親的還帶幾大件,電視,收錄機,音樂磁帶等等。那時的廣州,大街小巷都是香港音樂。我值班的時候也打開收音機聽香港歌曲,也叫時代曲。可惜,我已經大學畢業,過了追星的年齡。女人也開始化妝了,開始是晚上,很多不懂化,胡來,跟猴屁股差不多,還不如不化,嗬嗬。

海外親友回來必然要在大酒樓請客。在外麵錢賺少的隻請喝早茶而已,而有錢的基本以酒席招待。當時廣州跟現在不一樣,酒樓很有限。老城西關是過去的CBD,比較有名的是廣州酒家,也就是“吃在廣州”,蓮香樓,陶陶居,伴溪酒家,等等。後來在沙麵起了個對外賓館,白天鵝,裏麵的餐廳也非常高檔,服務員不但漂亮,服務態度質量也非常好。對外賓館工資高,美女們都去應聘,現在恐怕都是外地人,美女都嫁給有錢人了。當時的對外賓館都很不錯,比如花園酒店,中國大酒店,等等。其它幾個區的餐館就比較差些。我工作的東山隻有東園酒家還像個樣,是國企,服務態度非常惡劣,上菜晚,找人找不到,可偏偏它又非常好吃。沒辦法,怪自己嘴賤,嘴饞。我這種行為嚴重地助長了惡劣服務的歪風。當時的工資不高,大學生每月就60元,而吃一頓早茶需5元左右,因此不能天天去餐館消費。腸粉經常等不到,需要到廚房下廚幫忙才行,這在今天是不可思議的。還有不收碟子,要買單的時候把相同的一個個壘起來數,人多的時候,碟子高到有半米高。

由於工資收入不高,每次有人請吃早茶都要吃個夠才行,不像現在,回國想請人吃飯都難,很多人請都請不來,畢竟生活質量提高,出外吃飯基本屬於家常便飯,而且大家都莫名其妙地忙這忙那。有時吃得太飽,胃很難受。我姨媽拿出香港帶回的消化片,一吃就靈,上趟廁所就解決問題。沒藥片吃的時候,我和同事一起吃完早茶後,到東山逛一圈,看到我出生的地方,一切都多麽地熟悉。那是一座三層解放前建的小樓,內有坐式抽水馬桶,我家在那裏住了十年左右。再次用這樣的馬桶是出國以後。

真正吃的像樣的還是宴席。每年的清明和春節,全部親屬好幾十人都要到廣州酒家吃宴席,提早幾個星期就要開始預定,準備。當時我家還住在附近,走過去也就十來分鍾,非常方便。宴席開始總是湯,跟現在不同的是,那時的湯大多是羹,不是什麽現在用藥材煎熬的湯。隨後是拚盤,一般有烤乳豬。肉類基本有白切雞,燒鵝,清蒸魚。春節期間有吉利的菜,比如發財好事,發財就手,等等用發菜跟幹蠔或跟豬手悶出來的菜,豬腳很爛,蠔又大又鮮甜。最後一道是水果,也就是飯後果。

現在的餐館普遍很少套餐。其實粵菜完全可以借鑒法式大餐,實現個人化的套餐,量不需要多,要精致,這樣食客才能夠真正品嚐欣賞粵菜的精華,而不是點一道街邊的幹炒牛河,吃到撐死為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九叔 回複 悄悄話 食在廣州,什麽時候東莞變地道了?
兵團農工 回複 悄悄話 你說的這些菜,到東莞去吃更地道的吧。不過,很多的本地菜館消失了,比如阿美靚湯,可惜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