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ucks!

政治,美食,旅遊,環境
個人資料
GoBucks!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017回鄉記: 體驗慶豐包子

(2017-03-30 04:07:51) 下一個

作為一個吃客,能不體驗鼎鼎有名的慶豐包子嗎?

在北京,如果你不打的去找還不容易。我住的旅館離王府井不遠。打開點評,附近有一家,專程去拜訪,結果已經沒有續租了,估計是經營不善,關門倒閉了。北海公園裏麵倒是有一間,但我那時不餓,就沒有進去。

離開北京的前一天,本來打算去大劇院觀賞白俄羅斯的《天鵝湖》,結果人家給挪到5月份,不知是啥原因,這在西方是罕見的。那天天氣不好,寒冷,下小雨。去過天壇,仔仔細細看過過去沒去過的地方,天壇很大,走下來也很遠,途中吃了椰絲麵包也不管用。回到天安門廣場,打算去前門南的大柵欄(北京人讀“大拾爛兒”)看看。點評說附近就有一家慶豐包子鋪。乘地鐵到了前門南,下來問警察,人家往西邊指了一下,說就在那。


找到了。鋪麵不大,但非常明亮,幹淨,整齊。我想一定上市了吧?否則哪有錢搞裝修?回去一查,果然是。 已經是中午了,人卻沒有幾個。也好,不用排隊。點了一兩(三個)大蔥豬肉包,一兩三鮮包,打算把肚子留給晚上全聚德的烤鴨。南方人從來不把包子當正餐,吃了包子腦袋裏還是有沒吃飯的感覺,誰學醫的不妨研究一下是咋回事。到了北方讀書後改變了這一看法。80年代初,我所在的大學飯堂很少有肉吃,夥食非常糟糕,選擇少,味道差,跟豬食差不多,而且不止一個大學。後來有人遊行抗議是不奇怪的,具體原因是什麽不大清楚,反正我在的四年沒給我留下好印象。食堂每幾個星期的中午有大蔥豬肉包,那天的中午就賣包子。不誇張地說,吃包子跟過節差不多,有一種強烈的滿足感。坐在早上的最後一節課裏就盼望著老師早點下課,滿腦子裏都是包子,包子。。。 現在想想真可憐。當然,比起在大饑荒餓死的幾千萬兄弟姐妹,我還算是幸運的。我想,我們民族的問題可以歸納成為一個“血性”的問題,多年的封建統治,絕大多數已經不知如何去為自己爭奪利益,而是靠等待,靠別人施恩。

打上5-6個包子,吃的飽飽的,喝點水還可以膨脹好幾倍,加上午睡,人生也不過如此。吃包子的那幾天,廁所總是一股刺鼻的聞道,跟大蔥有關吧,到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中國廁所的問題也跟吃的食材非常有關。

交錢不多久,包子就上來了,熱氣騰騰的。輕輕地咬上一口,裏麵的肥油已經非常不耐煩了,立刻奪門而出,好在是輕輕一口,否則肯定滿身都是,沒吃過這樣肥的包子。包子塊頭不大,沒幾分鍾就吃完了,跟吃快餐沒啥兩樣。味道如何?腦袋一片空白,沒亮點。吃過狗不理,坦白說,北方的肉包都基本差不多一個味。狗不理的麻油稍微重了點。慶豐包子的餡比我旅館附近的一個早餐連鎖店稍微多了點。在饑餓的年代,肥油是救命油,少一點要被罵的,而現在它就是毒藥。真搞不懂,為啥要把包子弄得這樣肥。

誰會去買慶豐股票?我不會,我的錢,我任性,這是必然的。當然,中國的情況是西方人很難理解的。如果說中央有行政命令,每個政府雇員每天必須要購買幾兩慶豐包子才能過關,你說它能不發嗎?這樣的做法在過去是很流行的。記得在中小學,班主任就經常布置任務,要交多少塊磚,多少沙子,多少老鼠尾巴,等等。我想是某些投資人借此機會圈錢發財,等百姓上當,他們就撤離。

總的來說,中餐要想成為快餐問題還很多。中餐手續複雜,費時,比如包子餃子,不如漢堡省時。此外,性價比也不好。包子裏就丁點肉,而漢堡可以放很多,很多,能充分滿足人體蛋白量的需求。包子的出路也許在增加中華特殊功能方麵才能實現產業大幅度增值,比如參入烏雞白鳳丸,養生,延年益壽等盒外思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南島水鳥 回複 悄悄話 雖然沒吃過,看你寫的好像嘴裏也有慶豐包子的味道。 : )
常態 回複 悄悄話 又,強烈同意你南方人關於包子的看法,包子隻能早上吃或是當輔食。
常態 回複 悄悄話 超,不帶這樣損包子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