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幾章提到政治體育娛樂,老印根本不是老中的對手。這在於老中還是比老印在子女選擇職業上更加自信,老中(尤其是第二,第三代)相信他們的子女會選擇一個讓自己幸福一輩子的專業,這樣才能做出好成績,才能持續下去。
從調查中,我看到,不少在美的印度人最終脫離專業,選擇了行政工作。從另一方麵來說,他們對本職工作缺乏興趣,發展不下去,隻好在行政方麵去發展。
這章討論技術方麵。老印擅長數學和電腦。讓我們看看他們怎樣。
眾所周知,圖靈獎(Turing Award) 是電腦的諾貝爾獎,獎金25萬美元。老印學電腦的很多,按理應該獲該獎的不少。中國人喜歡打乒乓球,世界冠軍都讓他們給壟斷了,這樣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可惜的是,自從1966年設立該獎以來,老印隻在1994拿過一次。老中姚期智在2000拿了該獎。可見,老中老印雖然學電腦的不少,但鮮有發明創造能力,基本還是養家糊口的狀態。中國人過去騎車的人世界第一,但跟世界冠軍,環法自行車大賽冠軍是根本兩回事。前者是上班圖方便,後者是拿冠軍,拚體能速度和戰術。
痱子獎(Fields Medal),數學的諾貝爾獎。當年諾貝爾的情人要不是給數學家給拐跑了,數學應該是諾貝爾獎之一。老中誰拿過大家都應該知道吧?丘成桐82年就拿到了,那個整天批判中國教育製度的。老印呢?一直沒有,直到去年才有一位在加拿大出生的印度人拿到。當年風靡中華大地的陳景潤也沒有拿到,不知是沒人提名,人脈不夠,還是難度不夠,總之當年《人民日報》登的《哥德巴赫猜想》的確忽悠了不少有誌向上青年投入數學領域,也不知有多少單純婦女讓他們拐走。網上有不少分析文章,關於印度為什麽產生不了圖靈和痱子獎。結果跟老中也很類似。印度人選專業比較現實,輕鬆能賺大錢的大家都想去做,何況還能來美。印度的科研投入很少,願意搞科研的極有可能已經是腦殘了(相對於其他人來說),你能指望他們能幹出什麽名堂來?急功近利,缺乏興趣,缺乏資金,人浮於事,這些都是兩國的通病。不過大陸方麵這些年來要比印度好很多,畢竟中國的經濟實力遠在印度之上,不會做科研也會偷嘛。
諾貝爾獎:在美的老印共有四人得過。老中有,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 崔琦, 錢永健。誰贏誰輸不難有答案吧?可惜的是改革開放後來美的留學生卻一個也沒有,這為什麽?北大清華太不象樣了,難怪經常被人說成是三流大學,我看一點也不冤枉。你說崔哥那樣的能得諾貝爾獎嗎?除非人家設有政治宣傳獎。
坦白地說,我知道的美國名人當中很少有印度人。比較有名的是媒體工作者,CNN那幾個,比如Sanjay Gupta (MD), Fareed Rafiq Zakaria。其他還真不知道。你可以想想,除了熟悉的同事,老師,鄰居,朋友,還在知道幾個在美的印度名人?
總之,老中在美在很多方麵都超過老印,這是他們對自己更加自信的表現。相比之下,老印還非常保守,不少人連自己的終身大事都需要家長包辦,你說他們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嗎?能讓自己和子女幸福嗎?老中基本跟猶太人差不多,基本走出了活著就是為了吃飯的過時農耕思維。
《全文完》
問題是,微軟google這樣的都能被忽悠,剩下的豈不是更容易?
畢竟老中老印有許多相似處,學習他們,改善自己,老中也可以做到。別人已經一日千裏,你還在翻箱倒櫃的翻老古董,是不是還要把四大發明搬出來比一比?
而且你的論述離主題越來越遠。大家說的是'在美成功'。不要把中印兩國的發展扯進來。印度比中國,就是坨屎,這個不用你引經據典,大夥清楚。問題是為什麽烙印在美國就混得好呢。網上炒得熱火朝天。但還沒有其他人否認烙印更成功這一點。
你拒絕承認統計數字,七七八八一堆歪理證明國人在美國更成功,倒是很像印度網站上烙印憤青拒絕承認統計數字,七七八八一堆歪理證明印度比中國發展的更好一樣。
喜歡動嘴皮,或IT和財務,真正務實的工作不願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