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思遙:我在智利讀書 不做“香焦人”

(2010-02-05 04:56:49) 下一個
我在智利讀書 不做“香焦人”

來源:智利華人網

日前,中國人民網刊發表了智利小華僑張思謠小朋友的來信與文章,內容如下

編輯叔叔,阿姨:

您好!

我叫張思遙,13歲,在智利出生長大。附件是我寫的10篇小文章“我在智利讀書”,介紹我在智利的小學生活。但願叔叔阿姨不嫌棄,並能幫我發表。

雖然我生長在智利,沒有在中國上過學,但我一直堅持在“媽媽學校”跟媽媽學習中文。爸爸媽媽不希望我做一個黃皮白心的“香焦人”。中國小學的語文和數學教材我都學完了,現在正在學習初中教材。我很喜歡看“讀者”等中文雜誌,曾在中國的報紙上發表過“孤獨”,“一份特殊的禮物”等文章。我想我一定能學好中文。

謝謝!

張思遙(女)


1) 學校用品;2) 我的學校;3) 小學課程;4) 作業;5) 考試;6) 各種活動; 7) 家長會和學生會;8) 智利小朋友; 9) 生日會;10) 智利小朋友所了解的中國


1) 學校用品

每次臨近開學, 媽媽就為買學校用品發愁.

文具店裏, 人山人海, 擠滿了家長. 他們手裏都拿著好幾頁自己孩子學校的長長的學校用品清單。 單子上列著各種各樣的文具, 如筆、 紙、尺子、本子、橡皮擦、轉筆刀等, 也有手工課用的毛線、 橡膠泥,、彩色泡沫板、 陶土等等。 年級越低東西越多越雜。 家長們一般得排隊等上1-2個小時, 甚至半天。 有些性急的或實在抽不出時間的家長則幹脆把購物單交給店員, 等備好了再來取。 這樣倒是省事兒, 但是東西並不一定如意, 因為不是你自己親自挑選的。

不光是文具店生意好, 書店生意也很興隆。因為除了各科的教材之外, 我們每年大概需要9-10本西班牙語小說作課外閱讀。 在智利, 書和教材都很貴。 教材大約30美元一本(包括練習冊),課外閱讀的小說每本也要10美元左右。平常書店很少有人光顧。 每年的開學季節才是書店的銷售旺季。這個時候的書店老板一定整天樂得合不攏嘴兒!

除了文具店和書店, 還得去超市。因為還要買紙杯, 紙盤, 麵巾等等。

買學校用品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兒。交東西也不是件輕鬆事兒, 同樣有漫長的等待。 一般開學的前一天是學校的文具接交日。 老師會按學校的清單一項一項仔細點收家長送來的東西。一個班三十個同學, 每個人至少得花20分鍾.。家長們提著大袋子或搬著大紙箱, 看起來很吃力。

聽爸爸媽媽說, 每年開學家長們為買學校用品(包括校服)要花不少錢。所以, 到開學季節, 許多公司都會給那些有孩子上學的職工發專門的補助,或預付一部分工資。

以下是我們學校3年級的學校用品清單(教材,字典及練習本除外):
1本99號繪畫紙(20張)
100張活頁紙
1個活頁夾
2袋陶土
3個文件夾(放試用卷)
1盒普通彩紙(18張)
1盒有金屬光澤的彩紙(18張)
2袋彩色小方紙(折紙用,其中1袋有金屬光澤)
500張A4複印紙
500張B4複印紙
1卷牛皮紙
1卷彩色紙(自選顏色)
1卷風箏紙(手工課用)
1卷兩麵膠帶
1卷透明膠帶
1袋彩色泡沫塑料紙(20張) (手工課用)
1袋橡膠貼(粘東西用)
4卷擦手紙
2盒麵巾
1隻摻金屬粉耐水顏料筆
1小袋閃亮小裝飾物
1盒彩色蠟筆
1盒彩色粉筆
1盒水彩顏料
2根繪畫毛筆(1細1粗)
1瓶透明乳膠(110克) (手工課用)
1小瓶矽膠水(手工課用)
1個調色板
1個文具箱
1個大圓筒型文具盒
12支鉛筆
10塊橡皮擦
2盒彩色鉛筆
2把尺子
6個轉筆刀
2把圓頭剪刀(手工課用)
2根毛線針(手工課用)
1團毛線(手工課用)
3塊海棉(手工課用)
6個可封口的塑料袋
3板彩畫不幹膠貼(用於獎勵表現好的學生)
1袋冰棍棒(手工課用)
10隻紅鉛筆
8瓶膠水
2盒彩色鉛筆
6個紙杯
6個紙盤
1個塑料杯(洗畫筆用)
1塊毛巾(擦畫筆用)
1件圍裙(美術課用, 可用舊襯衫或舊T恤)

這裏的中國家長都不理解學校為什麽不統一購買教材文具等學校用品。那樣既節省了時間, 又方便了大家, 何樂而不為!

2) 我的學校

我們學校叫Lirima, 是智利伊基克市最好的雙語學校。與普通的中國學校不同的是,我們學校又小又簡陋, 每個年級隻有一個或兩個班, 每個班大約三十個學生。中國的學校好像都很大很氣派,學生很多。我的表弟在長沙上小學,他們學校每個年級有六七個班,每個班有將近六十個學生,幾乎是我們這兒的兩倍。但是,我們學校從學前班到高中都有。學前班分小, 中, 大班, 招收3歲到5歲的小孩。1年級到8年級都是基礎班。9年級以上到12年級叫高級班。

我們學校最大的特點就是雙語教學。小學所有的課程, 除了西班牙語課(相當於中國的語文課), 都用英語教。所以, 伊基克的大多數外國人都讓自己的小孩在這裏學習。 爸爸媽媽把我和妹妹送到這所學校上學也是因為這個。 不過, 學校從7年級開始就不再是雙語教學, 所有的科目都用西班牙語教。當然英語課還是每天都有。

小學的課程有: 語文(西班牙語)、英語、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實用技術、手工美術、音樂、體育和宗教。

學校上午7:45開始上課, 放學時間除星期3是下午1:15之外, 其餘4天有兩天是2:15還有兩天是4:15。一堂課40或45分鍾, 每兩堂課休息一次, 課間休息有10-15分鍾。

學生中午不回家, 可以帶一些飲料和零食在課間休息時吃.。我們同學一般都帶果汁、可樂、汽水、餅幹、土豆片等等, 全都是好吃好喝的。隻有我和妹妹從學前班到現在幾乎天天都是一瓶礦泉水和一個水果。無論我們怎麽跟媽媽吵都沒有用。媽媽一天到晚隻知道讓我們吃健康食品, 一點情趣都沒有。偶爾她也會破例讓我們帶一次果汁, 但那一定是注明了沒有防腐劑、色素等的果汁兒。不過, 有時媽媽會讓我們帶一些從中國捎來的旺旺餅什麽的分給老師和小朋友們吃, 大家都覺得很新奇。

4:15 放學的同學在學校吃午飯。有的在學校食堂買, 也有的自己帶飯。我和妹妹總是帶飯, 從沒享受過學校食堂的美食。媽媽的飯做的很不好, 隻有哪天如果有叔叔阿姨給我們送來了餃子, 包子, 餡餅或粽子什麽的, 那時可把小朋友給羨慕死了。大家都會用好奇的目光盯著我們飯盒裏的中國美食, 指望能分享一點!

放學後, 我們還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 如: 科技班、電腦班、油畫班、馬賽克瓷藝班、攝影班、國際象棋班、烹調班、合唱隊、吉它班、提琴班、舞蹈班、啦啦隊舞班、輪滑班、遊泳班、排球班、籃球班等等。課外班不額外收費,也沒有任何限製,由大家自己報名參加。有些同學一個班也不上, 有的同學參加三, 四個班。每種活動一次都是一個半小時。我幾乎所有班都去過,但最喜歡去馬賽克瓷藝班。我的作品還在學校展出過呢。其中的一個叫“西瓜”的作品,爸爸媽媽特別喜歡,一直擺在我們家的客廳裏。課外班的老師有的是本校的,有的是從外麵請來的。比如,輪滑老師,遊泳老師以及民族舞蹈班的老師等等都是從校外請來的。場地一般在校內,極少在校外。我上遊泳班的時候,夏天還沒到,所以遊泳課是在校外的溫水遊泳池上的。在遊泳班我學會了各種姿勢的遊泳,很開心。 此外, 學校還設有西班牙語, 英語和數學補習班。西班牙語班是專門給那些剛來智利不久,西語還不太好的外國學生開的。英語班主要是幫助那些剛轉學來的英語不太好的學生, 而數學班是為了給那些數學成績不太好的同學補習數學。參加補習班的同學由老師指定。補習班也是免費的。

同中國學校一樣,我們也有寒暑假。隻是由於智利和中國一個在南半球,一個在北半球,所以,我們的暑假是中國的寒假,而我們的寒假是中國的暑假,正好相反。我們的寒假隻有兩個星期,從7月中旬開始到7月底結束。暑假很長,從12月中旬到下一年的3月初,將近3個月。爸爸媽媽常在暑假帶我們回中國。

3) 小學課程

開學的第一天, 老師一般不會正式上課, 隻是讓我們大家交流假期見聞, 然後要花1-2周時間給我們複習上一年學過的內容, 接下來才開始學習新東西。

不光是我, 智利小朋友也一致認為8門課裏麵最費時間的是語文(西班牙語)。我們的教材不是固定的, 每年由任課老師選定。老師很少按教材講課, 經常講教材裏沒有的東西, 所以我們上課得不停地做筆記。要是碰上隻願講不愛寫的老師, 我們簡直就是上聽寫課。作業也不一定是教材裏的。除了這些, 從2年級開始我們每個月必須念完一本老師指定的課外讀物, 如: 英國作家 C. S. Lewis的“Narnia” , 美國作家Judy Blume 的“Superfudge”, 英國作家 Roald Dahl 的“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等等, 都是智利國內或國際知名作家的作品。到月底, 老師會讓我們交一份讀書筆記, 並就書裏的內容做一個考試。大多數的書都非常有趣兒, 也有沒意思的。記得我們念過一本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為題材的小說, 寫法怪怪的, 讀得我們暈頭轉向。
英語課的教材是學校直接從美國或英國買來的, 分課本和CD盤。因為我們從進這所學校開始一直是接受英語教育, 除語文之外, 老師上課全講英文, 也要求同學們課堂內隻說英語, 所以英語對我們來說不是很困難。而且, 許多單詞英語和西語幾乎是一樣的。比方說, 英語的station西語是estacion, 英語的petal (花瓣兒) 西語是petalo等。 但是, 智利同學的英語發音普遍很差, 他們老用西班牙語的發音念英語, 聽起來怪怪的。每天跟他們在一起,很容易被同化。媽媽老是笑話我和妹妹的英語帶西班牙語味道。我們的老師絕大部分是從大學英語專業畢業的, 有的還去美國留過學, 也有個別老師是英國人或是美國人。

數學教材也是英國的或美國的。別看教材厚得像字典, 內容十分簡單.。6年級學的東西跟中國3年級的差不多。上3年級的妹妹在家裏學了中國3年級的教材後, 做我的6年級的作業一點問題也沒有。因為我們在家裏學習中國的數學教材, 所以數學對我們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老師經常問媽媽, 為什麽我們倆的數學水平比其他同學高出很多。其實, 我們的數學跟中國國內的小朋友相比差很遠。 特別是我們的心算能力很差。不過, 智利小朋友的數學太差了。 好多智利同學上5,6年級了連乘法口訣還背不全, 有的甚至算加減法還得掰手指, 挺可笑的。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課的教材是智利國內編的英語教材。自然科學每周2-3次課(4-6節課), 學習有關太陽係、動植物分類、食物鏈、簡單力學、能源、人體結構等的知識。社會科學每周1-2次(2-4節課), 主要學習美洲及智利的曆史和地理。實用技術課一周一次(2節課),老師給我們介紹簡單機械的原理和科技的發展史等等。

不管哪門課, 老師從不完全按教材講,有時打亂順序, 有時補充很多教材以外的東西。 老師經常給我們發複印材料, 我們自己也要做很多筆記。我們的教材從來沒有學完過, 有時還剩一半或者更多。但是, 媽媽總會利用假期教我們學完所有教材。

我最喜歡美術課, 可惜一周隻有一次。 老師除了教一些繪畫知識和美術史, 還叫我們做各種各樣的手工作品, 如: 父親節母親節的賀卡、聖誕裝飾、聖誕卡等等。我們家每年的聖誕裝飾都是我和妹妹自己做的,寄給親朋好友的聖誕卡和賀年卡也都是我們倆的作品。

音樂課一周一次, 上音樂課必須帶樂器, 笛子、吉它、電子琴等都可以。 老師教我們認五線譜,演奏樂器和學習各種音樂知識。

體育課一周兩次。我們在體育課上學習各種體育技能, 如藝術體操、跳繩、足球、籃球、排球、手球等等, 老師有時也教我們玩遊戲。另外,學跳各種舞蹈也算體育課的內容。

外國學生可以不上宗教課。不過, 盡管我們不信天主教(智利是一個天主教國家), 我和妹妹都上宗教課。宗教老師通過聖經故事教我們分辨是非,告訴我們什麽是好品德好行為。媽媽說, 其實宗教課相當於中國的德育課。

4) 作業

老師很少給我們布置家庭作業, 偶爾留作業, 也隻有一點點, 幾分鍾就能做完。我們的教材和作業本一般是不帶回家的, 都放在學校。小朋友們不願意回家做作業, 家長也反對老師留作業回家。大家都認為, 學習是學校的事兒, 在家就應該好好玩兒。所以, 隻有不布置家庭作業的老師才會受到家長和學生的喜愛, 留作業則意味著老師沒水平, 不能在課堂內完成教學任務。

我們家對麵兒住著一對雙胞胎兄妹, 年齡和我一樣大。兄妹倆上同一個年級, 哥哥跟我同班,在A班,妹妹在 B班。他們的媽媽經常跟我媽媽抱怨: 同在一個年級為什麽AB兩個班區別怎麽那麽大?A 班總是有作業,孩子快累死了。B班幾乎沒有作業,多好。聽媽媽說,每次妹妹班的家長會都快成了對他們的西班牙語老師的控訴會。 家長們都怪西班牙語老師太嚴,一點也沒有人情味。因為她總是留很多家庭作業,小朋友根本做不完。迫不得已,西班牙語老師隻好寫了一封EMAIL道歉信,請家長們諒解,並答應以後盡量減少作業。現在,妹妹他們的西班牙語作業不但減少了,而且可做可不做,不做也不會挨老師批評。隻有妹妹每次都是按老師的要求認真完成作業,所以西語老師特意給她寫了一封表揚信,鼓勵她再接再勵。媽媽非常同情西語老師,覺得她的一番苦心沒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她認為這個西語老師是我們學校最認真負責的好老師。

小朋友們回到家裏,除了玩兒還是玩兒。即使有作業,也要留到臨睡前的最後一刻再趕。有的小朋友則幹脆不做,第二天到學校再抄別人的。每天下午或者一到周末,我們家的門鈴就響個不停,鄰居的小朋友們叫我們出去玩兒。有時,小朋友們聽說我們有作業暫時不能出去,都很奇怪。不過,現在小朋友們已經不需要我們解釋了,他們都知道我們得在家裏學習中文。

雖然筆頭作業不多,但老師經常布置一些手工活兒。比方說:學杠杆時,老師讓我們從報刊雜誌上找出10個以上的杠杆原理實用例;學幾何圖時,數學老師讓我們找出各種平麵圖和立體圖在生活中的實用例,然後編成小冊子;社會科學課老師讓我們找各種不同地貌的圖片,或者讓我們自己搜集某個國家的曆史和地理材料。然後在課堂上讓每個同學給大家介紹;西班牙語老師要我們找各種文體的文章等等。這種作業雖然隻是簡單的剪和貼,但特別費事兒。

讓人頭疼的是西班牙語老師布置的讀書筆記。我們得總結出小說概要, 人物特點, 故事背景,並寫出讀後感等等, 相當於做一篇小論文。雖然是一個月交一次, 但很難。

這裏的學校作業少,我們就有時間在家裏上“媽媽學校”,學習中國的語文和數學等等(爸爸的朋友和同學給我們寄來了全套的中、小學教材)。否則,我們肯定是中文文盲,頂多隻會聽和說。不過,上媽媽學校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為中文太難了。而且,本來可以和別的小朋友一樣可以盡情玩兒的,我們卻要學習中文,太不公平了。我們經常跟媽媽鬧,學習心不在焉,很不情願,所以媽媽教得十分艱難。媽媽總說,每給我們上一次課,她就像到地獄裏走了一回。其實,我和妹妹的感受比她好不了多少,同樣也是受難。

每次回中國,表弟表妹們都特羨慕我們沒有寒暑假作業,好像挺自在。可惜“媽媽學校”從不放寒暑假。學校假期不光要學習中國教材,還要把智利學校沒教完的教材補習完,任務可重了。所以,一回到中國,我們倆就跟媽媽捉迷藏,想辦法“逃學”。我們要不躲在姑姑家,要不賴在伯伯家,就是不讓媽媽逮住我們,甚至連媽媽的電話也不接。我們最喜歡去嶽陽的伯伯家, 因為離開了長沙,媽媽就鞭長莫及,一點辦法都沒有。誰叫媽媽總跟我們過意不去,不讓我們好好度假,強迫我們做那麽多我們不願做的事兒呢!

5) 考試


我們一般是每學完一章考一次。考試內容很簡單,都是最基本的東西。老師絕對不會出難題或怪題為難我們。如果偶爾考試題目難一點,大部分同學沒考好,老師就會讓大家重考,或者把考試裏的難題去掉不算分。所以,小朋友們從來不把考試當回事兒。可是媽媽隻要一聽說有考試就會嚷嚷著強迫我們好好複習,而且會就我們學過的內容問一些很難的問題。通過了媽媽的預考後,學校的考試對我們來說就更是小菜一碟。我們倆在學校都被公認為“7分(滿分)學生”。

除了每章一考,老師經常做小測試,偶爾還搞突然襲擊,檢查我們對最近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當然,這種測試的題目都是再容易不過的,隻需要幾分鍾就能完成,比如:聽寫幾個英語或者西語單詞,做幾道簡單的加減乘除計算題,說出脊椎動物的分類,在地圖上標出七大洲等等。

我們也有期末考試和年終考試,整個學期或者全年所學過的全部內容都在考試範圍之內。老師一般會在考前抽時間給我們做一個總複習。好像期末考試和年終考試比平常的考試更容易。

我們的考試形式不拘一格,不僅有筆頭考試,還有課堂表演,分組活動等等。課堂表演,就是根據自己選定的或者老師布置的題目去查資料做總結,然後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成果”。比方說,在講解多元文化時,老師要同學們每人介紹一種文化。我當然是選擇介紹中國文化。為了這次課堂演講,我準備了許多圖片,像片和各種實物,還特意穿上了漂亮的旗袍裙,可把老師和同學們驚呆了。就差沒帶幾個餃子去讓大家解讒。有的同學還真帶了美食。比如:介紹意大利文化的小朋友就帶了比薩餅與大家分享。課堂演示最重要的道具是由圖片和像片等組成的演示板。有時我們也自製幻燈片。

分組活動要求小朋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個課題。一般是3―5個人一個小組,有時是自由搭配,有時是老師指定。女同學都不願意和男同學在一個小組,因為他們太懶,而且一點也不認真負責。他們不僅不好好合作,還經常壞事。有一次,數學老師要我們分組說明支票的使用法。由於我們準備的資料都是西班牙語的,必須譯成英文,所以小組裏的每一個人都要負責一部分翻譯。我們把最簡單的部分交給了一個男孩子。誰知道他翻譯出來的東西根本不像人話,連他自己都覺得可笑。比如:支票被譯成了“leaves of cheque”等等。原來他是讓電腦幫他翻譯的。每一次分組活動,我和妹妹都是各自班裏最搶手的合作者。大家特別信任我們,總是把最難最麻煩的事情交給我們。也總能一同得高分。

在智利, 考試記分采用7分製。7分是滿分,4分以下叫“紅分”,算不及格。我們同學好像對分數都不太在乎,隻要在4分以上就會挺高興,有的小朋友隻拿了5分還樂得手舞足蹈的。智利家長對小孩的要求也不高,經常有小朋友告訴我:隻要她考5分以上,她爸爸媽媽就會獎勵什麽什麽。我和妹妹都是全年級成績最好的,每學期的7科(宗教課不算分)平均成績都是7分或6.9分,讓小朋友們望塵莫及。可是,我們卻從沒得到過爸爸媽媽的任何獎勵,倒是沒少挨罵。真羨慕智利小朋友。他們太幸福了。

小朋友們唯一害怕的考試就是每月一次的西班牙語閱讀考試。別的考試,隻要上了課怎麽也知道個大概,而西語閱讀考試,如果沒有讀過老師指定的那本書,再簡單的問題也答不上來。經常臨到考試了有些同學的書還原封未動。他們隻好臨時抱佛腳,在考試的前天一目百行地把書草草翻一遍。因為誰都不願意拿2分(我們學校沒有0分,2分就是最低的分數)。班有一個男同學,他媽媽在我家附近的超市開了一個花店。有一天,放學後我在超市看見他在幫媽媽賣花。我問他為什麽好好的, 卻沒去上課。他的回答是:因為今天有西語閱讀考試,而老師指定的書我還一頁都沒看。原來他是為了逃考而沒去上學。

6) 各種活動

我們學校經常舉辦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最重要的是下麵這些:

4月5是複活節。這一天同學們會表演文藝節目,紀念耶穌受難後的複活。家長會則給每個學生發一個裝著複活節巧克力彩蛋的禮物袋。

5月21日是智利的海軍節。1879年5月21日,智利海軍與秘魯海軍在太平洋交戰。智利海軍在船長Arturo Prat 的帶領下,用木艦擊沉了秘魯的大鐵艦,但艦上的官兵全部壯烈犧牲。為了紀念Arturo Prat以及和他一起英勇作戰的海軍戰士們,智利把5月21日定為海軍節。那次戰鬥就發生在伊基克市(Iquique)的海邊,所以這座城市的沿海大道就叫Arturo Prat大道,這裏的大學也叫Arturo Prat 大學。每年的海軍節老師都要給我們講Arturo 的故事。為了慶祝海軍節,學校會組織我們去Arturo Prat大道遊行,到海軍紀念館或者海軍戰艦上參觀。幼兒園的小朋友會裝扮成海軍表演文藝節目。學校還會請當地的海軍樂隊來學校為大家演奏軍樂,或者請海軍戰士給我們介紹一些航海知識。

7月份是智利的校慶月,所有學校都會搞校慶活動。我們學校的師生以及家長被分成兩隊:紅隊和綠隊(有時是分黃隊和藍隊,顏色每年都不一樣)。兩隊之間展開各種各樣的比賽,有知識競賽,繪畫比賽,詩歌比賽, 各類球賽等等。比賽大多在課後(下午或晚上)舉行。各隊成員的衣服顏色得與隊色相同或相近。

9月18日是智利的國慶節,也是最熱鬧的節日。從9月初開始,各班就著手準備各種國慶裝飾,用它們裝扮教室。這些裝飾包括:由紅白藍三色(智利國旗的顏色,紅色象征智利的國花――紅喇叭花,白色代表雪山,藍色代表藍天)組成的彩條,彩環,彩球,風箏(代表智利的傳統玩具),喇叭花,國旗等等。大部分都是同學們自己動手做的。學校會評選出布置得最漂亮的教室。音樂老師教大家唱民族歌曲,體育課改為放風箏或跳智利民族舞蹈,曆史老師講述智利是怎樣擺脫西班牙統治的。學校還會舉辦民族歌舞演唱會,並要求演員和觀眾都穿上民族服裝。家長會組織師生家長一起開傳統食品一條街,食品等由家長們提供, 所得收入用作班費。臨到節日,全校師生都能吃到由家長會提供的智利烤餃,這是智利最傳統的食品之一。(形狀很像中國的餃子,是半圓的,但比中國餃子大六,七倍,分奶酪餡,海鮮餡和牛肉雞蛋餡三種。)整個學校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氣氛,大家說的和做的都跟國慶有關。

10月15日紀念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老師會與我們重溫當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故事,強調各種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性。學校和家長會一起組織萬國文化展,各年級布置一個攤位,負責介紹一種文化。有一年,我們年級負責中國展台,我把家裏所有與中國有關的東西都用上了:五星紅旗、中國地圖、紅燈籠、春聯、年畫、中國結、“福”字、大風箏、旗袍裙、格格服等等,可惜沒有龍。另外一個台灣同學的媽媽準備了好多中國食品。不過,聽說智利的原住民――印地安人一直非常反感這個節日。

年底活動很多,主要有體育匯報表演和年終典禮。體育匯報表演包括球類表演,體操表演,舞蹈表演等,並給體育拔尖的同學發獎。體育獎以外的各種獎狀在年終典禮上頒發,有品格優秀獎,最佳成績獎,英語進步獎等等,畢業證也是在年終典禮上頒發。

我們學校還有一個特殊的活動,叫“便裝日”。“便裝日”其實就是“愛心日”。“便裝日”那天,同學們可穿便服上學,但每人得帶一些錢捐給那些急需幫助的人。這些人也許是我們學校的,也許是校外的。便裝日不定期。

除了“便裝日”,每個班還有固定的“獻愛心食品”,如:奶粉、大米、麵條、魚罐頭、番茄醬、各種豆子等等。小朋友們每個月帶一次。學校把大家捐獻的東西統一送給老人院或其他慈善機構。

7) 家長會和學生會


家長會分班級的和校級的。

每個班都有家長會, 會長、秘書和會計的人選由家長們在家長會上通過自願報名和大家舉手的方式確定。每個家長都要交會費, 金額由家長們討論決定。家長會是家長與老師之間互動的橋梁, 也是家長之間交流的組織。家長們有什麽意見或建議可以通過它向老師或學校反映, 老師的想法也通過它傳達給家長。家長會還幫助老師組織各種班級活動。比方說, 兒童節時, 家長會會派家長跟老師一起組織慶祝活動, 並準備很多好吃的東西或給每人一份小禮物。複活節的巧克力彩蛋也是家長會提供的。每次大考後, 家長會組織我們看電影或去海邊放鬆。老師生日和教師節那天, 家長會總會派人送來蛋糕和禮物。到年底, 家長會則會用剩餘的會費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一份聖誕禮物, 並舉辦一次大型聯歡活動, 老師、家長和學生一起聚餐(烤肉), 或者到某個休閑點去聚會。 此外, 家長會還組織我們去敬老院或福利院與老人們或小朋友聯歡。有時家長會也組織隻有大人參加的活動,不準帶我們小朋友,如母親節的母親聚餐等。

妹妹班的家長會主席特別熱心。她幾乎每天都給班裏的其他家長發EMAIL, 有時通知班級活動內容或介紹活動情況, 有時告訴大家班上出現了什麽問題, 並與大家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 等等。他們班的家長普遍對西班牙語老師有意見, 希望她減少家庭作業。家長會很快通過班主任向西班牙語老師反映了家長們的意見, 西語作業馬上減少了。如果同學們覺得某某老師沒耐心或者太嚴厲, 家長會也會立刻向班主任或學校領導反映。

學校家長會負責處理有關全校同學和家長利益的大事, 不管各班的具體事情。他們經常通過民意調查的方式了解大家對學校的看法和意見。比如,學校搬家後, 新運動場遲遲沒搭遮陽棚,大家意見很大(我們的城市在沙漠地帶, 太陽很厲害, 夏天出門得塗防曬油)。家長會發動家長聯名上書, 最後學校終於修了頂棚, 我們不再擔心受太陽暴曬了。 下午有課或課外活動的同學中午得在學校吃飯。原來學校沒有食堂, 也沒有熱飯的地方, 同學們隻能用保溫盒帶飯。可是保溫盒的容量都很小, 而且保溫時間有限。家長會提意見, 要求學校提供熱飯服務。現在, 學校已經有了兩台專門給學生熱飯用的微波爐, 我們再不用愁吃不著熱飯了。小朋友們也可以到學校小賣部買飯吃。家長會每年還給畢業班(學前班的大班, 8年級和12年級)的同學發小禮物或紀念品。家長會的會費由家長們在開學時和學費一起交。

智利學校的班委會跟家長會一樣由主席, 秘書和會計組成, 不分班長,學習委員什麽的。先是通過自願報名確定候選人, 然後全班同學一起投票選舉。有時, 老師讓候選人模仿總統或市長競選做競選活動。候選人要演講, 告訴全班同學自己能為班裏做什麽好事。有的候選人保證爭取到一次看電影的機會, 有的則許諾一定舉行一次春遊或夏令營, 還有的為了拉選票會給同學們發一些糖果之類的小禮物。班委會除了幫助老師和家長會工作之外, 還組織同學們幹一些我們自己想幹的事情(常常是我們的秘密, 不一定告訴老師或家長)。 班委會的會費是同學們按月交的。去年, 我們自己用班費買了一隻小鼴鼠, 大家一起喂養。白天放在教室裏, 小朋友輪流帶食物,晚上由某個小朋友帶回家。我們都非常疼愛它。可惜, 有一天它卻逃走了, 等我們找到它時它已經餓死了。大家都很傷心。班委會還組織了一次舞會, 我們自己租場地, 自己準備音響, 還買了比莎餅、飲料和好些糕點。

校學生會由高年級的同學組成。他們主要協助學校製定和修改校規, 組織各種全校性的活動。比方說, 為便裝日和愛心日組織各種募捐活動等等。校慶活動也主要由校學生會籌劃。他們還負責組織與其他學校的聯誼會和各種比賽活動。

8) 智利小朋友

我生長在智利,從兩歲進幼兒園開始, 一直和智利小朋友同學。所以, 我很了解他們。

智利小朋友一般都很大方, 懂禮貌, 見人喜歡打招呼。在中國, 經常看到爸爸媽媽提醒自己的小孩叫”叔叔”或”阿姨”,這裏的小孩隻要與人見麵就會主動說”你好”, 一點都不認生害羞, 而且還特能聊。

他們也很愛整潔, 在外非常守規矩, 注意自己的形象。 比如, 穿的衣服件件都必需是熨過的; 皮鞋每天都是擦得亮亮的;體育課後, 一定要用毛巾擦汗和用肥皂洗手(也有淋浴和塗腋香的), 汗濕的內衣也得換掉; 在別人麵前吃帶子兒或核的食品, 要不連子兒一起咽下(如葡萄), 要不一定用手捂著嘴, 把核兒吐在手裏或餐巾紙上再扔掉, 以免人家看著惡心;吃飯時, 嘴裏不能發出聲音, 碗和盤也不能離開桌子;喝湯不能端著盤子喝, 要用勺子一勺一勺慢慢地舀著喝;嘴裏有東西時,不能含著東西說話;等等。我和妹妹在家吃飯時總是東倒西歪, 老挨罵, 但在學校吃飯可規矩了。 有一次, 妹妹提前放學, 本該在學校吃的盒飯拿回家吃。平常調皮好動的妹妹這頓飯倒是吃得特別安靜老實,因為眼前的保溫飯盒讓她感覺自己是在學校與同學一起吃飯。爸爸媽媽把這叫作”飯盒效應”。

不過, 智利小朋友吃東西很不講衛生。他們沒有吃東西之前洗手的習慣。拿過錢的手也毫不在乎。 水果之類的東西拿起來就咬,既不洗也不削皮。掉在地上的食品, 也是撿起來就往嘴裏塞, 頂多隻是在衣服上擦一擦就算幹淨了。有一次,小朋友們到我家來玩, 媽媽拿出從國內捎來的”露露”讓他們嚐。有一個女孩隻喝了一口就還給了媽媽, 因為她不喜歡“露露”的味道。交給媽媽之前,她把自己喝過的聽口用衣角擦了擦,算是幹靜了。智利小朋友經常共杯子,水壺,叉勺等,絲毫也不在乎與別人共喝一杯水, 共吃喝一塊餅幹,甚至共舔一根棒棒糖。妹妹上二年紀的時候,他們班有一個女孩跟我們是鄰居,放學經常坐我們的車回家。有一次, 媽媽去學校接我們, 老半天找不到鄰居的女孩。找到她時,她正在跟另外一個女孩生氣:“說好了隻借給你舔四口的,你怎麽舔個沒完沒了!” 說完, 從另一個女孩手裏奪過棒棒糖, 津津有味地接著舔。

我和妹妹到人家家裏作客從來不敢隨便跟人家要東西或提什麽別的要求,因為爸爸媽媽對我們管教很嚴,不許我們給人家添麻煩。有一次,我們去看一位阿姨,她非要給我們買雪糕,我們不讓,怕媽媽知道了會罵我們。阿姨說她不會告訴媽媽的,我們這才敢要。還跟阿姨說好了:萬一媽媽知道了,就說是阿姨自己堅持要買的。可是,吃著吃著問題又來了:雪糕開始掉水兒。因為擔心雪糕水兒滴在身上會被媽媽發現,於是我們倆隻好圍著垃圾桶趕緊吃(這件事兒媽媽最近才聽說。我們回國在北京見到那位阿姨時,她不小心把五年前的秘密給說出來了。否則,我還不敢寫出來)。這要是換成智利小朋友,他們才不用擔心回家挨罵呢。他們雖然非常講禮貌,但是他們不會講客氣。他們是心裏怎麽想的就怎麽說。小朋友來我家玩兒,口渴了就會要喝的,肚子餓了就會要吃的。而且,想喝什麽飲料,吃什麽東西,都會直截了當地說得清清楚楚,一點也不含糊。有一天,鄰居家的小孩按我家門鈴,媽媽開門問她有什麽事,她說:“阿姨,我餓了,您能不能給我幾片麵包夾火腿?我爸爸媽媽都出門了。”媽媽一方麵總是表揚智利孩子,誇他們直爽開朗,另一方麵又總是叮囑我們在外要講客氣而不能任性。你們說,她這不是矛盾嗎?為什麽“直爽”在智利孩子身上是優點,而到我們身上就會變成“任性”的缺點呢?

智利小朋友特別快活, 愛開玩笑,而且一點也不怕老師。有一次上課時, 一個男孩請假出去上廁所, 好半天才回來。 老師問他: “你是不是修廁所去了?” 這位小朋友笑嬉嬉地回答道: “老師, 對不起, 我到中國去上廁所了。”

我的同學裏喜歡讀書的好像不多, 都很貪玩,我們常常以“小組活動”為借口三五成群地聚在某個同學家玩兒到天黑。我和妹妹也沒少用這種方式逃避“媽媽學校”。

9) 生日會

智利小朋友很愛熱鬧,特別喜歡聚會。其中最多,最開心的要數生日會。新學年才開始,昨天是第一天上學,妹妹班今天就有生日會,我們班明天也有。

生日會一般在周末舉行,我們幾乎每個周末都有。年級越低的班,生日會越多,有的時候一天有兩三場。爸爸媽媽經常笑話我們比大人還忙。

過生日的小朋友會提前幾天發請帖,以便大家準備生日禮物。請帖上寫著生日會的地點、 時間、日期, 還有一些其他的信息。比方說,如果生日會場有遊泳池,請帖上就會通知大家帶遊泳衣;如果是化裝生日會,就要大家準備好各自的服裝。

生日會一般在餐廳,旅館或娛樂中心舉行,這些地方都設有‘兒童樂園’或遊泳池或球場等等, 有的還專門派人幫助爸爸媽媽主持生日會。麥當勞和肯德雞就是這樣,它們既有專門的生日會場地,又有專門的生日會主持人。夏天的生日會都選在有遊泳池的地方舉行,冬天主要在有球場或其他娛樂設施的地方。也有在自己家開生日會的。

生日會的形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由小醜主持的生日會。小醜們穿著五花八門的奇裝異服逗大家開心。他們領著我們跳舞唱歌,還帶我們玩遊戲,做各種比賽,有時還表演手影節目。反正,隻要有小醜在場,就特別好玩兒。還有化裝生日會。參加生日會的小朋友們把自己打扮成各種各樣的人物,有的裝吸血鬼,有的裝仙女,有的裝海盜,還有的裝巫婆......,好玩兒極了!此外,還有邀請小朋友看電影的生日會,這也挺有意思。

有的生日會隻邀請男孩子或女孩子參加。光男孩子的生日會我當然沒去過,估計主要是踢足球之類。光女孩子參加的生日會經常是‘自帶睡衣生日會’(party with pajama),也就是通宵生日會。這種生日會大多傍晚開始。我們帶著睡袋、睡衣和洗刷用品在過生日的小朋友家過夜,第二天吃完早飯才回家。

無論哪種形式,無論在什麽地方,生日會場一定掛滿了五顏六色的氣球,擺滿了各種好吃的東西:薯片、小甜點、餅幹、三明治、烤肉串、可樂...,小朋友們一邊玩, 一邊吃,還有好聽的音樂伴隨著,熱鬧極了。生日會一般持續三個小時左右。快結束的時候,家長就會把生日蛋糕端出來, 讓過生日的小朋友吹蠟燭。唱完“生日快樂”,吹完蠟燭, 大家一邊嚷著“吃一大口”,一邊把過生日的小朋友的頭往蛋糕上按, 讓他/她弄的一臉都是蛋糕,。這是智利小朋友過生日的習慣。接下來還有一個重要活動:“搶糖果”(西語叫“PI?ATA”),家長先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個小袋子,然後把掛在高處的一個裝滿糖果(有時也摻了一些小玩具)的漂亮大盒子(專門為“Pi?ata”做的盒子, 當地超市就有賣的)輕輕往下拉開, 裏麵的糖果就會像雨點一樣的落下來。小朋友們拿著袋子在地上拚命撿, 有的家長也擠進去幫了著撿。最後大家拿著袋子相互比,看誰搶到的最多。有些小朋友會因為自己撿的糖果不多或者太少而哭起來。我每次撿的糖果都不是很多,可妹妹好像總是撿得最多的,有時多得連袋子都裝不下。搶完糖後,就可以回家了。小朋友們臨走時, 還能領到一小塊生日蛋糕和一份小禮物。我們把臨走時領到的小禮物統稱為“驚喜”,一般是一支筆,一個小本子,幾塊糖果或者一件小玩具等。

有的生日會本身就是一個驚喜。有一天放學後,全班同學悄悄地趕到了一個同學家裏。當這個同學走進家門(她媽媽故意讓她晚一點回到家),看見全班同學和桌上的生日大蛋糕及生日禮物,激動得抱著媽媽直哭。

遺憾的是,雖然我和妹妹參加了無數個生日會,但我們自己至今還從未開過一次像樣的生日會。媽媽頂多隻是把生日蛋糕和其它糕點飲料等送到學校,請老師利用課間休息時間為我們開一個簡短的生日會。

10) 智利小朋友所了解的中國

隻要提起中國,智利小朋友就會想起餛飩、春卷、炒飯、炒麵等等。這些都是智利人最喜歡,而且在智利的任何一家中餐館都能吃到的中國食品。不同的是,這裏的餛飩不是水煮的,而是油炸的,很脆很香。倒是在中國,我從未吃過這樣的炸餛飩,而隻吃過帶湯的餛飩。好像炸餛飩是智利的中餐館為適應當地人的口味而做的特色小吃。有一次,媽媽買了二百個餛飩和一百五十個春卷參加妹妹幼兒園的的文化節。餛飩春圈的香味兒很快把大家吸引了過來,不一會兒,兩大包東西就被吃光了。小朋友們對我和妹妹帶到學校的中飯總是很好奇,老愛跑過來瞧瞧我們吃什麽新鮮玩意兒,有時還會求我們分一點給他們嚐一嚐。雖然我媽媽不太會做飯,老讓我們帶炒飯或炒麵,可我們認識好多叔叔阿姨(我們叫他們“幹爹幹媽”),他們特別手巧, 經常給我們做好吃又好看的中國食品,如:餃子、燒麥、粽子、烙餅、餡餅、包子、花卷...。每次帶這些食品去學校時,智利小朋友都羨慕死了!

小朋友們對筷子特別感興趣。 偶爾我們在學校用筷子吃飯,大家就會湊過來爭著試用,弄得我們吃不安寧。會用筷子,對他們來說好象是件挺了不起挺自豪的事兒。我們把從中國帶來的各種各樣漂亮的筷子送給他們,他們都會愛不釋手。

旗袍裙也是小朋友們最熟悉的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東西,大家都覺得旗袍裙漂亮。我和妹妹經常穿旗袍參加各種活動,智利小朋友也經常找我們借旗袍。還有小朋友問我:“你們平常在家穿什麽衣服?是不是每天都穿旗袍呀?”挺逗的。每年在學校的文化節上也能看到有智利人穿旗袍或類似旗袍的裙子。有的領子像旗袍,但裙衩卻一直開到腰部以上,而且兩邊都開著,於是隻好裏邊再穿一條長褲“遮醜”。

智利人認為典型的中國女孩的打扮是穿著旗袍盤著頭發。所以,她們穿旗袍時一定會把頭發盤起來,再用筷子叉住頭發。文化節上的“中國人”個個頭上都插著一根或者兩根長長的筷子。他們對我和妹妹穿著旗袍卻不用筷子盤頭發覺得奇怪。

學校的文化節上還有中國歌舞表演。小朋友們一致認為中國音樂非常柔和優美,有點像催眠曲。不過,他們分不清中國音樂和日本音樂,有時台上表演的是日本舞蹈,放的音樂卻是中國民樂(二胡曲)。智利小朋友跳的”中國舞”很有意思:每個人手裏拿著一把傘,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上下左右前後不停地轉。可能是他們在電視上看過中國的雜技表演。

中國武術在這很有名,小朋友都知道中國的“kongfu” 和 “taiji”。男孩子對李小龍、成龍都十分崇拜,喜歡模仿武打片裏的的動作,還挺有模有樣的。

我們學校有不少中國學生。中國人一般都很重視學習,個個成績都不錯。所以,大家覺得中國人非常聰明。我和妹妹都是班裏成績最好的。小朋友學習上有什麽問題,總愛找我們幫忙,我們的筆記本和作業本也總是被借來借去。大家把我們稱作“助教”。

我們同學幾乎都會說中文:“你好!”我和妹妹在家裏辦過中文班, 教那些對中文感興趣的小朋友學習中文。可惜中文對他們來說太難太難,他們學幾次就堅持不下去了。不過,每個小朋友都想有一個中文名字。他們經常問我他們的西班牙語名字用中文怎麽說,纏著我把他們名字翻成中文。這可把我難壞了。我得在字典裏一個一個幫他們查。教他們說還好辦,麻煩的是教他們寫。對他們來講,寫中國字就像畫畫一樣。

有一件事讓我覺得特別遺憾。好多東西原本是中國的,智利小朋友卻以為是日本的,因為他們隻知道這些東西的日語名字,而且這些日語名字已經成為西班牙語詞匯。最典型的就是“ORIGAMI”(折紙)和“BONSAI”(盆景)。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折紙和盆景很漂亮,卻不知道折紙藝術和盆景藝術都源於中國。不知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誤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