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外國人眼中的兵團ZT

(2008-06-04 02:45:26) 下一個

最近,兵團黨委常委、副政委王崇久在烏魯木齊徠遠賓館會見了歐美記者采訪團一行。王崇久在與記者談話時強調:兵團要加強對外宣傳工作,讓世界了解真實的兵團。

王崇久先就兵團的性質、地位、作用及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等情況向采訪團作了介紹,並對記者感興趣的問題做出解答。王崇久說:“兵團從創立初期就“鑄劍為犁”,50多年來通過幾代軍墾人的艱苦奮鬥,為新疆的繁榮穩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王崇久說:兵團需要與外界加強交流與合作,希望各位記者朋友能多到兵團走一走、看一看,消除因對兵團缺乏了解而產生的誤解與偏見;客觀公正地報道兵團,讓世界了解一個真實的兵團。

此次采訪團由中國記者協會國際部綜合處處長李秉新帶隊,包括美聯社、路透社、美國專題報道公司等歐美記者共五人組成。采訪團一行將於8月13日啟程前往農八師和農四師開展為期6天的采訪活動。

專訪外國記者李秉新專訪

專訪英國路透社記者巴克利先生

記者:您此次來兵團采訪最想看到些什麽,想了解兵團哪些方麵的信息?

巴克利:外國人對兵團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所以想通過此行多了解兵團各個方麵的信息,向外國媒體介紹兵團的真實情況。具體來說:兵團的農產品出口量很大,比如歐洲人的日常食品番茄醬,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兵團,在這一領域兵團產品的知名度很高。但是歐洲人對他們每天都要吃的食品的原產地並不了解,所以我很想實地看看兵團番茄醬的生產、加工情況。

專訪美國專題報道公司Sam先生

記者:您對兵團的認識在采訪前後發生了什麽變化?

Sam先生:在來新疆之前對兵團幾乎沒有任何認識,我的大學同學告訴我兵團的體製是獨特的。來之後發現兵團更像是一個強大的集團,兵團在新疆的影響力無處不在,為新疆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也給新疆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專訪美聯社電視記者黃維波先生

記者:您此次來兵團都有哪些感想?

黃維波先生:2004年我曾經來過新疆,但是這是我第一次來兵團采訪。2003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公開發布的白皮書第一次對兵團作出了專章闡述,外界對兵團的了解才剛剛開始,我也是一樣。通過這次采訪,我認為兵團要與外國媒體多接觸,增進理解。要想讓外界了解兵團的真實情況,必須與外國媒體多磨合,積累經驗,讓外國媒體的采訪達到介紹兵團、宣傳兵團的良好效果。

專訪美聯社電視製片人章衛群

記者:來新疆之前您對兵團的認識是什麽?經過這幾天的采訪發生了哪些變化?

章衛群:這是我第一次來新疆,在此之前我對兵團的認識還停留在60-70年代,認為兵團就是屯墾戍邊,兵團人是“平時務農、戰時為兵”的。在來兵團采訪前我查找了一些資料,也在網上看到了新華網兵團頻道上的報道,發現兵團更像一個大型的國有“托拉斯”集團。當我來到兵團聽到王副政委的詳細介紹、走近兵團的團場連隊、接觸更多的兵團人之後,我對兵團的認識發生了巨變,並且一天天清晰起來。我認為兵團的存在推動了新疆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維護了邊疆多民族地區的穩定。新疆有現在的繁榮穩定的局麵,兵團起到了巨大的、不可磨滅的作用。
 

記者:您以前對兵團的印象是什麽樣的?

李秉新先生:以前隻是聽說過兵團,在北京身邊有些人六、七十年代曾經到過兵團插隊。通過他們我了解了一些兵團的情況,不過這些了解基本停留在備耕備戰、屯墾戍邊的層麵。

您認為外國媒體來兵團采訪能起到什麽作用,這次兵團之行的目的達到了嗎?

李秉新先生:這次兵團邀請外國媒體來采訪,是非常正確的決定,也極為有必要。有些外國媒體喜歡針對中國挑刺、為反華製造輿論,恰好兵團在中國的獨特體製容易成為他們的目標。由於不了解兵團的真實情況,外國人對兵團的誤解很多,這次采訪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誤解和偏見,而且目前看來效果很好。要把真實的兵團介紹到外國,提高兵團的對外影響力,一兩次采訪是不夠的,希望我們能和兵團繼續合作,有機會把更多有世界影響力的媒體請到兵團來采訪。

記者:讓世界了解兵團,在這件事上中國記協能做些什麽呢?

李秉新先生:中國記協有三個部門:國內部、國際部、港澳台部。在兵團的對外宣傳工作中,中國記協可以起到一個橋梁的作用。比如我們的港澳台部能給港澳台的記者辦理來兵團采訪的證件,這樣就可以邀請港澳台的媒體記者們到兵團來采訪。這次的外國記者采訪團在組織安排、采訪行程、相關費用方麵的模式都很合適,通過總結經驗,將來中國記協可以為更多的為此類活動牽線搭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