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態脆弱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三師受援建設的一個新能源項目,將原本汙染環境的牲畜糞便變成沼氣,再通過管道源源不斷地送進各家各戶,根本改變了當地燒柴生火、炊煙嫋嫋的生活方式。 農三師四十五團介紹,這個啟動於2003年的新能源項目屬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由國家投資與團場配套資金共同建成。迄今已建成一座可為300戶人家供應沼氣的大型秸稈氣化池、建成戶用沼氣池200口。四十五團因此成為農三師新型可再生能源建設示範團場--“沼氣團場”。 四十五團職工曹紅霞說,四十五團緊鄰塔克拉瑪幹大沙漠,這裏的維吾爾族老鄉家庭和兵團職工家庭,從前燒水做飯都要有專人打柴,難免砍些紅柳、梭梭,既費人工又不利生態。如今通上了沼氣,“燒飯都不見煙了”。 曹紅霞說,使用秸稈氣化池管道沼氣的職工家庭,每年為公用秸稈氣化池提供1.5噸棉花秸稈、提供200元的人工和設備維護費,就可放心使用一年沼氣,不管家庭人口多少,燒水、做飯、照明全不發愁。 農三師副政委付愛琴說,由於沼氣項目建設技術成熟、成本低廉,加之取材方便,因此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推廣沼氣項目十分可行,農三師將以四十五團為示範,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在全師的沼氣推廣工作。 據悉,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的氣候條件下,建在四十五團15連總投資約100萬元的大型秸稈氣化池,日供氣量可達1500立方米,燃氣成本僅0.19元/立方米;供家庭自用的8立方米沼氣池,年產沼氣約350立方米,可滿足5口之家生活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