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在新疆;新疆,美在石河子。 石河子市是聯合國“人居環境改善良好城市”,她位於天山北麓中段,準噶爾盆地的南緣,獨具西部風情的“絲綢之路”上;她由軍人選址、軍人設計、軍人建造;她創造了“人進沙退”的世界奇跡;她是中國“屯墾戍邊”的成功典範;她以優美的環境、獨特的文化、璀璨的文明被世人譽為“戈壁明珠”。 石河子廣場——王震雕塑 她有著發達的經濟。經過半個世紀的開發建設,石河子已形成“以大型農牧團場為依托、以石河子市為中心,農林牧副漁全麵發展,工交建商服綜合經營,工農結合、城鄉結合、貿工農一體化”的新型經濟聯合體。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今天,石河子已成為新疆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和繁榮新疆、展示兵團風貌的重要“窗口”。 |
石河子:夢中的城市 我已好久沒有去石河子了,盡管我不是這座城市的市民,但每次想起她,猶如夢境一般。石河子是一座新城,三十年前人們這樣稱呼她,如今她依然一切都是新的,她與其它城市相比,沒有沉重的曆史負擔,少了些老古董,同時也少了些巷子和胡同,她的一切都有是清新的感覺,綠的樹,青的草,寬闊的馬路,整齊的樓房,潔靜的城區。初到石河子的感覺總是那麽簡單明了,她就像一個單純的美少女,誰見了都會喜歡。 石河子是一座軍墾城市,曆史極短,解放前這裏曾散居有20戶人家,四周全是戈壁灘,50多年前,軍墾部隊開進新疆,據說王震將軍拿著地圖畫圈,凡被他畫中的都成了兵團戰士開墾地,我不知道這是真是假,反正見了兵團人我有一種敬佩感,因為在新疆的戈壁和大漠上,兵團人用肩扛人犁建起了近二百個城鎮,石河子是最早建成的具有大都市風格的城市之一,人稱“小上海”。我不知在石河子的軍墾戰士有多少上海籍,但可以肯定,從全國進入新疆的軍墾戰士中以前大多是農民,上海這樣的大都市在他們的心目中永遠是一個夢,讓夢變為現實,兵團人硬是用汗水澆灌出了一片片綠洲。實際上,石河子有兩座雕塑就可以概括她的曆史,其中一座是王震將軍的塑像,另一座塑像是軍墾第一犁。王震將軍是兵團的總設計師,用人來拉犁是兵團人的創業的曆史,石河子市隻是兵團的一個縮影。 第一次去石河子,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石河子,過日子的城市》,那是我的初次感覺,石河子在我的印象中特別適合人居,這裏樹多、草多,據說石河子的樹木能繞地球轉一圈,我不知這是怎麽算出來的,反正石河子城市的綠色覆蓋在全國都能數得上,並得到了國際人居獎。這麽多年,我走過許多城市,其實都大同小異,無非是樓群林立,車水馬龍,近幾年不知什麽原因,樓房又越蓋越高了,人都有成了空中樓閣中的孤立者,高處而不勝寒,如果城市的那個角落出現了一片綠,肯定是人滿為患。而在石河子沒有這種感覺,出了門到處是綠色,樓房被綠色環抱,不光很難見到人群,連寬闊的馬路都被淹沒在綠色的海洋之中。在這樣的城市裏生活,讓人感到一種舒適的平靜感。我想這也許就是當年那些老軍墾們夢寐以求的,當他們放下手中的槍,脫下綠軍裝,剛剛結束了戰爭的硝煙,他們就會靜心去思想,戰爭的真正目的正是為了永久的和平,為了永遠沒有戰爭。石河子的綠色,正是老軍墾們用勤勞的汗水編織出的和平的光環。 在六七十年代,石河子紅得像一片火,她曾吸引了無數熱血青年投入支邊事業,也給石河子增添了全新的理念,於是,有“小上海”之稱的石河子在全國不脛而走,她更像一首抒情詩,讓人熱血沸騰。直到八十年代,當我從大學畢業要赴新疆工作時,首先在我的腦海裏出現的是石河子,那時,詩人楊牧的詩《我是青年》激動人心,我知道石河子是一座詩城,那裏有過艾青、楊牧、石河等一大批詩人,我也做過詩人的夢,夢和理想讓我對石河子產生了向往。直到今天,石河子在我的印象之中一直是個不錯的城市,出差石河子,早晨我總喜歡在她的林蔭大道上奔跑,中午望著綠色,心情比陽光還燦爛,晚上的霓虹燈及歌舞升平的夜色更像一首浪漫詩。 石河子是一個文文靜靜的城市,她不喧囂,更不會耀武揚威,她潔淨,更無汙染,她像一個有教養的淑女,有著老軍墾人的質樸,還有著上海人的風雅。當有人問我,你最喜歡石河子的什麽?我一定回答:喜歡在石河子大街上散步,喜歡在下班以後在廣場噴泉邊坐坐,喜歡看那裏的年輕人們歡快追逐嬉戲身影。 |
太好了你去石城了,到噴泉廣場?世紀廣場?才幫俺看了一眼不過嬴,,, 有沒有拍照片?快點發給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