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慶林曾給江澤民家買大米、扛煤球
(2008-03-24 16:49:25)
下一個
多維社特約記者白曉雲報導/賈慶林與江澤民的關係,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他們是一機部的同事兼鄰居。江澤民是個書生,其妻王冶坪身體不是很好,而賈慶林虎背熊腰,有把子力氣,他又比江澤民年輕14歲,這樣,江家重活,他不僅隨叫隨到,而且往往主動搶幹,義不容辭地扛大米、搬蜂窩煤、拎大白菜……經常幹得汗流浹背.
中國要求加拿大當局盡快將他遣返中國,但賴昌星的律師利用加拿大複雜得像迷魂陣般的法律程序,使他得以一拖再拖,一波三折。不僅令終日惶惶不安的賴昌星暫時鬆了一口氣,更讓中國大陸那些擔心害怕賴被遣返之後,可能被揭露和牽連的各級官員和商界中人,也暫時放下心頭一塊大石。
據北京了解內幕的人士透露,賴昌星說沒有與賈慶林有“不正當往來”也沒錯,但他與賈慶林秘書的往來算不算“不正當往來”?從在福建開始,賈慶林涉及的有關“往來”一直以來都是透過其秘書進行,其中一位就是譚維克。
賈慶林給江家買大米、扛煤球
賈慶林在福建就與福建富豪、世紀金源投資集團老板黃如論、利嘉集團董事局主席陳隆基等關係特殊,當賈慶林調到北京後,黃如論和陳隆基等人也腳跟腳上京,通過他的路子,拿到大量北京土地,大發橫財;
賈慶林在福建一手提拔了荊福生和周金夥等人,在北京又一心重用後來擔任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署長龍新民、北京市副市長劉誌華、北京市委宣傳部長蔡赴朝、北京市前交通局長畢玉璽等人;
賈慶林之妻林幼芳通過有關外宣機構,安排香港鳳凰衛視采訪,聲稱根本不知道廈門有個遠華公司,也根本不認識賴昌星。(資料照片)
賈慶林妻子聲稱不認識賴昌星,但賴昌星已經透露與賈見過多次,與她打過高爾夫球,話裏話外透露出手上回國就要“和盤托出所有內情”……
從哪一條線索追,都能追出名堂。但是,為什麽沒有追出名堂?
“為什麽沒有追出名堂”這個問題要換一個問法:賈慶林何德何能,居然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中國第四號人物?
這裏用得著中國的一句老話:“朝中有人好做官”——賈慶林朝中有江澤民!
賈慶林與江澤民的關係,可以追溯到三十多年前。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賈慶林與江澤民都在一機部工作,他們是鄰居。遠親不如近鄰,江澤民是個書生,其妻王冶坪身體不是很好,而賈慶林身材魁梧,虎背熊腰,有把子力氣,他又比江澤民年輕14歲,這樣,江澤民家的重活,他不僅是隨叫隨到,而且往往主動搶過來幫助幹,像義不容辭地扛大米、搬蜂窩煤、拎大白菜……經常幹得汗流浹背,讓江澤民夫婦十分感動。
1973年到1978年,賈慶林擔任一機部產品管理局負責人,實際上就是一局之長;而江澤民這段時間在一機部擔任外事局的副局長。說起來賈慶林的地位要比江澤民還高,但他們在合作辦事的過程中,賈慶林見了江澤民,給予充分尊重。這更增進了兩人的友誼和了解。
賴昌星對賈慶林的秘書譚維克的經曆、特長、性格相當熟悉。(新華社)
如果賈慶林與江澤民並不是多年故交,如果江澤民沒有在1989年意外地登上中共總書記大位,那麽,賈慶林這位“大躍進”時跨進河北工學院的畢業生,終其一生可能熬到省委書記、省長就算到頭了。然而,江澤民沒有忘記他對自己家庭多年扛米搬煤拎大白菜的情誼,沒有忘記他在一機部同事職務高自己一頭的時候對自己的尊重。“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江澤民用這樣的人,放心。
一般人常說“上海幫”,江澤民當然是幫主,雖然賈慶林並不是上海人,更沒有在上海工作過,但他比“上海幫”還“上海幫”;或者,更準確地說,他為江澤民培植出了一個“北京幫”,要論他與江澤民經過幾十年考驗和澆灌的關係,其緊密程度,甚至遠在曾慶紅和黃菊與江澤民的關係之上。——動賈慶林,談何容易!
兵家必爭之地
了解了北京市、福建省的諸多怪事,再回到海澱,讀者或許就明白了:一個海澱區長被中紀委調查,為什麽引起了海內外那麽大的關注。
周良洛與泰躍係劉軍、以及後邊與劉誌華、畢玉璽等貪官的關係;周良洛與黃如論等房地產巨商的關係;周良洛主管的海澱區幾個開發區後邊的利益鏈條……哪一個都連著賈慶林的致命弱點、就像希臘神話中的“阿喀利斯腳踵”。更何況,還有周良洛與他的搭檔、北京市委常委、海澱區委書記譚維克的關係?
曾有海外媒體發表評論說,按照中共人事安排慣例,同一地區的行政首長和黨委書記往往來自不同係統。例如周良洛做過清華大學的團委書記,背景更靠近共青團係統;譚維克則屬於“秘書幫”,這種人事安排是為了避免一個地區的最高領導之間拉幫結派,便於上級控製。該文分析,如果不是“窩案(即集體共同犯案)”,周良洛案件未必會向上燃燒到譚維克。
但現在海澱區的問題,恰恰就是“窩案”,周良洛與譚維克就是利益孿生子——或者說,他們都是龐大的利益共同體、以賈慶林為幫主的“北京幫”的成員,與周相比,譚維克自然更是這個“北京幫”的核心骨幹之一。
1954年10月出生的譚維克,原籍四川宣漢,在福建省周寧縣出生長大,1982年從北京大學哲學係畢業,1988年即擔任時任福建省委常委、副書記賈慶林的秘書,跟著賈一路順風順水,40歲時升任中共福建省委辦公廳副主任,1996年至97年曆任漳州市委副書記、福建省委副秘書長,1997年被賈慶林調到了北京,先後擔任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研究室主任,2003年1月任中共海澱區委書記。
多維月刊2007年5月號(總第26期)封麵。(多維社)
譚維克,賈慶林最信任的親信,知悉他一切不可告人的隱秘、交易。當年代表賈慶林和林幼芳與賴昌星聯係的是他;如今主政海澱,拍板將大量好地交黃如論的也是他。賴昌星若沒有把握,不敢對《亞洲周刊》將話說得如此之“滿”:一定不會讓北京中紀委抓錯人,“把他抓起來,他不知道要問他什麽,但事情確實太多,他就會自己害怕,自己講出來。我不會講我具體給他們多少錢,隻要中紀委的人根據我的線索問他,賴住在什麽地方你去看過他沒有,他拿什麽給你,一說他就馬上想到,馬上明白,馬上就軟下去”。
海澱區長周良洛被查,使人們很自然地聯想起2006年查處陳良宇,正是從陳良宇的秘書、也是擔任寶山區長的秦裕開始的。胡錦濤、溫家寶、曾慶紅和中紀委書記吳官正,是否要通過審查周良洛,“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不能不讓北京官場人心惶惶。
實際上,對一直聽命於賈慶林的書記劉淇為首的北京市領導班子,胡溫已經從去年開始進行人事調整。去年秋天先將中紀委常委、原中央國家紀工委書記馬誌鵬派到北京任市委常委兼市紀委書記;10月,任命陳剛由北京規劃委員會主任升為排在最後一位的副市長,時年40歲,他被認為是胡溫能信得過的後備精英;今年3月,中央將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強衛,調到青海省當省委書記,強衛雖是“共青團派”,但他與賈慶林為首的“北京幫”沆瀣一氣,這一調動是明升暗貶,削弱賈慶林的實力;又將上海分管組織的市委副書記王安順調到北京任市委副書市委副書記。49歲的王安順被認為是胡錦濤非常信任的人,胡溫此舉,是下了一著針對劉淇形成威懾的棋。
北京市的人事變動,包括撤換和增加了三個市委常委,其中包括北京衛戍區司令邱金凱少將,還對北京十區縣檢察長進行了輪調。消息人士透露,2007年初北京班子在醞釀繼續調整的名單時,譚維克被從提拔的名單中劃掉。
胡溫是否會踢到鐵板?
分析人士認為,海澱區長周良洛被查一事,很有可能是整個北京市反腐的第一步,周良洛同上海寶山區區長秦裕一樣,隻是多米諾骨牌倒下的第一張。胡錦濤、溫家寶有意通過大義凜然的反腐,攻破“北京幫”的防線,直逼賈慶林的城下,極大地削弱他和他後麵的江澤民的發言權,排除他們的幹擾,完成十七大的治國方略和人事部署。
北京觀察家感覺到了從海澱輻射到全北京的激烈氣氛。中共十七大之前各方博弈雲詭波譎,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記敘中國近年反腐大案幕後交鋒的專著《胡溫之劍》,最近由明鏡出版社出版。(明鏡出版社提供)
但是,胡溫是否能夠如願?“平津戰役”的開場炮火已經響起好久了,如何向縱深穿插包圍?
一般認為,胡溫踢倒周良洛隻是踢倒了一枚骨牌,但是再往下踢,就可能踢到鐵板。這倒不是說譚維克有那麽大的神力或者穿了金鍾罩、鐵布衫——以胡溫之力,連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都能拿下,一個副部級的區委書記自然還是不在話下的。但是他們投鼠忌器,對手手裏有兩張王牌,一個是十七大,一個是奧運會。
還有半年,就將舉行中共十七大,人事布局正緊鑼密鼓地展開,賈慶林作為中共現任九大常委第四號人物,也是江係嫡係人馬中排位最高者,二十年來已經成了氣候,若要動他,勢必有一場惡戰。與十七大這個大局相比,北京市畢竟又隻是局部,胡溫不能不左右權衡利弊。
更重要的是,再過15個月,就將在“北京幫”控製的這塊地盤上舉行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這是中國第一次申辦成功的體育盛會,目前舉國上下都在為保證這次中國“超級秀”的圓滿成功而日夜奮戰,已經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全中國民眾的關注和期望,當局的要求是“萬無一失”,如果這個時候為進行權力的爭奪——不管用什麽崇高的名義——而導致籌備工作出現停擺、混亂,這影響的就絕不僅是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國”的臉麵,很可能導致對執政責任的追究、對發展方向的扭擺。這個政治風險,可不是輕易說冒就冒的!
對這一點,實際上賈慶林和他的“北京幫”洞若觀火。憑借著“十七大舉行在即”而尤其是“奧運會開幕在望”,他們倒是可以有恃無恐,以逸待勞,以靜製動。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說他們是綁架了奧運作為“人質”!
胡溫下一步會怎麽辦,是智取,還是奇襲,或者引而不發,圍而不打,觀察家拭目以待。不過,利益受到損害、對官商勾結已經“看在眼裏,恨在心頭”的廣大民眾是否能等下去,不得而知。中國文化中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一套理論,現在北京民間有了新的五行兩軍對壘的說法,令人深思:
一邊,是土(土地),金(金錢),木(賈慶林)和水(江澤民)的結合,另一邊則隻剩下了火——民眾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