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紅衛兵,一個令「牛鬼蛇神」聞之喪膽的名號

(2008-03-24 16:49:23) 下一個
據蘋果日報報道,紅衞兵,一個在文革時期響徹世界的名號,一個令「牛鬼蛇神」(中共對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和右派分子的貶稱)聞之膽戰心驚的名號。對他們的派係、功過,雖然仍有不同的說法,但無可否認的是,他們既是施虐者,是打倒當權派、破「四舊」的先鋒,最終又成為受害者、受虐者。

1966年 5月29日,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學生以「毛澤東的紅色衞兵」為筆名張貼大字報,第一次打出「紅衞兵」的旗號,「紅衞兵」自此成為中學、大學中造反學生的代名詞。

搗廟焚毀6600文物

同年 8月18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接見100萬名紅衞兵時,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女子中學的紅衞兵、中共元老宋任窮的女兒宋彬彬,為毛戴上「紅衞兵」袖章。毛問明宋的名字是「文質彬彬」的「彬彬」後說:「要武嘛。」她隨後改名「宋要武」。

至當年 11月26日,毛澤東共 8次接見紅衞兵,檢閱了 1,100多萬名紅衞兵。這些受到最高領袖「祝福」的闖將,不僅充當了打倒學術權威、打倒當權派的先鋒,也充當了破「四舊」的猛將。北京市在 1958年第一次文物普查中保存了 6,843處文物,但文革期間有4,922處被毀,大多發生在 1966年 8、 9月間。北京師範大學的紅衞兵串連到山東曲阜時,搗廟、毀碑、挖墳、燒像、焚書,共破壞文物6,600多件。

但到1968年 10月,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將劉少奇革職、開除黨籍後,紅衞兵的利用價值已所餘無幾。當年年底,毛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指示,紅衞兵被發配農村,開始成為受害者、受虐者。

帶同學抄家 烙在高皋心 「我當然記得今年是文革40周年,經曆過文革的人,當然記得當年的曆史。」改革開放大潮下,文革離一些中國人彷佛愈來愈遠,但去國多年的高皋,這位《文革十年史》的主要作者,沒有忘記文革,沒有忘記人權被踐踏、財產被侵占、倫常被扭曲的黑暗日子。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的高皋,更沒法忘記被迫帶同學抄自己家的蒼涼一瞬,滿屋的書,被同班同學抄空了,隻剩下 1套《魯迅全集》!


1966年 8月的北京,文化大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荼。北京第二醫學院(現首都醫科大學)留校學生高皋和同學在開會:「班上開會,誰是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右(派分子)、資本家?讓大家舉手。」

高皋沒有舉手,因她已過逝的父親是番譯家高植,是《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巨著的主要譯者之一,母親是教師,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家庭,和「地富反壞右」扯不上關係,然而,革命烈火還是向她撲過來。「紅衞兵的頭頭跟我說:『高皋到你家抄家,可不可以?』我說:『可以』」 高皋在紐約接受本報專訪時說:「那時候,我能說不可以嗎?當時是革命呀!」她說,她媽媽也不甘被抄家,但是滾滾革命大潮下,一切隻好無奈地接受:「媽媽沒有表示歡迎,心底卻打問號:『你憑甚麽?』」

翌日,同學來到高皋家,將家當抄個清光:「兩個卡車的東西都被抄走了,隻剩下 1套《魯迅全集》。」高皋笑說,她家有很多很多書,所有的書全都抄了,但紅衞兵隻留下《魯迅全集》,「所以說,魯迅是革命的」。 自此以後,高皋被視為落後分子。「毛澤東接見紅衞兵,我當然不能參加了。他們準備遊行的時候,要我去掃地,掃學校的院子。他們操練的時候,要我別在附近掃地,其他人都躲,然而,他們在操練時,我就一直在旁邊掃地。」她,用掃把宣泄她的憤怒。 本報記者

城市樓價飛漲 最後墓園清拆

「我們這的樓價已漲到每平方米3,800元(人民幣),今年還將往上漲。」重慶已成為中國西南地區樓價漲幅僅次於成都的城市。樓市的升溫,將令在文革中「獻身」的紅衞兵小將在九泉之下也無容身之所。全國僅存、位於重慶沙坪壩區,埋葬600多人的紅衞兵墓園,正麵臨清拆的厄運。重慶市國土局官員對本報表示,市政府已對墓群所在地進行規劃,亦製訂了相關的發展方案,因墓群涉及文革這敏感的話題,當局擬低調處理。 占地 2,000平方米的紅衞兵墓園,坐落於重慶沙坪公園西南角,被灰色的圍牆層層包起,與牆外的熙熙攘攘有天淵之別。一座小小的山坡上,排列 110多座墓碑,以及嚴重破壞的墓群。 據悉,造墓立碑時間是從 1967年 6月開始,到1969年 1月止。被埋葬的死者基本上屬於文革期間重慶「 815」造反派的成員,當中,也不乏個別無辜受害者及數名解放軍烈士。

槍炮坦克出動 重慶空前動亂

「重慶是文革期間全國武鬥最厲害的城市。因為重慶是國家軍工三線企業的所在地,有許多軍工廠,各大造反派容易從工廠拿出坦克、大炮等重裝備武器進行械鬥,甚至有人還將民用船改裝為軍艦,不像北京或上海等那樣,最多隻有步槍而已。」一名重慶人士對記者稱,文革由文攻(批鬥)到武鬥,重慶隨即陷入空前的動亂中。

1967年,重慶造反派分裂為勢不兩立的兩大派別:「 815」派和「反到底」派。官方資料顯示,從 1967年夏到1968年夏,兩大派係共先後發生武鬥31次,動用槍、炮、坦克、炮艇等軍械兵器24次,各種原因死亡超過 645人。

死難人士家屬 盼望保留文物

死者中年齡最大的是 60歲,最小的僅為14歲,其中部份為女性。重慶武鬥最後在政府和軍方的鎮壓下停止,而兩派首領隨後都被判處無期徒刑。

重慶沙坪壩區一房地產銷售公司的負責人對本報稱,自3年前重慶大學落戶該區後,市政府已決定將沙坪壩打造為重慶的文化中心,由於土地供應緊張,紅衞兵墓園也被納入發展規劃。

紅衞兵墓園將清拆的消息震驚了海內外,死難者家屬席慶生等一直持反對態度,不少民間人士正奔走呼喊,希望保留這一文物以警示後人。 

出版首部文革史 「文化大革命太不公平了、太摧殘人了。當時,我在想,隻要我有可能,就把這個東西寫出來。」高皋在文革結束後的第三年( 1979年),手撰寫《文革十年史》,終在 6年後完成,在胡耀邦主政下政治寬鬆時期,翌年獲當時的中宣部長朱厚澤同意出版,令《文革十年史》成為中國首部文革史專著。

高皋說,她對文革周年有許多感受,冀盼人們站得更高更遠,總結文革經驗。《文革十年史》作者之一、高皋的丈夫嚴家其表示,《文革十年史》的主要作者是高皋。《文革十年史》一書因涉及薄一波等中共領導人在文革時的情況,出版時一度遇上阻滯,後經朱厚澤同意,才能出版,「初時是內部發行,因為內部發行,看的人更多,中國大陸第1次印了 50萬冊,後來總共印了 150多萬冊。」 文革QA Q:文革時期破「四舊」是破甚麽? A: 1966年 6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幾千年來一切剝削階級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四舊)」的口號,將破「四舊」列為文革的重要目標。當年 8月,毛澤東在天安門接見百萬紅衞兵後,全國各地的紅衞兵、造反派破「四舊」行動升級,大肆破壞寺院、古、古籍等文物,最令人發指的是隨意抄家。

Q:毛澤東提倡的「四大」是甚麽?A:「四大」,是指「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毛澤東在 1966年 8月5日發難攻擊劉少奇,用鉛筆在一張舊《北京日報》的邊緣空白處寫幾十個字。在秘書謄清以後,毛又加上標題:《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可見,毛對運用大字報攻擊政敵情有獨鍾。 1975年 1月,四屆全國人大將「四大」載入憲法,直至1982年修憲才取消有關條文。

Q:紅衞兵等於造反派嗎?A:紅衞兵和造反派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文革詞匯。但兩者不能畫上等號。「造反有理」的口號是以清華大學附中為首的一批「老紅衞兵」率先喊出的,但他們當中有不少是高幹子弟,終因傾向保爹保娘被視為「保皇派」而出局,被中央文革小組支持的其他紅衞兵造反派組織所取代。新湧現的造反派,不僅有紅衞兵,也包括社會各階層,有工人、農民、醫生、幹部等,甚至有些是軍人。

Q:文革個人崇拜狂熱有哪些表現?A:文革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達到全民瘋狂的地步,除了大量印製毛章、毛著外,還有很多形式上的舉動,如「早請示、晚報」、忠字舞、語錄歌等,也出現一些特有的詞匯,如「三忠於」、「四無限」等。「三忠於」是忠於毛主席、忠於毛澤東思想、忠於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四無限」是對毛主席、毛澤東思想、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要無限崇拜、無限熱愛、無限信仰、無限忠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