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基本特征是:從光位看,全逆光是對著相機,從被攝體的背麵照射過來的光,也稱“背光”;側逆光是從相機左、右135°的後側麵射向被攝體的光,被攝體的受光麵占1/3,背光麵占2/3。
從光比看,被攝體和背景處在暗處或2/3麵積在暗處,因此明與暗的光比大,反差強烈。從光效看,逆光對不透明物體產生輪廓光;對透明或半透明物體產生透射光;對液體或水麵產生閃爍光。
如果我們能將逆光攝影的手段運用得當,對增強攝影創作的藝術效果無疑是很有價值的。
在逆光的場景下,人物的發絲會更明顯、更漂亮,身體的邊緣線也會呈現出來,整個人物會變的更立體.這也就是在攝影領域中,許多人喜歡逆光進行拍攝的一個重要原因。
以拍攝人像為例,太陽(或光線)在人像的後方,整個場景的光線分布,人像的臉部、正麵,會呈現相對較暗的情況,這便是所謂的「逆光拍攝」。
大部份的相機會預設以全部的取景畫麵做為測光的依據,由於逆光環境,人像的後方光線已相對較強,在平均計算之後,相機便會認為人像的正麵之陰暗情況是正常的,這也就是逆光環境會拍出“大黑臉”的原因.解決方案
1. 我們可以使用曝光補償的觀念,來處理逆光的攝影,也就是增加曝光量來讓臉部更亮一些,但是這種方法,會提升整張相片的亮度,所以不但臉部變得亮一些,背景也會跟著變亮,而導致背景的細節有所喪失。
2. 比較好的方法,是使用反光板,將光線反射在人物的臉部反光板的選擇在豔陽下,可以使用白色的反光板,以求光線的柔和,在陰天,則可使用銀色或金黃色的反光板,以求反射更多的光線。 事實上,你也可以自製反光板,利用保麗龍板,銀色的紙,剪貼成自製的反光板。逆光的攝影是一常用的手法,妥善地應用反光板或其它的補光器材,會讓拍攝結果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毫無疑問,逆光照片是很富有戲劇性的。利用逆光拍照,差不多室外的任何物體(以及室內的許多物體),都會出好照片。 某些物體的組織結構很薄,足以讓光線透過,象花卉、屋簷下的冰柱、各種簇葉,從而產生出一種半透明的動人效果。 可是在運用逆光拍攝時,常常會遇到炫光搗亂! 鏡頭表麵、透鏡片之間以及照相機本身的反光在照片上形成的亮點就是炫光。 這些光斑以各種各樣的形態出現:“鬼影”、圓圈、橢圓、斑點或六角形。它們表明,光線在透鏡鏡片間反射、造成了鏡頭孔徑的多重反射影象。你將怎麽辦呢?
通過取景器仔細觀察這種反射,然後移動照相機,以便消除光斑或者利用它
們作為構圖的組成部分。你不妨使用遮光罩,或者處於朋友為你擋出的陰影下拍攝。如果可能,把光圈縮小到22,使炫光減低到最弱程度。應當注意,鏡頭上不能有會使光線散射的汙痕和灰塵。 如果你從來未使用過逆光拍照,那麽你可以從中領略到新的樂趣。別讓炫光左右你,你應當控製炫光。
經常有初學攝影的朋友向我了解如何拍好逆光照片的知識,讓我幫助他們分析拍攝的逆光照片。為了使初學者少走彎路,結合自己多年的拍攝實踐,為初學者提幾點參考意見。
一要知道什麽是逆光。在拍攝創作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被攝對象處於光線與攝影者之間,這種光源就是我們常說的逆光。
如圖一所示,當光源在A點時,與被攝對象、攝影者相對處於“三點一線”位置時,這種光稱為逆光。當光源由A點移至B點和C點時,這種光稱為側逆光。當光源的位置較低處於E點時,這種逆光稱為平射逆光。當光源由E點移至D點時,光源的位置升高,這種逆光稱為斜射逆光。我們常說的逆光光源除了室內拍攝需要專門布光外,一般的逆光最常見的便是太陽光了,而太陽光隨著時間的變化,這個光源的位置也無時不在發生著變化,從而給初學者逆光拍攝帶來困難。不過,隻要掌握了逆光攝影的基本技巧,困難便會迎刃而解。 二要把握逆光的特點。早晚因為陽光照射角度低,光源呈現平射,太陽從被攝對象後方以很低的角度照射被攝對象,被攝對象的投影很長,暗部的高度很弱。這種逆光無論是正逆光或者側逆光,都有助於突出拍攝主體,是勾勒人物和景物輪廓、體現人物優美的形態和創造豐富縱深感的理想光線。在其它光照條件下雜亂的景物此時也變得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筆者在拍攝中央電視塔時,選擇了夕陽下的低角度,用太陽的餘輝來勾勒中央電視塔的輪廓,從而使中央電視塔周圍紊亂的建築隱藏起來,此時的夕陽色溫較低,拍出來的片子表現為暖色調,從而得到了主題突出、構圖簡潔的剪影照片。